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批飞检中,多家大型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因严重违规被通报,暴露出公立医院、民营医院在内部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盘点几个典型案例:
飞检违规典型案例
1. 内蒙古自治区的某医院违规情形格外典型。飞行检查结果显示,这家医院存在多达82项问题,违法违规涉及的金额高达3466.7万元。然而,在规定的自查自纠时间内,该院退回的医保基金金额为零(直到飞检结束两周后,才退回3.23万元)。
更严重的是,部分问题此前在检查中就已被明确指出,但医院并未进行彻底整改,此次检查时这些问题依旧大面积存在,这属于典型的“屡查屡犯”现象。
2. 江西省九江市某医院被查出42项问题,涉及金额592.8万元,但该院仅自查自纠退回1.96万元。
3. 河北省石家庄市某医院存在86项问题,涉及金额2000.9万元,自查退回仅108.2万元。
4. 重庆市某医院,被查出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血清载脂蛋白等过度检查,以及泪道冲洗与泪小点扩张重复收费等问题,涉及医保基金323万余元。
渝中区医保部门对其处以退回违规资金并罚款392万余元的双重处罚。这一案例表明,检查检验科已成为公立医院违规的新焦点领域。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公立医院运营压力大、成本控制难、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密切相关。
除二三级医院外,2025年第一批飞检还将矛头指向了民营医疗机构,揭示出医保违规问题在医疗体系中的普遍性。
与大型医院相比,基层机构的违规行为往往单项金额较小,但频次高、范围广,同样不容忽视。
重庆市武隆区的飞检结果很有代表性。本次检查对象涵盖不同性质机构,抽查的6家单位包含公立医院(2家)、民营医院(2家)及零售药店(2家)。其中某民营医疗机构涉及违规资金66.76万元,某公立医院存在21.35万元违规费用,均被实施等额行政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两家药店虽违规金额较小(分别为462.2元与8776.91元),但违规行为的发现折射出监管触角向基层延伸的趋势。
典型案例显示,某民营医院的违规操作暴露了基层民营医疗机构的典型顽疾:其一,实施非必要检验项目(如重复开展B型钠尿肽检测、血浆D-二聚体测定);其二,诊疗项目套换(将自费中药热奄包治疗伪报为医保目录内封包治疗);其三,药品超适应症使用(如注射用血塞通用于非说明书病症、扩大磷酸西格列汀片使用范围)。此类机构在经营压力下易触发系统性违规风险,亟待建立差异化监管机制。
这些问题与中小医院服务能力不足、创收渠道有限、专业人才缺乏等结构性因素密切相关。
七类违规行为盘点
第一类:采取减免自付费用,返现回扣的方式,诱导参保人员就医。
处罚结果中止协议2个月。
第二类:超出《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诊疗科目,开展医疗服务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
怎么理解,例如说:某口腔机构没有种植资质,但是使用医保收取种植项目的费用,
第三类:医师超执业范围开具医保处方并纳入医保基金支付。
这里会有三种情况。① 医师是否是医保医师?医保医师有专属的医保编码,没有编码进行署名结算的,违规!
② 是否具有单独开具处方的资质,助理医师及以下是不能单独开处方的。
③医师的执业范围限制。
第四类:未及时退还因诊疗计划需要已结算,但实际未发生费用的。
例如中医诊治,按疗程来计费,时间跨度较大,首次一次性收取了整个疗程的费用,但实际没有做完治疗的,这里建议按实际治疗的进度收费,不建议一次性收完。
第五类:正常营业时间内,未按规范要求设置工作人员在岗。
这个也好理解,就是定点零售药店存在执业药师不在岗售卖处方药。
第六类:中医诊所未按规范开展埋针治疗的。
没有按照文件来,也有很多种可能,一个是技术诊疗过程不规范,二是收费的单位和部位出现错误。
第二至六类处罚:记3分,约谈主要负责人,追回医保使用基金,并处违约金。
第七类:药品耗材进销存管理不规范。
处罚结果:扣一分,约谈主要负责人。追回医保使用基金,并处违约金。这一项问题很多,后续会专门出一期内容分析。
来源:院长微课堂、齐啦科技、民营院长俱乐部(本文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或知识产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医务之声”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平台选用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