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能否复制中国的胜利?在中美关税战暂告平息之后,印度又在这时掺和了进来。



5月13日,印度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交正式申诉,计划对美国农产品、化工品等高价值商品加征关税,以回应美国长期对印度钢铁和铝制品征收的25%关税。



这一时间点的选择尤为敏感,外界难免猜测印度是否试图效仿中国通过强硬谈判取得贸易优势。



印度的反击

印度此次反制措施的直接导火索,是美国自2018年起对进口钢铁和铝制品实施的“国家安全”关税。



根据WTO数据,印度受此影响的年出口额约12亿美元,尽管印度曾在2019年拟定对28种美国商品加征关税的清单,但因谈判多次推迟实施。

而且印度在申诉前,就已经在4月提议与美国在钢铁、汽车零部件药品领域实施“零关税互免”方案,但谈判未果。



因此莫迪政府试图通过能源和国防合作作为谈判筹码,印度承诺增加购买美国原油和液化天然气,甚至考虑采购美制战斗机,以换取美国在关税问题上的让步。

特朗普政府对印度的关税反击也有所应对,印度作为美国能源出口的重要市场,也是“印太战略”的关键伙伴,美国还指望印度接收更多非法移民并扩大军售。



但这不影响美方对印政策的反复性,通过“施压与谈判并行”的方式,都体现出了美国迫使印度在关税问题上让步,同时巩固美印战略关系。

除此之外,印度此次行动被外界视为对中国关税战经验的借鉴,但两国的策略存在显著差异。



印度的风险与机遇

中国对于关税战始终采取“反制、谈判、结构性改革”的组合拳模式,通过扩大进口、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逐步达成第一阶段协议。



而印度的策略更依赖WTO框架和选择性反制,缺乏中国那样的全面改革市场开放,这种差异源于两国经济结构和国际地位的不同。

中国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内需市场,能够承受关税战的短期冲击,印度则面临制造业竞争力不足、贸易逆差扩大等问题,所以关税反击的可持续性存疑。



此外,中国在关税战中积极推动多边合作,如与欧盟、东盟加强经贸联系,印度则更倾向于谈判斡旋,再加上与美国的博弈带有明显的地缘政治色彩。

不仅如此,印度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可能削弱其谈判筹码,近期印度试图在中美博弈中“两边讨好”。



这种策略不仅引发中国的反制,还可能使印度在国际谈判中失去信任,那么,莫迪政府的胜算几何?关于印度的关税博弈能否复制中国的胜利,其实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

印度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战略地位,美国在能源、国防科技合作上有求于印度,这表明印度有望在贸易谈判中争取更多让步。



此外,印度在WTO框架内的申诉若获得支持,可能增强其谈判合法性,不过,印度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

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和美国国内政治压力可能使谈判进程充满变数,还有印度国内产业的脆弱性和政策连贯性不足可能削弱其谈判地位。



所以,印度若过度依赖双边谈判,可能错失参与全球贸易规则重塑的机遇,相比之下,中国的“以开放促改革”的路径更值得印度学习。



结语

印度此次对美展开反击,既是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回应,也是莫迪政府提升国际地位的一次尝试。



尽管印度试图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但两者间的差异,就会使其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所以,这场关税博弈的结果如何,还要看美印双方的选择。



信息来源
原文记载于每日经济新闻2025-5-13关于《开始反击?印度突然宣布:拟对美国部分商品征收关税!印度股市下跌》
原文记载于第一财经2025-5-13关于《印度提议根据WTO准则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