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印度总理莫迪高调宣称"国产武器碾压中式装备"时,巴基斯坦的歼-10CP正用实战击落记录撕碎谎言。更致命的是,埃及伊尔-76神秘降落中国、柬埔寨突然接收反隐身雷达,一场围绕中国武器的全球博弈正在颠覆传统军贸格局,莫迪转头发现,周边国家用的竟然全都是“中式武器”,而这一切,都始于那场让"阵风"战斗机神话崩塌的印巴空战。
据澎湃新闻报道称,莫迪在近日宣布,印度空军取得了“伟大胜利”,但这“伟大胜利”只能骗骗印度国内那些不看新闻的老实人了。
真正的赢家是谁,国际早已看在眼里。
SIPRI数据显示,巴基斯坦以单价6亿人民币(约8300万美元)引进的歼-10CP,在5月7日的空战中完爆单价2.88亿美元的发制"阵风",这笔账让全球买家看清了真相:中国军贸的性价比优势绝非偶然。
“中国制造”再一次成为了实力的代名词。巴基斯坦表示,他们要购买更多的歼-10CE,而埃及对咱们的战机也是望眼欲穿。
埃及空军伊尔-76运输机近日频繁往返中埃,孟加拉国也紧急重启16架歼-10CE采购谈判,甚至连泰国都在重新评估其战斗机换代计划。
刚吹嘘"伟大胜利"的莫迪,已惨遭打脸,而一转头他惊恐地发现,邻国手里的全是“中式武器”。
这些国家的动作直指莫迪讲话中刻意忽略的关键事实:巴方胜利靠的是"歼-10CP+空警-500E+霹雳-15E"的体系化作战,而非单件武器性能。
印度“自大”不服输的背后,有三大战略误判,而这三大战略误判,正将印度拖入危险境地。
首先,他绝口不提巴军CM-400AKG导弹摧毁S-400阵地的战例,其次,印军刻意淡化中式防空体系在克什米尔构建的"雷达墙"(由红旗-9BE和JY-27A反隐身雷达组成),最后,印军回避中巴"雄鹰"联合演习积累的深度协同经验。
印度现在完全是自欺欺人的打法,印度"光辉"战机项目拖延18年,国产"阿卡什"导弹性能落后红旗-16两代,莫迪急需用民族主义情绪掩盖军工困局。
那位叫嚣"更愿与中国开战"的印度退役中将尚卡尔,恐怕忘了1962年尼赫鲁的"前进政策"如何惨败,当时印军同样迷信"解放军缺乏实战经验",结果在体系化作战面前溃不成军。
经此一役,印度恐怕要承认一个他们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中国军工的全产业链优势正在改写全球战争规则。
歼-10CP的恐怖性价比背后,是脉动生产线将产能提升至年产40架,霹雳-15E导弹采用自动化生产使成本降低37%,太行发动机完全自主保障杜绝了"卡脖子"风险。
反观欧洲,达索公司为"阵风"采购英国弹射座椅要额外支付15%关税,意大利航电部件物流周期长达半年,这种离散式生产模式注定无法抗衡中国效率。
埃及看重的正是这点,他们不仅想要歼-10CE,更想要配套的运油-20BE和空警-500E,这些装备能让开罗在利比亚冲突中获得压倒性优势。
同时,柬埔寨云壤港的最新动态也令印度坐立不安。
中国长白山舰运抵的YLC-8E反隐身雷达探测距离达1000公里,配合红旗-22防空系统,可将马六甲海峡纳入监控网。
这意味着印度苏-30MKI在安达曼群岛发射"布拉莫斯"导弹时,其轨迹将被全程追踪。莫迪的"东进战略"遭遇精准截击,当中式防空体系前出至南海与印度洋交界处,印军花费230亿美元打造的"海洋威慑"计划已出现致命缺口。
印巴空战结束后,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而中国迎来的下个爆点或许是五代机出口。
要知道,巴基斯坦对歼-35E的兴趣早已不是秘密,而埃及在庆祝中埃合作45周年仪式上公开展示歼-35E模型,更释放出明确信号。
一旦歼-35E配合空警-600形成"隐身杀伤链",印度被迫提前启动的六代机项目(预算高达420亿美元)将吸干他们的军工研发资金,正如美国F-35项目拖垮欧洲航空业的历史重演。
如今,中国军贸出口近五年持续增长,其中70%买家是曾采购欧美装备的国家,这说明,中国的武器有口皆碑,胜利比任何政治宣传都更有说服力。
从克什米尔到马六甲,中式装备的崛起正在颠覆传统军事范式。巴基斯坦用歼-10CP证明四代机仍可抗衡五代机,柬埔寨用反隐身雷达打破"小国无防空"的魔咒,这些案例共同昭示着一个新时代:当工业实力、体系思维与实战验证形成闭环,全球力量平衡的改写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