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13日这一天,一份来自美国Maxar科技公司的商用卫星图像,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将两国间激烈冲突的残酷现状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了全世界面前。

当这份0.3米级分辨率的卫星图像公布时,国际社会一片哗然。

其清晰度与此前印度军方公开的模糊卫星图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巴基斯坦多个空军基地遭受袭击后的景象。

从美国发布的卫星图像中可以看到,巴基斯坦的苏库尔空军基地、拉瓦尔品第的努尔汗空军基地、萨戈达的穆沙夫空军基地、博拉里空军基地和雅各布阿巴德的沙赫巴兹空军基地,这五大重要基地均未能逃过战火的洗礼,受损区域集中在关键基础设施,跑道布满弹坑。



苏库尔空军基地,这里曾是巴基斯坦军事力量的重要据点,然而如今,一处武装无人机掩体机库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据推测,印度空军的风暴阴影或者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精准命中这里,曾经存放着巴基斯坦空军翼龙-2武装无人机的机库,如今已被完全炸平。



人们不禁担忧,那些曾在天空中翱翔、执行重要任务的翼龙-2武装无人机,是否在此次袭击中受损或被毁?

拉瓦尔品第的努尔汗空军基地,与其他基地相比,这里受损相对较轻,但战争的痕迹依然清晰可见。

印度军队发射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炸毁了一棵大树,一个建筑物被严重炸糊,地面上炸出了一个触目惊心的大坑。

不过,机场上停放的C-130运输机、伊尔-76运输机和伊尔-78加油机都安然无恙,这些运输机和加油机对于巴基斯坦的军事运输和空中加油任务至关重要,它们的安全可以保障巴基斯坦空军在运输和支援方面的能力。



萨戈达的穆沙夫空军基地也未能幸免,印度军队发射的导弹在机场跑道上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弹坑,这对基地的正常运作造成了影响。

跑道是战机起降的生命线,这个弹坑的出现,影响了战机的正常起降作业,但是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机在此次袭击中没有受到损失。

而博拉里空军基地,则成为了此次袭击中巴基斯坦空军损失最为“惨重”的地方。

在即将停战前,印度军队发射的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突然发动突袭,萨博-2000预警机机库被直接炸毁,5名巴基斯坦空军官兵,包括一名少校,在此次袭击中集体阵亡。



萨博-2000预警机对于巴基斯坦空军的空中预警和指挥控制起着关键作用,机库的炸毁以及人员的伤亡,削弱了巴基斯坦空军在预警和指挥方面的能力,对其整体作战效能产生了负面影响。

雅各布阿巴德的沙赫巴兹空军基地的主机库也未能逃过一劫,有消息称一架C-130运输机在此次袭击中被炸伤,但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主机库的损毁影响了基地对战机等装备的维护和存放能力,如果C-130运输机确实被炸伤,那么巴基斯坦空军的运输能力也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在此次袭击中,印度军队的战术行动备受关注,他们试图绕开巴基斯坦部署的红旗-9防空导弹防线,这一战术背后蕴含着复杂的考量。

红旗-9防空导弹系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一款先进的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它采用主动雷达复合制导技术,最高速度超过4倍音速,具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精准锁定目标的能力,还能同时引导攻击50个最大威胁目标,在拦截战机、弹道导弹等方面表现出色。

巴基斯坦引进红旗-9后,其防空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对印度的军事行动构成了巨大的威慑。



印度军队通过深入研究巴基斯坦防空系统的部署特点和运行机制,发现了一些潜在的漏洞。

巴基斯坦由于国土面积较大,且经济实力有限,无法将先进的防空武器和防空雷达全面覆盖全国,导致防空体系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呈现出北重南轻的态势。

印度军队正是利用了这一弱点,将袭击目标主要指向巴基斯坦中部和南部防空相对薄弱的空军基地,如苏库尔空军基地、博拉里空军基地和雅各布阿巴德的沙赫巴兹空军基地等。



为了绕开红旗-9的防线,印度军队在战术运用上可谓煞费苦心,他们采用了低空突防的战术,利用地球曲率和地形的掩护,让导弹和自杀式无人机在低空飞行,降低被雷达探测到的概率。

低空飞行时,导弹和无人机处于雷达的低空盲区,红旗-9的雷达难以有效捕捉到目标,从而增加了攻击的突然性和成功率。

据军事专家分析,低空突防可以使雷达的探测距离缩短约三分之一,大大降低了被防空系统拦截的风险。



从印度军队此次的战术行动来看,虽然他们成功绕开红旗-9防线,对巴基斯坦的部分空军基地造成了破坏,但这一战术也并非无懈可击。

低空突防对导弹和无人机的飞行性能要求较高,在低空复杂的气流和地形环境下,飞行的稳定性和精度会受到一定影响,增加了攻击失败的风险。

无人机集群战术也容易受到电子干扰的影响,一旦巴基斯坦加强电子战能力,对无人机的通信和导航系统进行干扰,就可能使无人机失去控制,从而瓦解印度军队的攻击。



红旗-9在此次袭击中的“失效”,也有可能与巴基斯坦的防空部署和作战指挥存在一定关系,防空作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紧密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如果在防空部署上存在漏洞,比如防空雷达的覆盖范围存在盲区,或者防空导弹的部署位置不合理,就可能导致部分区域无法得到有效的防空保护。

在作战指挥方面,如果指挥系统反应迟缓,不能及时对来袭目标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应对,也会影响红旗-9的拦截效果。



在遭受如此”严重“的袭击后,巴基斯坦迅速做出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展现出了坚定的决心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巴基斯坦军方立即启动了代号为“铜墙铁壁”的军事行动,对印度的挑衅行为进行了坚决的回击,这一行动针对印度境内多个目标展开,打击范围覆盖印度全国多个区域。

巴基斯坦空军战斗机也对印度古吉拉特邦、安巴拉以及贾朗达尔等多地的空军基地发动了空袭,展现出了强大的反击力量。



此次巴铁基地遭受袭击的背后,是印巴两国长期以来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1947 年,英国在结束对印度次大陆长达两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时,抛出了 “蒙巴顿方案” ,将英属印度按照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

在分治过程中,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了一颗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克什米尔地区 77% 的人口为穆斯林,从宗教信仰和民众意愿来看,他们倾向于加入巴基斯坦。

其土邦王却是印度教徒,最终选择加入印度,这一矛盾的抉择,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印巴战争的爆发。

在那场战争中,印度控制了克什米尔约 2/3 的土地与 3/4 的人口,巴基斯坦则控制了另外 1/3 的土地与 1/4 人口 。

宗教信仰的差异,也是印巴矛盾的重要根源,印度主要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则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20 世纪 30 年代,印度穆斯林联盟提出 “两个民族” 理论,认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民族,应分别建立国家。

这一理论得到了部分穆斯林群体的强烈支持,却遭到印度国大党的坚决反对,双方在立国理念上的巨大分歧,进一步加深了印巴之间的矛盾。

在印巴分治过程中,宗教矛盾被彻底激化,大规模的宗教仇杀和暴力冲突不断上演,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纷纷跨越新边界迁徙,据统计,约 1400 万人流离失所,至少 100 万人在冲突中丧生。

除了克什米尔这一核心领土争端外,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其他边境地区,如旁遮普、拉贾斯坦等地也存在诸多争议。



两国在边境划分、管理和控制上意见相左,时常因边境问题发生武装冲突和小规模摩擦,这些边境地区不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还涉及丰富的资源,使得领土争端变得更加复杂敏感。

在资源分配方面,尤其是水资源问题,印巴两国矛盾重重,两国在水资源分配上长期存在分歧,互相指责对方违反水资源共享协议。

巴基斯坦认为印度在上游修建水利设施,影响其用水权益,印度则强调自身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需求,水资源关乎两国农业、工业发展和民生保障,这一矛盾在旱季等水资源紧张时期极易引发双方关系紧张升级。



打到现在这个地步,联合国对此次事件高度关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印巴冲突问题,呼吁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



其实,就这样打下去,感觉巴军也是无法抵抗印度空军的持续进攻的,实力的悬殊是不可忽略,巴军目前能打的数量并不算多,总共不到一百的战斗机要应对印度三四百架,还是有些吃力的。

美国长期以来在南亚地区推行平衡战略,试图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以维护自身在该地区的利益。



此次公布卫星图像,可能是在向印度示好,暗示对印度军事行动的某种程度的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