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什么?

乡愁是父老乡亲的面庞

是家乡熟悉的地名

而每一个地名背后

都藏着一段独特故事

今天起

江津融媒推出江津地名故事栏目

带你走进那些尘封的记忆

第一期让我们走进官立江津中学堂


▲江津中学堂 黄淳 摄


▲江津中学堂

在江津区几江街道黄荆街,有一处隐匿于闹市中的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官立江津中学堂”,它占地50余亩,土木结构、房墙屋璧写满沧桑。此建筑修建于清末1906年,至今已有118年历史, 现在人们将它称为“江津中学堂”,它就是重庆市重点文保单位、共和国开国元勋——聂荣臻元帅的母校。

江津中学堂——聂帅母校——如今这里成为江津城内最为响亮的地名,从这里走出一位共和国的开国元勋,这是江津人民无不充满敬意的地方。


▲江津中学本部老校址80年代校门旧照


▲江津中学本部老校址80年代老照片

1954年,随着江津中学学生、教职工人数的增加,学校急需扩展校舍,于是决定新建校区。新校区称为分部,住的高中学生。黄荆街本部住初中学生,人们自然而然又称之为高中部和初中部。1984年,聂荣臻元帅亲笔题写母校校名“江津中学”。这四个刚劲有力的大字至今仍悬挂在高中部的大门上。

江津中学悠久历史,孕育了丰富而厚重的红色革命文化,留下珍贵的红色足迹。学校弘扬革命传统,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时代进步青年。


▲江津中学本部老校址老教室

1917年,聂荣臻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江津中学堂。在这里,他一面刻苦读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一面从国内外所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中,认知真理。聂荣臻探索人生道路,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与“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江津,聂荣臻积极参加学生爱国斗争,登台演讲、唤醒民众,带头高呼反帝反封建口号,号召同学们冲出校门走上街头游行、撒传单、贴标语。暑假中,江津学生联合会给聂荣臻颁发了下乡演讲的执照。他到乡村发表演讲,反对袁世凯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唤起民众坚决抵制日货。学生们的斗争触怒了反动军政当局,为免遭迫害,聂荣臻和一批进步青年学生被迫离开学校。五四爱国学生运动是聂荣臻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堂政治课,是他参加政治活动的开端。


▲聂荣臻元帅 资料图


▲江津中学本部老校址老教室

在民主革命时期,江津中学就有不少青年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百余年来,为惩国贼、扫腐恶、抗霸权、反侵略,许多江津中学校友英勇奋斗、光荣牺牲。如与李大钊一起就义的谭祖尧、吴平地,献身于上海地下斗争的钟汝梅,牺牲于洪湖之役的傅汝霖、戴坤忠……他们慷慨就义、以身殉国,以满腔热血、耿耿丹心,为革命建立功勋,为母校增添光辉,为后人树立榜样。

新中国成立后,聂帅在给母校的回信中曾写道:“他们为党、为国为人民不怕牺牲,英勇革命的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也给母校增添了光辉。”当时江津县的领导去北京开会或出公差,前 去看望聂帅,回县后常谈到聂帅对上述牺牲的同志充满着缅怀之情。他曾说:“对这些同志,应该建碑以表纪念!”


▲由聂帅题写碑名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江津中学黄荆街办学旧址

1979年,学校准备建立革命烈士纪念碑,赓即去信,恳请聂帅题写碑名。同年10月,聂帅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字稿寄到学校。纪念碑确定建在江津中学旧址校园内。1980年7月1日,“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从此,每逢清明时节,校内的莘莘学子、城区学校的师生多来此献上花圈,缅怀先烈。还有不少学生在此举行入队、入团宣誓仪式,表达继承先烈遗志、做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意志。


▲聂荣臻元帅读书教室

聂帅是中八班的校友,他的崇高品德和丰功伟绩家喻户晓。聂帅逝世时,当代著名作家魏巍创作的一首律诗。这是聂帅光辉人生的真实写照。

少从马列意纵横,青春如火献甲兵。万里长征开险道,敌后抗战建奇功。北华光复心犹壮,两弹上天游太空。一生厚道人钦敬,千秋风流说元戎。

1978年7月,聂帅为母校又寄来题词:振奋精神,加倍努力,精心培育,刻苦学习。让教育的春天,开出万紫千红、绚丽多彩的花朵来,为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聂帅的谆谆教诲,一直萦绕在江津中学全校师生的心间,勉励大家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为国育才”“桃李满天”牌匾

“继承光荣传统,建设一流学校”——聂荣臻元帅女儿聂力将军在江津中学校庆90周年的题词,端正地陈展在校史馆内。它仿佛在告诉每一个来访者,这所百年名校拥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并且前程光芒万丈。

追溯江津中学光辉历史,寻踪革命印记,校史馆可谓内涵丰富,尽数囊括。该馆于2016年4月29日落成,占地1353平方米,内设主体展区、形象厅、沿革厅3个展区,门上牌匾由聂帅亲笔题写“校史荣誉室”。


▲江津中学本部老校址操场


▲江津中学本部老校址内大门

百年名校,辉煌业绩,享誉巴蜀,播名八方。以校友聂荣臻元帅为代表的共和国奠基人从这里起步, “同盟会”萧湘、“白屋诗人”吴芳吉等名师荟萃,他们是江津中学的荣光。他们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历尽艰辛,作出贡献。后人每每观之,无不肃然起敬。

江津黄荆街江津中学堂——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地方。

文/庞国翔 图/陈柳颖 周正英

编辑:李婉龄 编审:吴 刚

值班副总编辑:河 流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别忘了

点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