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许世友,红军时就当上军长了,一直以来名气也很大,但解放战争后期没有参加淮海战役,军功受到了一定影响。提起他在解放战争中的高光时刻,许多人都只想到许司令指挥济南战役。其实他还有一项非常重大的贡献,深究起来比解放济南更关键、更厉害,却少有人提。是什么贡献呢?



许世友1940年奉命来到山东,1942年成为胶东军区司令员,那里是山东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长期在胶东地区征兵、练兵,从抗日战争一直坚持到解放战争,培养出大批优秀官兵。包括后来的两名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张万年,都是许世友执掌胶东期间,征入队伍的好苗子。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胶东子弟兵是华野大军的基干力量之一。

至于华野的两位主要首长,陈毅和粟裕,是什么时候来山东的呢?陈老总1945年接替罗荣桓,成为山东军事一把手,比许世友来山东的时间晚4年;粟裕就更晚了,此前他是华中野战军司令员,1947年才算是正式到山东作战。单单就建军贡献来说,至少在山东,许世友强过陈粟二位首长。



关键点来了。1947年上半年,华野屡屡打出硬仗、胜仗,比如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粟裕的指挥才能在军内赢得如潮好评,中央经常发电报嘉奖,号召全军学习华野的打法。这个时候的许世友,在粟裕的大量战功面前,似乎不是特别显眼了。

但在1947年夏季,华野整体运势明显下降:因为恶劣天气等原因,在南麻、临朐接连栽跟头,损兵数万人,部队士气也大受影响。粟裕向军委做了书面检讨,野战军副政委谭震林,也批评了粟裕的一些军事思路、战术问题。



国民党军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利用兵力优势在山东进行追击,华野主力到处转移、减员严重,陷入了建军之后最危险的境地。真正的保障和指望,当时只有胶东根据地了。许世友压力非常大,面对国民党20万大军围攻。但他意志极为坚定,并且也很会打仗,经过一番艰难拉锯,硬是保住了胶东根据地的基本盘。

一方面他确保了充足的有生力量和粮食后勤,另一方面守住了烟台海运渠道,东北来的物资、弹药能够持续供给华野,最终帮助整个队伍挺过了最艰难、最危险的时段。经过休整恢复元气后,1948年粟裕又开始带兵连战连捷,不光山东全境接近解放,华野还跟中野部队联手,打出了豫东战役、淮海战役等名局,成片歼灭国民党军精锐主力,对扭转全国战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想一下,如果许世友在那段困难时期慌了神、或者指挥失当,导致胶东根据地不保,那华野的军史和解放战争进程,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改写,至少他们不会打出那么多关键战役,“陈粟大军”的功绩和声望,恐怕就得打一个问号了。所以说许司令在最危险的时候救了华野全军,并不过分。

这段历史,如今提得不多。很多人一讲华野,就是陈老总如何运筹帷幄、粟裕如何用兵如神。这些自然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其实许世友在1947年的重大贡献,也是非常值得宣传并赞扬的。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