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W机器人国白赛】萌芽战队再次开启全国招募:

✅ 小学招收1-5年级,可征途可集训
✅ 初中招收6年级-初二,专属集训
✅ 最高可达国家一等奖冠亚季军

可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部分地区有中考加分!

预约直播间了解和报名

一年级-初二学籍学生均可报名

入群可领取科技国白赛历年真题


科创这条路,我们是怎么一步步走出来的?

我是从2022年开始带孩子走上科创这条路的,起初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但一路走来,越走越清晰地感觉到一件事:

科创,正从小众探索变成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就拿深圳的“明日科创之星”来说,2024年度获奖人数直接涨到3231人,几乎是前三年加起来的总和(前三年分别是:321、484、1117人):


广州、北京、杭州、中山、郑州……各地也都在同步推进科技特长生的认定和培养。

科技创新评优、创新型人才库,这些原本听起来很远的词,现在都跟中小学生挂上了钩。

连我在五六线城市的小学当老师的朋友,也收到了举办机器人比赛的任务通知。

朋友感慨说,以前真没想过这事能和县城小学扯上关系,但现在,真的发生了。

所以不是卷,是趋势真的来了。

我家是赶上了这一波红利的,也一路摸着石头走到今天。

孩子不是天赋型选手,但在机器人、编程、科创发明等方面,在创想机器人俱乐部老师的培训下,扎实积累,也拿下了不少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的奖项。


往届奖项



这是2023年-2024年的部分赛事的获奖证书,我们不仅在国家白名单竞赛里获奖,并且因为学到的是真水平真实力,在教育局、教育厅组织的现场科创赛上,也脱颖而出。

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他们变得更能坚持、更能扛挑战,也更有方向感。

所以如果你也在犹豫值不值得试,不如先来听听我们的经验。



我们走下来后发现,在众多科创方向里,编程和机器人这两个方向,是目前普通家庭最容易上手、最容易看到成果的。

门槛不高,赛事体系成熟,政策认可度也高。

不管是机器人比赛的现场打分制,还是编程课程对接的信息学体系,路线都是清晰、可循的。

尤其是低龄阶段——在孩子还没有被繁重学业拖住的时候,提前布局,反而是“少付出,见成效”的高回报时期。

如果是高年级才起步,建议选择集中、高效、专业度高的集训方式,用有限的时间打出成效,会更划算。


萌芽战队已经组织两年了,一共600多个学生加入了我们,省级国家级平均获奖率95%,都是创想机器人俱乐部老师培训的成果。

我家孩子这两年在创想工作室跟着萌芽战队走了不少国白赛事。

线上AI课和直播课打基础线下集训冲刺,最后上赛场真刀真枪跑一遍——整个路径清晰、节奏合理,孩子和家长都知道每一步在做什么




我们家的学习习惯是抽周末的下午出来,先看课,然后跟着课程指导操练,不懂得的地方跟老师远程微信语音、视频或者文字,老师教得很细致,练“到了实际赛场,轮子要擦一下防止打滑”这些注意事项都会告诉孩子。

很多孩子第一次参赛就站上了省奖、国奖领奖台,这种效率,在别的类型比赛里其实很少见。





我们的获奖率九宫格真的放不下!

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全球总决赛初级组冠军、高级组冠军和亚军

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大连锦标赛包揽初级组和高级组的冠军、亚军、季军

2024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全球总决赛高级组冠军

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赛郑州锦标赛包揽冠亚季

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赛郑州锦标赛16强占13支队伍

更关键的是,现在连传统的科创发明比赛,也在朝“现场赛”转型。


今年改成现场赛也是临时发的通告,只给了全部选手一周的时间准备,所有的要求全保密,天河区区赛、广州市市赛,广东省省赛,全部都改制。

谁能现场动手,谁调得准、跑得稳,谁就拿分。这对普通家庭来说,其实更公平了。

但前提是,选对了方向、选对了平台。

不然钱花了,时间搭了,孩子还被打击了自信,就太可惜了。


我见过不少家庭,热情满满地报了班,但最后孩子哭着放弃了。

很多机构打着“科技进校园”的口号,教的却是一些脱离实战的花架子。让孩子拼几个模型、画几个图、做几个展示视频,拍完照就完事。

这些项目看起来热闹,实则缺乏逻辑、系统性和实用性。

真正到了比赛现场,很多孩子一跑程序就卡壳,机器人基本无法完成任务。孩子崩溃、家长着急、老师还甩锅说:“他学得还没到这一步。”


在去年的WRC现场,就有孩子完全不会做程序,最后在现场吃了鸭蛋,最后机构老师说“他没学到”,我们好几个家长听完都震惊了。

那一刻,最难过的不是成绩,而是努力被辜负。

而在创想老师的体系里,整个教学节奏是从思维、到搭建、到编程、再到实战,一步步打牢的。


创想和别家机构在教法的区别



我们这次采访了好几个学员家长,他们的反馈都是一致的,老师授人以渔,非常耐心。

我们采访了一年级的小朋友,认字都还不熟,但程序写得可清楚了,整场比赛自己一个人调试完所有流程,稳稳地完成了任务。

有家长跟我说:“我站在场外看着他签字确认那一刻,眼泪都要掉下来,真的感觉他一下长大了。”

这孩子后来拿到了WRC总决赛二等奖。


获奖小选手实录



我们不少年纪小的一年级孩子,人虽小,但成长得非常快,最高的奖项是WRC总决赛一等奖亚军。

在我心里,这才是科技教育真正的意义。

奖牌是努力的回报,但在一次次实战学习中,孩子练出的韧劲,积攒的方法,收获的自信,更加可贵。


这些都是真实、不掺任何水平的好评。


每个孩子,都值得有一次“我来试试看”的机会。

我们萌芽战队的一个杭州家长,她女儿原本对机器人没什么兴趣,只是抱着“去玩玩看”的心态参加萌芽战队,在创想教练的培训下,试试摸索下。

结果没想到,第一年就拿了省二等奖,第二年拿了省一等奖进了国赛,并拿下国家二等奖。

那次赛后,她哭着跟妈妈说:“我明年还要再比一次,我觉得我能拿全国一等奖的。”


和家长的沟通实录

她现在成了班里最懂机器人的人,甚至当场纠正过老师的程序错误,成了学校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


和家长的沟通实录

所以,有时候不是孩子有没有兴趣,而是他/她有没有机会接触到“我行”、“我会”的学习体验。

在创想的训练体系里,课后的辅导都是一对一的,每个孩子都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情况,适配对应的教学节奏,因材施教、因势制宜。

采访家长实录




和家长的沟通实录

家长要做的,也不是安排目标、追着结果跑,而是给孩子搭建一个温柔但富有挑战的起点:

  • 不被分数催赶、勇于试错的环境,

  • 一个愿意倾听、懂引导的教练,

  • 一次能留下成就感的首场实战。

在创想的培训体系里,都可以做到!

我也很幸运,孩子在一个恰当的时间,遇到了一群真正懂孩子、也愿意陪着一起走的老师。

这让他们在一次次试错中慢慢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凭着两年真枪实战学下来了不少真本事。


家长给出的每一份的实在好评

所以我更想对还在观望的家长说:别被焦虑裹挟,也不用急着否定。

你可以暂时不决定,但可以先了解、先看看,也许某个瞬间你会发现:

这条路,其实没你想得那么远不可及。




每次比赛,创想老师都会带队到现场。


广东省已经明确给出信号,要在全省范围内建立科技特长生认证机制,从小学就开始选拔科技人才储备库。

这意味着,这辆车已经开动,而且跑得越来越快。

其他省市也在同步搭建属于自己的本土体系。等体系一旦成熟,想“中途搭车”,难度只会更高。

现在,是家长和孩子一起认清方向的时候。


以上是萌芽战队的部分赛事获奖率,还有几场比赛成绩也很好,但太忙了还没更新上去,下次来

如果你愿意认真走这条路,那我想说,你可以带上这三样东西,跟我们一起出发:

对孩子真实状态的观察与理解

对教练教学质量的信任与支持

对未来趋势的理性判断和信心

不要被“短平快拿奖”的宣传套路迷了眼。

真正有价值的训练,不是刷几个模型、拼几个流程图就能完成的;

它是孩子一场潜移默化的成长之旅。

这条路上,会有汗水,也可能有泪水;
但也会有激动、有自信,也会有遗憾。


有过泪有过笑



更重要的是,孩子会开始慢慢发现:原来我真的能做到一些事。

它不是一场比赛的终点,而是一段孩子探索自己、突破自己、悄悄积累能量的旅程。

愿你和我一样,在这场春风里,陪孩子走得稳,也走得远。






感谢你的 点赞 和 转发,咱们不走散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