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垒砖城的由来

光绪年间编纂的《德庆州志》记载,德庆境内曾建有江村、梁村、平塘围、莲塘、金林、古垒、秀林、云植、罗阳九座“故砖城”。据《广韵》释义,“故”字意为“旧也”,由此可见,《德庆州志》以“故砖城”为名,已然暗示这九座城池由来已久。遗憾的是,州志虽确认了这些村落砖城的存在,却未留下任何有关其建造年代的记载。有专家认为这些砖城建于宋末元初,是为抗击蒙元而筑,但此观点的依据无从查考。其中,保存相对完好的江村故砖城,已成为德庆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德庆县博物馆将其年代判定为明朝。


江村砖城其中一座城门(网络图片)

古垒村坐落于德庆县马墟镇,紧挨着马圩河。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有何、李、徐、黎、江、陈、谈等姓氏。去年六月,德庆民博艺术馆何华强先生提供了一册《何氏族谱》抄本,该抄本宽度13.8cm,长度23.8cm,厚度1.9cm,六十多个筒子页。按族谱序言,该谱始修于嘉靖壬戌年(1562),重修于万历辛亥(1611)。族谱整体架构清晰,分为宗图与世谱两大部分,宗图以直观的图谱形式展现世系传承脉络,世谱则以详实的文字记录家族成员事迹。按照族谱记载,古垒何姓先祖原居德庆城西,后迁居悦城乡第九都(辖地与今永丰镇大致相同)文罗村,洪武二十四年(1394),第四世何仁可从文罗村迁到金林乡第四都开村立寨,此地便是古垒村。


古垒何氏大宗祠

古垒故砖城昔日规制严整,曾设有六座城门。其中,朝南的雄胜门为全城主出入口,兼具交通枢纽与防御屏障功能,穿过此门后,还设有第二道城门——天堂门,形成双重防护体系;东城墙辟有朝阳门,估计是晨光初现时,第一缕阳光总会率先照亮这座城门而得名;北城墙分布三门,居中者名曰“进子门”,东北方向的城门唤作“阳池门”,西北处则是“坡塘门”。城墙外围环绕着5至6米宽的护城河。岁月流转,历经风雨侵蚀与历史变迁,如今仅存北城墙东北隅的阳池门。


古垒砖城仅存的阳池门(读者西江风供图)

关于古垒故砖城的历史渊源,《何氏族谱》之中有如下记载。

十世广徳。曰宏长子,字文本,号石岗。性质凝重,富而好礼,慕施济,士论韪之。改佛寺为社学,延名宿教乡人,一时人文鹊起。乡田苦旱,公倡衆凿沟,引河流以灌。时谓其功在当时,利及后世。正嘉间,猺匪窃发,迄无宇。公誓于众,市砖石,筑重围,为一坊保障。生于弘治甲寅年十月二十二日酉时,终嘉靖甲辰年七月初九日子时。享寿七十一岁。配室覃氏,生丙辰年三月二十日辰时,终乙丑年七月廿四日亥时。享寿七十嵗。合塟岭湾山。子三:廷澜、廷济、廷陈(何廷陈为嘉靖壬戌年创修族谱者,笔者注)。

(译文:十世广德,是曰宏的长子,字文本,号石岗。他的性格沉稳庄重,家中富有却崇尚礼仪,喜欢做救济他人的善事,士人们的议论都认为他做得对。他把佛寺改建成社学,聘请有名望的学者来教导乡里的人,一时间人才大量涌现。乡里的田地苦于干旱,广德公倡导众人开凿沟渠,引来河中的水进行灌溉。当时的人都说他的功劳在当时,益处惠及后世。在正德到嘉靖年间,瑶族匪寇作乱,民众一直没有安宁的居所。广德公向众人发誓,购买砖石,修筑坚固的围墙,作为一个坊的保障。他出生于弘治甲寅年(1494)十月二十二日酉时,在嘉靖甲辰年(1544)七月初九日子时去世,享年七十一岁。他的妻子覃氏,生于丙辰年(1496)三月二十日辰时,在乙丑年(1565)七月二十四日亥时去世,享年七十岁。夫妻二人合葬在岭湾山。有三个儿子:廷澜、廷济、廷陈。)

正德到嘉靖年间,瑶族匪寇作乱,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威胁,居无宁日。第十世何广德在此时“市砖石,筑重围,为一坊保障”。此处的"围"并非寻常藩篱,乃是用砖、石等围成的防御设施,《三国志》载:“敕军营更筑严围”,足见“围”作为防御工事的历史渊源。德庆九座故砖城之一的平塘围,其“围”字即指砖石筑就的城池。何广德主持修筑“重围”其实就是坚固砖城。亦由此可见,古垒砖城建造的重要目的是为抵御瑶人侵扰而建,为当地居民提供安全保障。


1967年古垒村卫星地图


1975年古垒村卫星地图

据嘉靖《德庆志》记载,古垒村所在的金林乡在有三十七座瑶山。自明朝中期起,德庆州的汉瑶矛盾逐渐激化,冲突频发。这些冲突不仅局限于西江南岸的都城乡、晋康乡,西江北岸的金林乡同样难以幸免。仅在正德、嘉靖两朝,便发生了多起大规模冲突事件:正德十六年(1521年),封川瑶人郑公厚率领暴动队伍进攻金林乡、悦城乡,造成1400余人被杀或被掳;嘉靖四年(1525年)七月,瑶民暴动,州判陈琚、守备指挥李松、吏目金钟均不幸遇害;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瑶人再次发动暴动,攻打罗洪、桐油、周埌、水台等村落,致使665人丧生。这些被州志记载的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实际发生的汉瑶冲突数量远超于此。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每一场冲突对于普通百姓而言,都是一场难以承受的灾难。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何广德离世后,其长子何廷澜接过守护的重任,率领汉人依托古垒砖城,抵御瑶人的侵扰,守护家园安宁。


古垒村卫星地图

族谱载:“十一世廷澜。广徳公长子。字国洪,号怀真。存心正大,器识宏伟。月旦推重,里有曲直,咸来取正。述先人事,御猺匪乱,兴水利,一方咸赖之。时平乐知县陆大成赠以光前裕后之语,纪实也。生于正徳辛巳年四月五日寅时,终万历癸未年闰二月七日未时。寿六十三岁。配室徐氏。生于明弘治壬子年五月廿三亥时,终于嘉靖卅九年。合塟岭湾山。续娶李氏。塟都含埇毓翠坪。”

(译文:十一世廷澜,是广德公的长子。字国洪,号怀真。他心地正直,胸怀宽广,有宏伟的器量和见识。他在品评人物时受到推崇,乡里有事情需要分辨是非曲直,人们都来请他评判。他继承先辈的事迹,抵御瑶族匪寇的祸乱,兴修水利,这一方的百姓都依赖他。当时平乐知县陆大成用“光前裕后”的话来赞誉他,这确实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他生于正德辛巳年(1521)四月五日寅时,在万历癸未年(1583)闰二月七日未时去世,享年六十三岁。他的原配妻子徐氏,生于明弘治壬午年(1493)五月二十三日亥时,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去世。夫妻二人合葬在岭湾山。他续娶的李氏,葬在都含埇毓翠坪。)

古垒故砖城作为德庆历史的重要见证者,尽管岁月变迁,仅存北城墙东北隅的阳池门,其蕴含的历史价值仍然不容小觑。从建造背景来看,它诞生于汉瑶矛盾尖锐、匪患频繁的明朝中期,是汉人为守护家园、抵御侵扰而建,承载着当地民众对安宁生活的渴望与追求。其对我们探讨德庆古代村落防御体系的构建以及建筑风格演变以及地域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光绪《德庆州志》记载德庆境内的九座乡村砖城皆位于金林乡,然而悦城乡的匝村砖城和上坊砖城却未被提及。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尚不明确,或许与当时的历史记录标准、信息收集的局限性有关。这一疑问为德庆乡村砖城的研究增添了新的神秘色彩,也有待更多的历史资料被发掘以及研究者深入探索。族谱,作为地方志的重要补充资料,往往蕴藏着丰富且独特的家族与地方历史信息。或许在某些家族的族谱中,就记录着关于悦城乡这两座砖城的珍贵线索。在此,诚邀广大读者,若您家中藏有相关族谱,或知晓其他可能与这两座砖城有关的信息,烦请不吝提供。您的每一份线索,都可能成为解开历史谜团的关键钥匙。


凤村镇匝村砖城的东门(读者何锦铭供图)


莫村镇上坊砖城北门(读者龙肄胜供图)

端溪文史创建于2015年9月,立足于发掘德庆人文历史,放眼泛德庆地区(即德庆曾经管辖过的包括今封开、云浮、郁南、罗定、信宜等地)以及肇庆地区乡土史情。你关注我,我致力于追寻历史本源。欢迎读者转发分享。在这里,您可以阅读许多关于德庆乃至肇庆人文历史的文章,希望能让您更加了解德庆(肇庆)历史,帮助您深入研究德庆(肇庆)文化。

其他公众号转载本公众号原创作品需取得授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