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迎来了一位老朋友——巴西总统卢拉。
这不是一次“仪式性访问”,也不是简单的握手拍照。
卢拉带着部长、议员、州长、企业家上百人组成的超大代表团来到中国,场面规格高得不能再高。而他这次的讲话,也一句句抛出了实锤信号:
“中国是巴西不可动摇的伙伴。”
“中国需要巴西,巴西也需要中国。”
“我们要一起让全球南方获得前所未有的尊重。”
【这不是来套近乎,是来重塑格局】
谁都看得出来,这场访问的关键词只有一个:“重启”。
- 重启中巴之间在高端产业链上的合作;
- 重启拉美国家在全球经济棋盘上的话语权;
- 也重启了中国与“全球南方”之间更紧密的战略协同。
卢拉开场就直接抛出“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外媒评价他“用最直白的话表明了亲华立场”。
【从“挖矿卖粮”到“新能源+AI”,巴西要转型,中国是关键】
卢拉说得很实在:
“巴西不能再只靠卖原材料吃饭,必须提升产业附加值。”
他提了三个关键词:教育、工程师、AI专家。
并点名“中国是榜样”。
这是什么意思?
简单说,巴西看上了中国这条“制造业+科技”的发展路径,不想再只当资源出口国,而是要成为高技术制造国家——而这条路,绕不开中国。
- 中国企业的技术可以帮巴西构建新能源工业;
- 中国资本可以和巴西共同建立出口型合资厂;
- 中国的教育资源,也可以支持巴西培养大批理工人才。
一句话:不是求救,而是“共同升级”。
【中方给的回应,也很“中国式”——务实,不喊口号】
这场研讨会上,巴方表示中企投资意向高达数百亿美元。
在哪儿投?
- 一部分进新能源;
- 一部分进基建;
- 还有大头,将进入巴西本地的制造体系,“产品共同生产、共同出口,卖到北美、南美和非洲。”
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拉美项目”,这已经在往**“产业共同体”**的方向走。
更关键的是,中方不提“主导”,只提“协同”。
你做资源,我做技术;你搞市场,我给平台。
没有政治附加条件,没有宏大叙事,就一句话:咱俩一起赚钱、一起站起来。
【全球南方“联手突围”,这波可能是节点性时刻】
卢拉这次还提了一个很多人忽略的重点:
“多边主义保障了战后世界的稳定,保护主义只会引发冲突。”
这句话放在当前国际局势下,份量极重。
它背后的潜台词是:
- 美国靠加税、脱钩、制裁维持霸权,搞得全球经济动荡;
- 欧洲在摇摆;
- 而中国+拉美,是可以搭一艘“合作大船”的。
说白了,巴西不想在中美博弈中站队,它想和中国一道,把“非西方力量”组织起来,联合发声。
【总结:这次不是走个过场,而是一次“南方国家”的深度联动】
这次卢拉访华,不是“看朋友”,而是找方向、找支点、找突破口。
而中国,提供的是:
- 技术、产能、平台;
- 平等合作的态度;
- 不附加政治代价的规则。
有人想割裂世界,我们偏偏要牵起手;
有人高筑壁垒,我们偏偏要搭起桥梁。
这,就是“南方国家联合突围”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