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难度越来越大了,这让家长和他们的孩子站在了统一战线上。有一位专家曾经在网上发吐槽帖,称现在的硕士生写论文态度太不严肃,他决定给一个同学挂掉使其延毕,结果却遭到一大波家长的批评,他们说:“你这个高高在上的专家,怎么知道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毕业有多难?请不要为难一个孩子。”
最后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看来大家似乎都把这种怨恨和矛盾点集中转向了专家,可有时候专家的判断也是正确的,比如最近又发生了一件事。
“3年的甜你一点不提啊”,硕士论文被毙,网友罕见站在了专家这边
努力的人和不努力的人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但这些孩子往往不清楚自己在学习方面究竟投入了多少努力,很多缺乏自知之明的学生,即便到了研究生阶段,依旧不知道怎样才算真正努力,所以矫正他们的心态尤为重要。
尤其在硕士毕业时,论文审查格外严格,很多学生都不明白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就被专家找了个借口作为让他们延毕的依据,最后导致身心崩溃。那么,如何判断自己这三年没有虚度呢?
最近有一位同学特别不服气,他把学校给他的论文评审意见直接发到了网上,明显是想对盲审他论文的专家展开回击。评审意见上写着该学生的论文明显不合格,甚至根本达不到工程硕士的要求,这意图很明显,就是不想让他今年顺利毕业。
而这位专家言语之间毫不掩饰,直言这样一篇论文竟然能送审,实在让人质疑兰州交通大学的水平,那些不了解其论文具体内容的家长肯定觉得不至于到如此严重的程度。
这个时候就得让懂行的网友们来解释了。我们看这位专家言辞之所以如此激烈犀利,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论文写得实在太差,他都找不到什么可以弥补的地方了。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一篇硕士论文竟然只用到了28个参考文献。
这个数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据说硕士论文若想写得有深度、有水平且有创新点,至少要多于80个,甚至100个左右,很多学校最低规定也是60个。28个参考文献说明其缺乏前人依据,基本上就像是自己瞎编的呗。
另一方面,这一次大家罕见地站在了专家这一边,是因为大家看清了一个事实
这个同学只是在表达他的一面之词,他把专家骂他的话发到网上,可谁也不知道他的论文到底写成了多么糟糕的样子。那就只能总结为一句流行语:有些人说自己寒窗苦读,可这三年硕士研究生的经历他是一点儿也不提,专门提自己毕业的时候有多惨。这种春秋笔法真的太幼稚了。
专家盲审论文本身就是比较严格的,不然怎么能叫专家呢?大家支持评审人也是有原因的,就是院校的名声和口碑不能因为学生写的太差的论文而被毁掉。
专家至少还给了兰州交通大学面子,告知他们培养研究生的水平不至于如此,而是把问题归咎到了学生身上。这就是就事论事,所以专家是拎得清的,拎不清的反而是这个学生。
延毕并不是一件可怕到真的会让自己终身难以拿到毕业证的事情,但最关键的是这个学生的态度必须要摆正。专家言辞如此激烈,估计也是想让他内心受到一些震撼,可是这位学生却反其道而行之,半句不提自己的错,仍然把专家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年轻人确实是太不厚道了。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