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第一高楼”的争夺战从未停歇,但这条登顶之路却异常复杂,可谓布满荆棘。632米的上海中心,自2016年竣工加冕“中国第一高”,至今已战战兢兢保持了九年。

依照目前技术,600米在技术上已经毫无新奇性可言,但政策限制、经济波动与城市定位的博弈,让“第一高”的桂冠始终可望不可及。

01、长沙“天空城市”

2011年,长沙远大集团宣称“90天建成838米世界第一高楼”,其豪言震惊业界。这座规划202层的“天空城市”一度被调侃为“牛皮高度”。尽管选址长沙望城区并计划2013年动工,项目却因技术可行性存疑、缺乏科学论证而无限期搁置。



那些年,虽多个城市同样传出要建造“第一高”,比如山东青岛的777大厦(777米),西安规划世茂701米、华润666米两座超塔,相比而言都没有达到天空城市占据头条的效果。



02、苏州中南中心

苏州中南中心曾被视为上海中心的劲敌,原规划高度729米,由Gensler事务所设计,该事务所也是上海中心的设计单位。然而,2015年桩基完工后项目陷入停滞,2020年重启时高度骤降至499米,仅为原计划的68%。

虽是如此,项目至今依然进展缓慢。



03、武汉绿地中心

武汉绿地中心堪称最悲情的竞争者。项目最初以606米立项,后为超越上海中心调至636米,却在接近封顶时因航空限高被“腰斩”至475米。魔幻的是,在2018年7月,官方报道武汉绿地中心结构已施工至550米。要达到475米的建筑高度,还要拆回去75米。

武汉绿地中心现已建成,项目从“中华第一高”改为“华中第一高”。



04、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原计划以660米登顶,却因限高压制至592.5米。

按照正常的业务流程,平安金融中心这样的超高层建筑,在设计之前就必须向空管部门申请高度限制,限定最高高度,然后规划部门在审批设计时候就会按照这个高度批。但“缩水”指令发生在该塔楼核心筒结构555.5米封顶后,降低的60米主要是取消塔尖的“天线”装置。



05、世茂深港国际中心

世茂深港国际中心定位为粤港合作的标志项目、深圳世界级地标。该建筑最初规划是超700米的“中国第一高楼”,后来被降低至约668米,建成后依然是“中国第一高楼”。

项目于2018年开工,但最终躲不开烂尾命运。2023年,这座曾规划“中国第一高楼”的项目上架拍卖,起拍价130.44亿元、围观人数超3万……在众多引人关注的标签之下,遭遇流拍,无人接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