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重庆市九龙坡区民主村,红砖墙与黄桷树掩映的老街巷里,总有一个藏蓝色身影穿梭其间。42岁的社区民警程会恩,居民口中的“程户籍”,从铁皮棚杂乱的老旧社区,到如今网红打卡的“蝶变新村”,他用十年光阴守护民主村的变迁。从化解家长里短的纠纷到拦截惊心动魄的诈骗,从守护摊贩生计到平衡新旧业态,他以“绣花功夫”织就基层治理的温情网络,让“人民至上”的信念在街巷烟火中生根发芽。
十年间,他将老旧社区的“治理痛点”化为“共治亮点”,成为基层警务与民生温度交织的鲜活样本。程会恩初到民主村时,眼前的民主村一排排铁皮棚横穿过居民区,卖杂货、卖小吃、卖药材、卖衣服……。当2021年九龙坡区启动民主村片区城市更新时,程会恩最担心的就是“铁皮棚”里的商贩,他的走访日志记满“铁皮棚”摊贩的焦虑:改造后能否继续经营?店铺租金是否承担得起?他深知这些摊位既是生计支撑,更是居民生活必需品,在重庆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民生警务”机制指导下,他将摊贩们的焦虑转化为治理方案,推动街道利用改造边角地打造“惠民巧匠坊”,安置5位手艺人免费入驻,这里有小黄的修鞋店,也有老宋的电器修理铺,不收租金,继续服务着村里邻居。
民主村的“巧匠”们也一直念着“程户籍”和社区干部们的好。如今,理发店贴着反诈宣传温馨提示,修鞋铺成了收集社情民意的“情报站”,手艺人们主动担任治安志愿者。曾经的“流动摊主”变身“平安合伙人”,累计发现治安隐患线索13条,帮扶困难群众100多次。在程会恩的推动下,“巧匠们”用技艺串起邻里温情,让民主村蜕变成安全有爱的大家庭。
在以温情编织社区防护网的同时,程会恩把防线延伸至更隐秘的战场——那些藏匿在方寸屏幕后的电诈陷阱。去年深秋,一场“黄金投资”骗局让程会恩四度叩响居民家门。退休的刘嬢嬢背着家人网购黄金寄给“荐股导师”,老伴张叔叔因“妻管严”不敢劝阻,只得偷偷报警。程会恩顶着冷眼三次上门劝说,从拆解骗术话术到回忆老两口相濡以沫的温情,终于在第四次登门时唤醒老人:“最后两批金条还在快递车上。”他火速联系拦截包裹,当天挽回2万元损失。而像这样的“惊险时刻”在他十年从警生涯中并不鲜见,他的“婆婆嘴”式反诈,让民主村电诈警情逐年下降,今年以来实现电诈“零发案”。
社区治理的考卷上,写满“两难”命题。2025年初春,劳动二村15号楼的快递驿站与糖水摊爆发“地盘争夺战”:三轮车横堵店门,争执声惊动半条街巷。“我摆了八年摊,凭啥刚来的驿站抢地盘?”“快递爆仓总不能拒收吧?”对此,程会恩启动联调机制,请城管测量通道宽度、向网格员摸清双方家底,最终提出解决方案:驿站快递太多时启用移动货架立体存储,糖水摊靠边回撤,保持一米二以上行人通道距离。这场“让出来的体面”,生动演绎了超大城市里的民生关切与治理智慧。
如今,糖水摊与快递车共享着睦邻通道、反诈标语印在理发店的镜框边、修锁摊前围坐着唠家常的街坊……这些碎片拼成程会恩的十年警务图谱。十年间,程会恩心系辖区群众,恪守“为民初心”办实事,成为居民信赖的“蓝衣管家”,这份十年沉淀的信任,正是“人民至上”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