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毕业的乌南幼儿园毕业生想想哥哥,心系幼儿园的弟弟妹妹,他通过妈妈询问我,弟弟妹妹们“对培育蝴蝶是否感兴趣”,我给予了肯定的答复。我也很好奇,想想所说的“蝴蝶盲盒”会培育出怎样的蝴蝶呢?

过了几天,想想在妈妈的帮助下寄来了“蝴蝶盲盒”。

正值春天,万物复苏,草地上也时不时飞来几只蝴蝶,孩子们对“蝴蝶盲盒”满是期待和兴奋。在春光的沐浴中,他们结伴来到园长室,各班挑选了几个带回教室。

“园长妈妈,蝴蝶真的会从这里面飞出来吗?”“它要多久才能长大呀?”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


可是一周过去了,孩子们却发现这个装着蝴蝶蛹的透明盒子里没有任何动静。大家就去收集了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与AI对话,还通过老师、父母请来了生物学专家进行辅导,了解蝴蝶的蝶变诞生。

当他们得知蝴蝶孵化需要15℃—25℃的温度,纷纷建议“我们是不是要给它一个更适合的家”。有的说要用积木、纱幔给蝴蝶造个房子,有的要把家中的保温箱带来。各班用自己的资源、材料建造着各种各样的蝴蝶住房。其中一个班级把蝴蝶蛹放在保温箱里,并铺上一些棉花等材料。看着他们认真忙碌的模样,我突然意识到,这个小小的盲盒,已然在孩子们心中种下探索的种子。

每天清晨,孩子们来到教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围在蝴蝶住处前观察。他们自发用图画和文字记录着变化,一本本关于蝴蝶的记录本很快写满。他们还成立了“蝴蝶守护小组”,轮流给箱内喷水保湿。4月的一天,孩子们惊喜地发现,一只蝴蝶挣破了虫蛹,化羽成蝶,看着这神奇的一幕,孩子们欢呼雀跃,并把这一喜讯传遍了整个幼儿园。整个园所如同过节一样快乐,大家都去这个班级参观、欣赏,吸取经验。随后,第二只、第三只……各班越来越多的蝴蝶破蛹而出,教室一角成了蝴蝶的乐园。


可是,孩子们又产生了困惑,蝴蝶喜欢住在我们搭建的房间里吗?究竟要不要放飞?奕泽说,“就让它住在保温箱里吧,我怕它出去会被小猫吃掉”;暄妍说,“我太喜欢它了,不舍得放走它,而且在保温箱里我们还可以喂它吃东西,出去它会饿死的”;柚子则认为,“要放走它,保温箱里的世界太小,外面的世界很大”;鸿宝也赞同,“我们已经看过了它很漂亮的翅膀,我想让更多的人看到它的美丽,欣赏到它的美”;友友认为,“人类的声音会影响它们的成长”……经过讨论,最终孩子们决定放飞蝴蝶,让蝴蝶回归大自然的家。

连续几日,各班都在园所的阳台、花园里,非常有仪式感地让30只蝴蝶飞向乌南花园等更广阔的树林,我非常感动,这个关于蝴蝶破茧成长的故事,在孩子们幼小心灵中埋下了对自然、生命敬畏的种子。在孩子们亲自动手布置蛹屋、持续观察中,见证了蝴蝶从蛹到展翅的生命奇迹,更在放飞与守护的抉择中,完成了一堂关于生命与责任的自然教育。

“园长妈妈,蝴蝶会记得我们吗?”孩子们仰着小脸问我。我蹲下身子,指着远处翩跹的蝶影说:“会的,我们都会记得这个充满奇迹的春天。”

原标题:《龚敏:藏在“蝴蝶盲盒”里的春天》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钱卫

来源:作者:龚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