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俄乌中断三年的直接谈判将在伊斯坦布尔重启,这一动向在俄罗斯舆论场引发广泛讨论。其中,三种具有战略纵深性的观点尤为值得深入剖析。
第一个观点是俄美会在伊斯坦布尔摊牌。从地缘政治博弈的层面来看,此次谈判表面是俄乌对话,实质是俄美战略试探的升级。当前俄军在正面战场持续施压,乌军不仅面临兵力枯竭,装备补给也日益捉襟见肘。基辅方面提出的30天停火诉求显然难以获得莫斯科认可——克里姆林宫绝不会允许对手获得喘息之机。值得注意的是,中断三年的谈判首次恢复,外交部副部长级别的会谈已属难得,但俄方信息显示,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和总统安全事务助理乌沙科夫都将出席。显然,伊斯坦布尔谈判名义上是俄乌直接谈判,本质却是俄美之间的又一次战略性试探。白宫急于从乌克兰战争脱身,而俄军不肯立即全面停火,亮底牌、下最后通牒成为必然选择,因此双方都出动了要员。
第二个观点,历史经验表明,伊斯坦布尔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为秘密外交提供了操作空间。美国历来擅长通过非公开协议维护核心利益,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肯尼迪政府就曾秘密承诺撤出土耳其导弹以换取苏联让步。如今,随着乌克兰战场形势恶化,华盛顿同样面临需要做出实质性让步的困局——比如解除对俄高层制裁,而基辅则成为白宫让步的挡箭牌——一切为了和平。值得玩味的是,曾参与2022年俄乌谈判的俄裔富豪阿布拉莫维奇近日突然现身莫斯科。考虑到其与英国政府的特殊关系,以及泽连斯基团队与伦敦方面的密切互动,英美两国很可能正在就乌克兰战后安排进行利益协调。这种幕后博弈的复杂性,远超公开谈判桌上呈现的表象。
第三个观点是,欧洲会努力寻找进军乌西的理由。面对俄军可能推进至第聂伯河畔的军事前景,法德等主要欧洲国家亟需在乌克兰西部建立战略支点。此前英法主导的“意愿联盟”维和计划因美俄双重反对而搁浅,迫使欧盟不得不以独立角色介入。因此,欧洲一直强调全面停火,因为只有停火后才能派兵入乌。伊斯坦布尔将考验克宫的外交智慧:美国即将出卖乌克兰,如何说服欧洲也出卖乌克兰成为克宫必须解决的问题。或许,将战争限制在乌克兰境内,为北约东翼国家提供一份联合国五常共同加持的安全保障,是克宫的务实选择——先切断欧美对乌军援,解决乌克兰后再谈北约退回1997年状态。毕竟,乌克兰作为欧洲第二大国,体量庞大,难以一口吞下。
在下月北约峰会即将举行的背景下,伊斯坦布尔谈判与其说是俄乌较量或俄美摊牌,不如说是美欧互亮底牌。
时间已站在决心打持久消耗战的克里姆林宫一边,以拖待变成为其战术选择。而美欧若继续拖延,随着前线乌军每天损失千余人,其防线的结构性崩溃随时可能发生。目前,乌军雇佣兵督战队以武力威胁新兵守阵地已成常态。若乌军崩溃,北约东翼国家将真正体会到“核恐怖平衡”中“恐怖”而非“平衡”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