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妈,为什么只给我一万,房子全给弟弟?"叶晓芸在徐老太病床前泪流满面。
十六年来她悉心照料母亲,却换来临终遗嘱中最不公平的分配。
在银行柜台前,叶晓芸颤抖的手猛然僵住,盯着账户余额的数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01
"这不公平!妈,告诉我,为什么?"
病房里,叶晓芸紧握着母亲的手,喉咙发紧。窗外是深圳的夜景,闪烁的灯光照不进她黑暗的心。
徐老太躺在病床上,呼吸机发出规律的声音。她憔悴的脸上浮现一丝痛苦,却没有回答女儿的问题。
"姐,妈的决定我们都得尊重。"站在一旁的徐明远推了推金丝眼镜,声音平静得令人发寒。
律师刚刚宣读完遗嘱:徐家在深圳市中心价值超过1000万的房产归儿子徐明远所有,而女儿叶晓芸只得到一张1万元的银行存单。
16年前,父亲去世后,是叶晓芸把母亲接到家中。这16年里,晓芸和丈夫张国强无微不至地照顾老人家,从未抱怨过一句。
"明远,你8年才回国一次看妈,每次不超过3天,电话一个月打不了一个,现在房子却给了你?"叶晓芸声音哽咽。
徐明远在国外工作,事业有成。每次回国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借口永远是国外的工作走不开。
"姐,你别太情绪化。"徐明远看了看手表,"妈自有她的考虑。"
叶晓芸咬紧嘴唇,望向病床上的母亲。徐老太闭上了眼睛,仿佛不愿面对这场争执。
"明远,这些年我从没想过妈的房子,但你知道这16年意味着什么吗?"叶晓芸低头看着自己粗糙的手。
徐明远整理了一下西装,语气冷淡:"姐,别说得好像我欠你什么。这是妈的决定,不是我的。"
张国强走进病房,看到妻子通红的眼眶,立刻明白发生了什么。他搂住妻子的肩膀,冲徐明远点点头:"明远,你姐需要冷静一下。"
走出病房,叶晓芸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泪水夺眶而出。
02
徐老太年轻时是一名小学教师,丈夫是建筑工程师。家境殷实,本该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日子。
徐老太和丈夫生育了一儿一女,儿子比女儿小3岁。丈夫早年因车祸去世,留下她孤身抚养两个孩子。
叶晓芸8岁那年,第一次明确感受到了重男轻女。那是一个新年,家里买了两身新衣服,一红一蓝。她以为红色的会是自己的,却看到母亲把红色的给了弟弟。
"女孩子就该穿蓝色,低调点好。"这是母亲的解释。
上学时,母亲省吃俭用给弟弟补课。而当叶晓芸提出想学钢琴,母亲却说:"女孩子学那么多干什么?以后嫁人就行了。"
叶晓芸早早便接受了这种不公平,甚至习惯了。
上大学后,叶晓芸认识了张国强。两人毕业后结婚,生了女儿小雨。日子过得平淡而充实。
直到16年前,父亲去世,母亲独自一人,叶晓芸主动提出接母亲来深圳同住。
"妈,和我们一起住吧,深圳医疗条件好,我们也能照顾您。"
母亲没有拒绝,但也没有感谢。她只是点点头,像是接受了理所应当的事情。
搬来后,徐老太占据了叶晓芸家中最好的房间,每天习惯晚起,要求早餐必须有新鲜的豆浆和刚出炉的包子。
叶晓芸每天5点起床,赶在母亲起床前准备好一切。下班后还要买菜做饭,照顾女儿功课。
张国强从未抱怨过岳母的到来,反而常常在妻子忙不过来时帮忙。
"妈,您的血压药。"每天晚上9点,叶晓芸都会准时给母亲送药。
"放桌上吧。"徐老太头也不抬,继续看电视。
每逢春节,叶晓芸都会打电话给弟弟:"明远,今年回来过年吗?妈很想你。"
回答永远是:"姐,今年太忙了,可能回不去。帮我向妈问好。"
徐老太从不责备儿子,只是每次听到这个消息,眼神会暗淡几分。
03
医院里的消毒水味道刺鼻。叶晓芸坐在母亲病床旁,轻轻按摩着她的手臂。
三个月前,徐老太被确诊为晚期肺癌。医生给出的预期生存期是3到6个月。
"妈,别担心,我已经联系了广州的专家,下周我们去那里看看。"叶晓芸强撑着笑容。
徐老太摇摇头:"别折腾了,我这把年纪,够了。"
叶晓芸搬来医院陪床,每天早晚为母亲擦身,喂饭,哄她入睡。有时夜里,徐老太会因为疼痛惊醒,叶晓芸总是第一时间按下呼叫铃,为母亲争取最快的止痛药。
张国强每天下班后会带着热腾腾的饭菜来医院,确保妻子吃上一顿热饭。
病情恶化得很快。第六周开始,徐老太几乎无法下床,需要全天候的照顾。
叶晓芸请了两周的假,寸步不离地守在母亲床前。她学会了专业护工的技能,为母亲翻身、擦洗,防止褥疮。
"明远,妈病得很重,你能不能回来看看她?"电话那头,徐明远沉默了几秒。
"姐,我这边真的走不开。你知道我在跟进一个大项目,关系到我今年能不能晋升。"
叶晓芸闭上眼睛:"妈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我会安排时间的,但不是现在。"徐明远的声音有些冷漠,"姐,妈那边的费用我会转账给你。"
挂了电话,叶晓芸抹掉眼角的泪水,继续为母亲读报纸上的新闻。
一周后,徐老太突然提出要见律师。
"妈,您要见律师做什么?"叶晓芸疑惑地问。
"有些事情要安排妥当。"徐老太的声音虚弱但坚定。
叶晓芸联系了家族朋友王律师。当天下午,王律师带着公证人来到病房,徐老太执意要单独与他们谈话。
"晓芸,你先出去一会儿。"这是母亲少有的命令语气。
半小时后,王律师招呼叶晓芸进来,神情有些复杂:"叶女士,您母亲已经立好了遗嘱。"
徐老太躺在床上,面无表情地看着天花板。
"妈,您立遗嘱做什么?您会好起来的。"叶晓芸握住母亲的手。
徐老太没有回答,只是轻轻闭上了眼睛。
04
夜深了,医院的走廊静悄悄的。叶晓芸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城市灯火。
母亲的遗嘱像一把尖刀,扎在她心上。16年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如此的回报。
叶晓芸不是不理解母亲的重男轻女,毕竟这在她们那个年代很常见。但如此赤裸裸的偏心,还是让她难以接受。
回忆起过去,那些被忽视的生日,被弟弟抢走的玩具,被拒绝的请求,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即使这样,她仍然选择了尽孝道,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
张国强走到妻子身边,轻轻搂住她的肩膀:"别想太多,妈自有她的考虑。"
"16年,国强,整整16年啊。"叶晓芸的声音哽咽,"我从来没想过要她的房子,但这样的安排,不觉得太讽刺了吗?"
张国强叹了口气:"我知道你现在心里很难受。但房子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些年我们对妈的照顾,问心无愧。"
叶晓芸靠在丈夫的肩膀上,泪水打湿了他的衬衫。
第二天早上,小雨来医院看外婆,她刚上大学一年级,天真烂漫。
"妈,外婆为什么把房子给舅舅?"坐在医院食堂里,小雨困惑地问。
叶晓芸擦了擦女儿嘴角的饭粒:"因为舅舅是男孩子,外婆觉得他需要更多帮助。"
"但是舅舅已经很有钱了啊,而且他都不怎么来看外婆。"小雨皱起眉头。
叶晓芸摸摸女儿的头:"有些事情,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
邻居王阿姨来医院探望时,无意中得知了遗嘱的事情,忍不住感叹:"哎呀,老徐这样做,也太偏心了吧?晓芸这么多年照顾得多好啊。"
叶晓芸勉强笑笑:"妈自有她的考虑,您别多想。"
走出病房,王阿姨对另一位邻居低声道:"这老太太也太不知感恩了,晓芸这些年多不容易啊。"
叶晓芸听在耳里,心如刀绞。她并不想让母亲难堪,但周围人的议论,她无法控制。
那天晚上,徐老太突然握住叶晓芸的手:"晓芸,这些年,辛苦你了。"
叶晓芸愣住了,这是母亲第一次向她道谢。
"妈,您好好养病,别想那么多。"叶晓芸轻声说,心里涌起一丝希望。
也许,母亲并非完全不在乎她的付出。
05
深圳的春天来得早,徐老太却没能等到春暖花开。3月的一个清晨,她在睡梦中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叶晓芸守在床边,看着母亲的面容渐渐平静下来,心里五味杂陈。尽管有遗嘱的事情,她仍为母亲的离去而悲痛。
徐明远接到电话后立刻订了机票,第二天便赶到了深圳。
"姐,妈的后事怎么安排?"徐明远站在医院走廊里,脸上的疲惫显示他确实是匆忙赶来的。
"按妈的意思,简单办理,不要太铺张。骨灰安放在市郊的公墓,她生前已经选好了位置。"叶晓芸平静地说。
徐明远点点头:"花销我来出。"
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叶晓芸在床头柜里发现了一本旧日记本。她不记得母亲有写日记的习惯。
"这是妈的日记吗?"徐明远看着那本泛黄的笔记本。
叶晓芸翻开第一页,上面是母亲熟悉的字迹:"2007年3月15日,晓芸把我接来深圳住了。她和国强把主卧让给了我。这孩子,还是这么贴心。"
徐明远走近,想看这本日记,叶晓芸下意识地合上了本子:"我先看看吧,或许妈有什么心愿没有告诉我们。"
徐明远点点头,转身去处理其他事宜。
葬礼那天,前来吊唁的人不多,大多是邻居和叶晓芸夫妇的朋友。徐明远站在灵堂前,西装笔挺,面无表情地接受着来宾的慰问。
中午休息时,王律师找到叶晓芸:"叶女士,关于您母亲的遗嘱,我已经准备好了相关文件,下周您方便的话可以来我办公室一趟。"
叶晓芸点点头:"好的,王律师。您知道,我对妈留给我的那一万块钱,其实并不在意。"
王律师看着她的眼睛:"叶女士,无论如何,这是您母亲的心意,您还是应该去领取。"
叶晓芸勉强笑了笑:"我会去的。"
送走最后一位吊唁的客人,徐明远对叶晓芸说:"姐,妈的房子我准备卖掉,你有什么意见吗?"
叶晓芸摇摇头:"那是妈留给你的,你做决定就好。"
"姐,我知道你可能对妈的决定有些不满,但—"
"明远,我没有不满。"叶晓芸打断了弟弟的话,"那是妈的决定,我尊重。"
徐明远沉默了一会儿:"那好吧,我后天就回美国了,这边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叶晓芸点点头,心里泛起一阵苦涩。果然,弟弟来去匆匆,连为母亲守完七天都等不及。
晚上,叶晓芸继续翻看母亲的日记。大多是些生活琐事,偶尔也会提到徐明远:"明远又一年没回来了,他在电话里说工作忙。这孩子,心里只有事业。"
叶晓芸继续往后翻,突然看到一页与众不同的记录:"把房子留给明远,他虽然表面光鲜,但投资失败欠了很多钱。给晓芸留一万块,让她去银行查一查,她会明白我的苦心。"
叶晓芸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
06
深圳工商银行总行,叶晓芸拿着那张1万元的存单,站在柜台前。
"您好,我想查询一下这个账户的情况。"叶晓芸把存单和身份证递给柜员。
柜员核对了信息,敲击键盘查询。突然,她的眼睛睁大了:"叶女士,您要取款还是只是查询余额?"
"先查询一下余额吧。"叶晓芸平静地说。
柜员欲言又止,最后递给她一张打印出来的账户明细:"您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