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复生能源林



导语‌

当千年楷树的嫩芽在沸水中舒展,儒家文化的清韵也随之流淌。2025年4月19日,由曲阜复生能源林主办的首届子贡茶文化论坛在孔子故里曲阜启幕。这场以“圣贤之木,薪火之茶”为主题的盛会,不仅见证了一片荒山蜕变为“云端绿洲”的生态奇迹,更以一杯子贡茶为载体,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创新融合之路。


荒山育林十四载:从生态修复到文化重生‌

十四年前,上海复旦大学生物质能源专家于娟博士临终前留下遗愿:“在家乡种一片能源林,让荒山重生。”她的母亲舒平含泪接棒,带领上万名志愿者扎根曲阜九仙山,以黄连木(楷树)为画笔,在贫瘠的荒坡上绘就万亩绿洲。楷树,这种曾被孔子弟子子贡手植于孔林的文化圣木,以其耐旱固土的特性,成为生态修复的主力军。 “当初种树是为完成女儿的梦想,如今我们不仅守住了青山,更让它‘活’了起来。”论坛现场,舒平动情讲述团队十四年耕耘的故事。从最初的水土保持到开发子贡茶,从单一造林到构建“文化+生态”产业链,曾经的能源林基地已成长为集公益体验、非遗传承、乡村振兴于一体的创新试验田。 ‌


古树新芽:一片茶叶里的文化密码‌

楷树,既是孔林圣木,亦是曲阜市树。《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哲思,在黄连木四季常青的品格中得以延续。泰安市林科院原院长王长宪在论坛上解读:“楷树木质坚硬,可制家具;嫩叶富含氨基酸,适制茶饮——它浑身是宝,更承载着儒家‘材尽其用’的智慧。” 子贡茶的诞生,正是这一智慧的当代注解。论坛展区内,制茶非遗传承人周文泰现场演示古法工艺:采摘清明前楷树嫩芽,经摊晾、揉捻、炒制,终成茶汤澄澈、回甘悠长的子贡茶。“我们以‘礼’制茶,每一道工序都蕴含对自然的敬畏、对圣贤的追慕。”周文泰说。


‌产业赋能:一杯茶的乡村振兴答卷‌

从圣贤手植到百姓茶杯,子贡茶不仅续写文脉,更成为富民“金叶”。子贡茶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媒介。”孔子研究院研究员齐金江评价,“它让传统文化走出典籍,成为可饮、可感、可传承的生活载体。” 未来能源林将推出“公益茶林认养计划”,游客可体验采茶制茶,收益反哺生态保护。”带动乡村振兴。


结语‌

十四年光阴,九仙山的楷树年轮里镌刻着两代人的坚守;一杯子贡茶,冲泡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交融的芬芳。正如论坛落幕时舒平所言:“女儿种下的是树,我们长出的是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这座桥上,传统文化的火种正以创新的姿态,照亮现代人的精神家园。



精彩呈现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发表内容、图片、文字、字体等版权信息注明来源的,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如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其中的内容与图文等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请在发现之日及时与本平台(联系方式QQ:1067959582)联系,我们将在一时间删除相关内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