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参加养老保险缴费的时候,很多人会比较熟悉这样的缴费档次60%、100%、300%。
在一些人看来,100%×15恰好等于60%×25,这种情况下,100%档次缴费15年是不是相当于60%档次缴费25年呢?哪一种养老金会更高?
养老保险缴费钱数的问题。
说实话,像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是20%,如果每年的社会平均工资都保持不变,确确实实按照100%档次缴费15年,缴纳的养老保险钱数,和60%档次缴费25年一样。
但实际情况是,每一年的缴费基数上下限都是按照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来核定的,由于每一年的社会平均工资都有一定的变化(近年来都是年年增长),越早时间缴费越省钱。
不过,未来社会平均工资增速可能会逐渐降低,而银行存款的利息也会越来越低(目前银行整存整取1~3年期存款利率普遍在1%~1.5%),这种情况其实差别不大。
所以,100%档次缴费15年和60%档次缴费25年,缴费钱数差别不大。一般越晚缴费,缴纳的钱数会越多。
养老金是一样的吗?
答案是否定。
根据参加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金计算公式,基本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过渡性养老金是建立个人账户前的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产生的,近年参保缴费一般不涉及。
但如果仅仅看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的话,确确实实缴费25年养老金更高。
①基础养老金部分=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平工资,将逐步的和缴费核定使用的社平工资一致。
平均缴费指数,一般就跟本人的缴费档次有关,这样能够体现参保人缴费年度的相对缴费基数高低。
始终按照60%和100%档次缴费,平均缴费指数就会是0.6和1。
在平均缴费指数0.6的情况下,缴费25年,可以领取20%的社平工资。但平均缴费指数是1的情况下,缴费15年只能领取15%。
所以,基础养老金部分很明显是缴费时间长更划算。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里的钱每年都会计算利息的,按照国家规定,一般是结合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和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来综合确定,一般不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这种情况下,存款时间越长,个人账户里的利息就会越高。因此缴费25年也是更划算的,产生的个人账户余额也是更多。
另外,去世后的抚恤金待遇方面,缴费25年最高可以领取19个月的去世上年度所在省份城镇居民月人均可支配收入(随着领养老金时间增长而减少,最低是9个月),缴费15年只能始终领取9个月。
所以说,按照60%档次缴费25年,产生的养老金会更高一些。缴费年限的优势高于缴费档次。
从养老保险基金现金流的角度来看,国家肯定是更欢迎长期不断缴费的人群。毕竟养老保险基金是现收现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