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990年3月12日清晨,一列从北京开往沈阳的特快列车正穿行在华北平原上。软卧车厢里,刚被任命为辽宁省委副书记的岳岐峰正倚窗而坐。窗外,广袤的田野上覆盖着薄薄的春雪,在朝阳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岳书记,喝点热茶吧。"秘书张明递过保温杯,轻声说道。这位四十出头的中年人跟随岳岐峰已有五年,深知领导的脾气秉性。
岳岐峰接过茶杯,目光依然停留在窗外:"小张啊,这次调任辽宁,你有什么想法?"
张明略作思考:"辽宁是工业大省,现在正值转型关键期。不过听说有些地方的干部作风......"
"正是担心这个。"岳岐峰放下茶杯,"中央调我去,就是要整顿作风,推进改革。但光听汇报不行,得亲眼看看真实情况。"
列车驶过山海关时,岳岐峰突然说:"这样,到任后我们先不急着亮相,悄悄下去走一走。"
3月15日,沈阳桃仙机场。辽宁省委办公厅主任带着几名工作人员在出口处焦急等待。当看到岳岐峰独自拎着公文包走出来时,他明显愣了一下。
"岳书记,怎么就您一个人?"
岳岐峰笑着握手:"轻车简从嘛。其他同志都安排好了?"
"都按您的要求,没有搞欢迎仪式。不过省委招待所已经......"
"不必了,"岳岐峰打断道,"我就住省委宿舍,方便工作。"
当天下午的干部见面会上,岳岐峰的简短发言让在场干部印象深刻:"我这个人喜欢直来直去,工作上最讨厌形式主义。从明天开始,我要用一个月时间走遍全省14个地市,但不是听汇报,而是看实情。"
3月20日清晨,一辆普通的桑塔纳轿车驶出省委大院。车上除了司机老李,只有岳岐峰和张明两人。
"书记,咱们先去哪儿?"老李握着方向盘问道。
岳岐峰翻看着地图:"往辽阳方向吧,走省道,沿途看看。"
车子驶过浑河大桥时,岳岐峰注意到桥头有几个穿制服的人在拦车检查。一个干部模样的中年人正点头哈腰地给检查人员递烟。
"靠边停一下。"岳岐峰吩咐道。
他们走近时,听到那位干部说:"王队长,这是我们公司的材料,您看......"
被称作王队长的人接过厚厚的信封,随手掂了掂:"嗯,还算懂规矩。走吧走吧!"
张明刚要上前,岳岐峰拉住他,轻轻摇头:"记下这个车牌号,回头查查。"
中午时分,车子驶入辽阳县的一个小镇。时近正午,三人都有些饿了。
"前面有家饭馆,看着挺干净。"老李指着路边一家"刘记饭庄"说道。
饭馆里人声嘈杂,七八张方桌坐了大半。三人选了靠窗的位置坐下。岳岐峰注意到墙角坐着几个农民打扮的人,正就着咸菜啃馒头。
"几位吃点什么?"老板娘热情地迎上来。
岳岐峰点了酸菜白肉、小鸡炖蘑菇和两碗高粱米饭。点完菜,他走到那几个农民桌前:"老乡,怎么光吃馒头啊?"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汉苦笑:"庄稼人,省点是点。再说......"他看了眼门口,欲言又止。
就在这时,门口传来一阵喧哗。五个穿着警服的男子大摇大摆地走进来,为首的三十多岁,满脸横肉,警服最上面的扣子敞着。
"刘老板,老规矩!"为首的警察拍着柜台喊道。
老板娘赶紧迎上去:"王所长您来啦!快里边请,菜马上就好!"
岳岐峰注意到,这几名警察坐下后就开始抽烟,烟灰直接弹在地上。其中一人从柜台拿了瓶老龙口白酒,也不用杯子,对着瓶嘴就灌。
半小时过去了,岳岐峰这桌的菜迟迟没上。张明忍不住叫住老板娘:"我们的菜怎么还不上?"
老板娘还没答话,那个王所长"啪"地一拍桌子:"催什么催?没看见老子在吃饭吗?"
张明刚要理论,岳岐峰按住他的手,平静地说:"同志,我们比你们先到,按顺序上菜是应该的。"
王所长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满嘴酒气:"老东西,知道我是谁吗?在这儿,老子说了算!"说着竟然抡起巴掌朝岳岐峰扇来。
年近六旬的岳岐峰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巴掌打得踉跄后退,眼镜掉在地上摔碎了。张明赶紧扶住领导,司机老李见状立即往门外跑。
"想跑?"一个警察追上去拽住老李,"你们是一伙的吧?都给我铐起来!"
冰凉的手铐"咔嚓"一声锁住了岳岐峰和张明的手腕,另一头拴在了暖气片上。王所长俯下身,喷着酒气说:"老不死的,今天让你知道知道厉害!"
被按在角落的老李趁乱摸出工作证,对饭店小伙计耳语几句。小伙计脸色大变,悄悄从后门溜了出去。
两小时后,暮色已经笼罩了整个小镇。刘记饭庄门口那盏昏黄的电灯在夜风中轻轻摇晃,投下斑驳的光影。饭庄内,王所长正翘着二郎腿,得意洋洋地品着第五杯白酒。被铐在暖气片旁的岳岐峰和张明已经站了近两个小时,手腕被手铐磨出了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