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起那些藏在老家角角落落的老物件儿,心里头就满是说不出的滋味。那些陪伴着咱爷爷奶奶,甚至太爷爷太奶奶的东西,承载着咱们不知道的故事。岁月虽然匆匆,但这些老物件却安静地见证着时光流转

凉粉擦子



记得小时候跟着姥姥去街上吃凉粉,店家总会拿出这么个木头疙瘩,三下五除二就把一锅凉粉刮成薄薄的片儿。那声音听着都让人馋得慌,沙沙沙特有节奏感。

当时那凉粉一碗才两毛钱,再加上辣椒油和蒜汁儿,香得我直吸溜口水。

现在那手艺几乎失传了,讲究的师傅用的是桑木做的擦子,说是不容易变形,刮出来的凉粉口感最好。

粉彩杯



姥姥家的柜子顶上放着一对粉彩杯,只有来了贵客才会拿出来,平常连看都不让看。

那杯子薄得跟蝉翼似的,透过光能瞧见里头的茶叶。听老人讲这是结婚时的陪嫁,一对得小心翼翼藏着。

五十年代那会子,一对这样的杯子能换两袋大米呢,谁家舍得天天用啊。

现在超市里的杯子花花绿绿的,可就是没了那份温润如玉的感觉,手艺人说那上面的颜色都是用金属矿物烧出来的,现在早不会做了。

老牛角烟斗



爷爷的烟斗子是打鬼子那会儿从山东带回来的,黑黢黢的跟爷爷的手一样,都是岁月磨出来的颜色。

牛角烟斗得懂行的才会用,不像现在的香烟那么简单。光是那个装烟丝的姿势就有讲究,塞太紧了抽不动,太松了一口气就着火了。

一到冬天,爷爷就摸出烟斗子,眯着眼睛慢慢地抽,屋里霎时间弥漫着那股特有的土烟味儿。

现在城里的娃娃们怕是连烟斗长啥样都不知道了,那个年代的东西,跟着老人们慢慢地就没了。

铁马蹬



村东头的李老汉家墙上挂着一对铁马蹬,锈迹斑斑却擦得锃亮,那是他当年在马队里当马倌时候的宝贝。

四九年解放前,李老汉还给地主牵过马,那马蹬子是手工打的,用的是北边运来的好铁,硬得很。

一对马蹬三十多斤重,听说还能当武器使,当年跟土匪打架全靠它。

现在的娃娃们哪里还骑马啊,别说马蹬了,连马都是去动物园才能看见的。李老汉总说:这马蹬子是老时光的见证,比那些金银财宝都值钱

粉彩博古插花瓶



奶奶最宝贝的就是那个插花瓶了,摆在堂屋正中央的八仙桌上,一年四季都不挪窝。粉彩的底色,上面画着古董古玩的图案,听村里老支书说这叫博古图。

过去逢年过节,奶奶就摘几枝桃花或者菊花插进去,整个屋子都鲜亮起来。那瓶子是太奶奶的嫁妆,听说是民国时期一个江南来的瓷器匠人烧制的。

那手艺现在是真没了,现在的瓷器虽然花样多,可就是没有那种温润如玉的质感,摸着都不一样。

纸绳



记得小时候过年,最高兴的就是看奶奶用纸绳捆点心。那纸绳是用老黄历或者报纸搓出来的,细细长长的,看着不起眼却结实得很。

奶奶的手指头粗糙,但一捻就能搓出又细又匀的纸绳,然后麻利地把年糕、粽子捆得结结实实。

那个年代,没有塑料绳,更没有彩色丝带,就靠这纸绳子解决问题。用它捆的东西格外香,有种说不出的年味儿。

现在超市里卖的点心都用彩色塑料绳扎着,再也闻不到那股子纸墨混合的淡淡清香了。

友友们,这些老物件儿你们见过几样?要是你家老宅子里还珍藏着这些宝贝,那可得好好守着它们,那可是咱们家的传家宝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