空战刚停,火药味还没散,印度总理莫迪终于开口了。
但奇怪的是,面对这次印巴短兵相接、五架战机坠毁、克什米尔再起波澜的大事件,莫迪居然一个字也没提美国



一句感谢没有,甚至连“对话”两个字都说得小心翼翼。

这不禁让人好奇——莫迪到底在躲什么,又在防谁?

【从“朱砂行动”到“按下暂停键”,莫迪的第一句话有点硬】

时间回到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发动代号为**“朱砂行动”**的突袭,空袭巴控克什米尔9个目标。
巴方反应极快,歼-10C升空,一口气击落了包括3架阵风在内的5架印军战机

短短数天,印巴局势急剧升级,一度逼近全面战争。

直到5月10日晚,巴基斯坦宣布接受停火协议。
5月12日,莫迪终于出现在镜头前,讲了这场战事以来的第一句话

“这是一场新路线、新标准、新常态的反恐斗争。”

强硬、不认错、强调胜利。这是莫迪的外交风格。

【但整场讲话,莫迪对一个人只字未提:特朗普】

很巧,印巴宣布停火之后,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一时间跳出来刷存在感

“是我们促成了停火,是我避免了一场核冲突。”

话一出,印方高官集体沉默,莫迪则选择公开“无视”。

有媒体甚至评论说:特朗普这一“插刀式背书”,直接抢了莫迪的风头。

印度国内很清楚,这样的说法等于把印度塑造成了被拉回来、被喊停的“调皮孩子”,而不是主动掌控局势的强国。”

这让莫迪下不来台,也让印度政府一众外交官脸色极难看。

【印度的底线:克什米尔问题是“双边”,不是“国际”】

为了把话说清楚,印度驻新加坡高级专员希尔帕克·安布尔出来放话:

“克什米尔问题是我们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事,不需要外部调解。”

翻译一下:
谢谢你美国,但请你别插嘴。

印度一直奉行“区域内事务不国际化”原则,特别是在克什米尔问题上,他们不允许任何国家染指,哪怕是美国。

而特朗普这次张口闭口“调停”、“居中谈判”、“贸易换和平”,简直把印度外交底线当成橡皮筋在拉。

【巴基斯坦的回应,揭开“谁先认怂”的真相】

讽刺的是,印度这边嘴上强硬,巴基斯坦却直接点破了停火协议的真实起点:

“是印度先提出的停火请求。”

巴三军新闻局发言人乔杜里在新闻发布会上直言:

“我们从未主动请求停火。我们只是在完成了该回应后,才开启沟通。”

言下之意:你打不过我们,求和的是你,我们只是顺水推舟。

这下可热闹了:

  • 印度嘴上喊胜利,
  • 巴基斯坦展示伤敌成果,
  • 美国则跳出来说:“停火是我主持的!”

莫迪要的是舞台,特朗普非要抢C位。
这局面,简直像三个人同时在领一份剧本。

【特朗普这波“我止住了核战”,印度心里:别来添乱了】

特朗普12日在白宫开口就说:

“我们阻止了一场核冲突。”

还配套甩出贸易条件:“你们要是停火,美国就跟你们做贸易;不停火,那就免谈。”

印度这边心里清楚得很:

  • 美国不是真的在斡旋,只是想刷一波外交积分;
  • 自己刚被打疼,还在修复形象,美国这时跳出来邀功,只会削弱印度的“自控权”叙事

所以,莫迪的沉默,其实是一种冷处理
你抢头条可以,我不配合你演。

【总结:印巴刚停火,镜头还没撤,美国就抢戏,印度只能“装没听见”】

这场外交博弈其实很清楚:

  • 印度想要“强者姿态”落幕
  • 美国想要“调停者形象”刷存在
  • 巴基斯坦想要“反击得手”被看见

而莫迪,这一次选择了最尴尬的方式回应:
一句不提美国。

这不是不想提,是提不起。

因为特朗普那句“统一停火由我而来”的话,让印度在整场冲突中的主导权,瞬间变得模糊。

从主动出击、到被动停火,从舆论强硬、到外交尴尬,
这场局,印度虽未言败,但已经失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