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水仙与肉桂,大家都说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没有从茶种这个方向思考,张继华老师讲茶经,讨论中谈到了。
一、茶种
水仙茶种源头水仙原产于福建建阳水吉乡大湖村祝仙洞,光绪年间(19世纪末)传入武夷山 。其得名有两种说法:一是因茶汤带有天然水仙花香(《闽产录异 》记载);二是方言中“祝仙”谐音演变而来 。水仙属小乔木型大叶种,树高可达3米以上,叶片肥厚呈椭圆形,叶脉粗壮 。
肉桂茶种源头肉桂为武夷山本地品种,最早发现于马枕峰,是武夷菜茶(奇种)的自然变异品种,清代已有文献记载 。其大规模推广始于20世纪80年代,现已成为武夷岩茶当家品种 。肉桂属灌木型中叶种,植株较矮小(约80厘米),叶片狭长呈“瓦片状”,锯齿较浅 。
二、采制
水仙的采摘以中大开面为主,叶张肥厚,茶梗粗壮,采摘期多在谷雨后至4月下旬 。
肉桂的采摘以中小开面为主,叶片更细长,采摘期稍晚(5月初),需待叶片成熟以积累更多芳香物质 。
制作上肉桂需“勤摇青、重发酵”,激发辛锐桂皮香与果香,发酵程度略高于水仙 ;水仙则注重“保水”,轻摇青、轻发酵,保留兰花香与醇厚汤感 。
焙火时,肉桂中火以上焙制更显桂皮香与果香(如蜜桃香),足火茶汤色橙红明亮 ;水仙轻火突出兰花香,中火以上增强木质丛韵,汤色以橙黄为主 。
三、色香味韵
水仙的干茶条索粗壮呈“青蛙腿”状,叶底肥大、叶齿钝;汤色橙黄清透,老丛水仙带米汤感 。肉桂的干茶紧结细长,叶底锯齿尖锐;汤色随火功由橙黄渐变为橙红,收敛性强 。
水仙的香气以清幽兰花香为主基调,老丛水仙兼具木质香、粽叶香、青苔味 ;肉桂以辛锐桂皮香为核心,高火功下可呈现蜜桃、奶油、焦糖等复合香型 。
水仙口感绵柔醇厚,入口顺滑如丝绸,老丛水仙的“丛韵”(木质味与苔藓感)显著 ;肉桂的茶汤刺激性强,舌尖有针刺般的收敛感,回甘迅速且辛辣感持久,岩韵表现为“刚烈霸道” 。
四、核心产区
水仙以慧苑坑、吴三地老丛(树龄60年以上)为代表,阴湿环境孕育醇厚汤感与丛韵 。肉桂以正岩山场(如牛栏坑)的“坑涧肉桂”辛辣内敛,岗上肉桂(马头岩)香气高扬霸气 。
水仙与肉桂的差异本质上是小乔木与灌木的基因分野:水仙以醇厚丛韵演绎“柔中带骨”,肉桂以辛锐香气诠释“刚中藏柔”。二者在武夷岩茶中互补共生,共同构建了“岩骨花香”的独特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