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福建泉州发生了一宗事故,一名电车驾驶员在城市道路以最高150公里时速飙车,撞飞一辆正常骑行的电动车,让业界再度关注电车的超强加速性能是否有必要,而相关企业已悄悄采取锁住车辆动力的措施,从1500匹马力降低到900匹,要求驾驶员必须通过相关测试才会再度解锁电车的动力系统。



事实上这已不是第一单电车驾驶员驾驶电车飙车,此前已多次发生电车驾驶员尝试电车的超强加速性能飙车造成严重事故后果,甚至发生撞击公交车站的事故,显示出部分驾驶员并未适应电车的超强加速性能。

电车多次发生此类事故,在于电车行业的特殊因素,这些电车挂新能源车牌,新能源车牌明显比燃油车牌容易获取,由此就导致许多新手驾驶员拿到驾照后,购买的第一辆车就是电车,而他们技术并不熟练,与电车的超强加速性能结合就往往容易导致严重事故。

福建泉州的这单事故的驾驶员就是一名新手驾驶员,拿到驾照才仅仅半年时间,而他拿到这辆车不到一个月就已超速17次,其中更有8次的时速突破200公里每小时,可以看出这名新手驾驶员有点兴奋过头了。

电车的超强加速性能不仅对年轻的新手驾驶员不是好事,对中老年人、女司机都可能是坏事,老年人的反映不太敏捷,女司机容易误操作,如此情况下,这些人士同样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电车的超强加速性能与这些因素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发生事故的几率,还可能会扩大事故后果。



这几年电车的兴起,电车企业往往将超强加速性能作为它相对燃油车的优势,为此他们往往大肆宣传自家电车的超强加速性能,不断强化电车的加速性能,超强加速性能似乎已成了电车相对燃油车的杀手锏。

不过随着多单因为超强加速性能导致的事故,甚至包括了造成严重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事故,这些事故可能反而会成为电车的致命缺陷,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尤其如此,事故发生几率较高,消费者不会考虑人为因素,而是会将之归咎于汽车不够安全。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一旦发生严重事故,家属必然会为此死磕,毕竟损失往往很大,很可能会超过保险的理赔额度以及消费者家庭的承受范围,因此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反响,就如3月底另一单三名女生死亡的交通事故,最终导致对智驾、隐藏式门把手进行整治。

这对于车主来说同样不是好事,这部分选购这些拥有超强加速性能的电车车主未必有足够的财力承受相关事故后果,他们也未必会愿意掏出更高价钱购买更高的保险赔偿额度,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拥有超强加速性能的车往往价格昂贵,这部分车主自然有足够的财力并会购买更高额的保险赔偿额度。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相关车企为何会突然对电车的超强动力进行封印了,毕竟连连发生的事故让它深刻认识到汽车终究是不一样的消费品,这是事关人命安全以及可能产生严重事故后果的消费品,这对整个电车行业来说何尝不是警醒,超强加速性能不是杀手锏,而可能会成为致命缺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