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美发布日内瓦经贸声明、双方同意降低关税后,特朗普立即将贸易战火指向了欧盟。抨击欧盟对美国极不公平,威胁实施更严厉关税。
特朗普指责欧盟向美国出售大量汽车却拒绝美国商品,已指示调查欧盟敲诈行为。欧盟迅速拟定反制清单,准备在必要时还击。
特朗普为何掉头攻击欧盟?欧盟能否像中国一样挺直腰杆?
刚与中国言和就对欧开火
特朗普就像一位善变的牌局高手,刚刚与中国握手言和,转眼就对欧盟亮出了锋利的贸易獠牙。
美国东部时间5月12日,在中美联合声明墨迹未干的情况下,特朗普就迫不及待地向欧盟发起了猛烈炮轰,声称"欧盟在很多方面占尽了便宜,甚至超越了中国"。
这种突如其来的转向,让全球贸易市场措手不及,也让欧盟各国顿时如坐针毡。
特朗普的指责像是一连串的重磅炸弹,他声称欧盟向美国出售1300万辆汽车,却拒绝进口美国汽车,欧洲不要美国的农产品,最令他愤怒的是,欧盟在药品价格上对美国制药公司的做法"太过残忍"。
在特朗普看来,欧盟不仅是个贸易刁民,还是个医药敲诈者,已经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这场突如其来的贸易闪电战并非无迹可寻。早在2月初重返白宫后,特朗普就对全球高举关税大棒,只是先把矛头对准了中国。
如今中国这场仗打得不顺,特朗普便迅速转向下一个"软柿子"。但他没想到的是,经过中国这一役,欧盟已经对他的套路有了心理准备,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羔羊。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在批评欧盟的同时,还签署了一项重磅行政命令,要求美国卫生部门制定新的医药价格规则,把美国支付的药品价格与其他国家挂钩。
他声称,这一命令将使美国处方药价格"几乎立即"降低50%到90%。这既是对国内选民的承诺,也是对欧盟的变相威胁——要么满足我的要求,要么我就单方面行动。
特朗普的这番操作,让欧洲各国领导人如梦初醒。从一开始的震惊不解,到逐渐意识到这是特朗普贸易战的下一个目标。
欧盟委员会已经紧急召开会议,讨论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危机。这场新的贸易战,才刚刚拉开序幕,欧盟需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以应对特朗普政府可能采取的更加激进的措施。
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后,特朗普转移炮火:欧盟对我们非常不公平! 2025-05-13 08:50·财联社
欧盟的纠结反击战
面对特朗普的咄咄逼人,欧盟像个被逼到墙角的斗士,既要挥拳反击,又担心伤到自己。
欧盟委员会迅速拟定了一份针对美国商品的反制清单,涉及近1100亿美元的商品,包括钻石、摩托车、游艇、家用电器等多种产品。
这份清单的杀伤力不可小觑,如同一把架在美国脖子上的锋利匕首。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态强硬,宣称美国的政策已对全球经济造成负面冲击,欧盟致力于谈判解决,但也在为各种可能性做准备。
她的态度比之前有了明显转变,不再是一味地忍让退缩,而是摆出了一副随时准备应战的架势。这种姿态上的变化,恰恰反映了欧盟内部对特朗普关税威胁的焦虑与愤怒。
然而,欧盟内部却出现了不和谐音。德国和法国这两大经济体主张作出"强硬回应",而西班牙和意大利则敦促"避免冲突"。
更为微妙的是,欧盟在反制措施中将波本威士忌、葡萄酒和奶制品从清单中悄然移除。
此前特朗普曾威胁,如果欧盟对威士忌加征关税,美国将对欧盟酒类产品征收200%的关税。这一让步显示欧盟在强硬表面下的实际担忧,尤其是对法国和意大利等葡萄酒出口大国的利益考量。
欧盟的这种内忧外患处境,与中国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制美国,而不是像其他国家那样在美国单方面施压下上赶着谈判。
最终结果也截然不同: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逆转,一再让步并主动请求会谈。这一反差让欧盟决策者开始深刻反思:是不是应该向中国学习,改变策略,摆脱"软弱"形象?
欧盟是否能够团结一致、坚决应对,将是决定其能否在这场贸易战中站稳脚跟的关键。
中国为何让美国服软
在全球贸易战的硝烟弥漫中,中国展现出的坚定立场堪称一部教科书级的范例。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高压态度,中国方面始终保持着"谈,敞开大门;打,奉陪到底"的铁血姿态。
这种不卑不亢的立场,最终让美国总统不得不在谈判桌前低头认输。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曾表示,白宫考虑将对华关税从145%大幅降至50%,这一态度转变的背后,是中国坚决反制措施的强力震慑。
中方明确要求美方必须撤销全部追加关税,而不是仅仅降至50%,这一寸步不让的态度,让特朗普政府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甚至连特朗普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不期待双方能够达成协议",这与他此前自信满满的表态形成了强烈反差。
中国反制措施中最为锋利的武器,莫过于稀土出口管制。作为全球稀土供应的主要来源地,中国的这一举措直接踩到了美国的命门。
此外,中方还拿出了停止接收美国波音飞机的杀手锏,这对已经陷入危机的波音公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面对中国多管齐下的反制措施,美国相关产业叫苦不迭,给白宫施加了巨大压力。最终,白宫放下身段,请求与中方谈判,这一系列变化充分证明,在国际贸易博弈中,只有强硬立场才能换来平等对话的机会。
中国的这一反制经验,对欧盟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当前欧盟仍在犹豫不决,既害怕贸易战带来的伤害,又不甘心完全屈服于美国的要求。
但中国的成功案例清晰地表明,在面对特朗普的贸易威胁时,软弱退让只会换来更多的无理要求,唯有坚决维护自身利益,才能迫使对方重视你的立场。
这一点对于欧盟来说,是否能够真正领悟并付诸实践,将直接影响美欧贸易谈判的走向和最终结果。
贸易三角
特朗普政府在谈判中表现出的态度让人摸不着头脑。一方面,他们坚持部分行业性关税必须保留,另一方面,他们对欧盟提议增加从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却兴趣寥寥。
美方更倾向于将焦点放在所谓的"非关税壁垒"上,如数字监管、人工智能规则以及食品标准等方面。这种忽左忽右的谈判策略,让欧盟难以捉摸美国的真实意图。
更让欧盟感到不安的是,有消息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准备在关税谈判中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限制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以换取美方关税豁免。
面对这种挑拨离间的策略,欧盟明确表态:"美欧关税谈判与中欧关系无关",强调欧盟不会对华"脱钩",而是坚持"去风险化"的政策。这一表态展现了欧盟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的战略自主意识。
与此同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近期对外透露,在特朗普关税政策颠覆全球市场后,各国已准备好与欧洲这个"可靠伙伴"合作。
她提到,最近几周与冰岛、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多国领导人进行了交谈,这些国家正在寻找"强大、可靠的合作伙伴"。这表明欧盟正试图在美中之外,构建自己的贸易网络,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全球贸易格局正在从传统的双边对抗走向多元化的战略博弈。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犹如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促使各国重新思考自身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定位和策略。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已经展示了坚决反制的成效,欧盟则在学习中摸索前行。
未来全球贸易格局将如何演变,取决于各国是选择各自为战还是寻求联合应对,这也将决定特朗普的"关税游戏"最终能否得逞。
结语
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从中美到美欧,没有国家能置身事外。中国强硬反制迫使美国服软让步,为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
未来全球贸易走向取决于各国敢不敢说不,能不能团结应对。贸易战的第一轮交锋已经显示,只有坚决维护自身利益才能赢得尊重。
面对美国贸易霸凌,各国应该各自为战还是联合应对?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