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特开设“家风”栏目,为您讲述他们的家风故事。
【人物名片】廖克勤:湖南省政府原副秘书长、省政府驻深圳办事处原主任,粤港澳大湾区黄埔同学后代亲友联谊会理事
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之际,廖克勤携家人在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留念。
我的家乡在湖南省衡阳市常宁市柏坊镇,清明时节,松柏挺立,南竹摇曳。每年我都会带上亲友来这里祭奠我的曾祖父,遥寄我们对他波澜壮阔一生的追忆和缅怀。
我的家族有着独特而厚重的历史脉络:曾祖父投身辛亥革命,在时代浪潮中为民族觉醒奋勇拼搏;祖父辈中,五位热血青年毅然报考黄埔军校,将青春与理想融入保家卫国的使命;到了父母一代,他们响应号召奔赴北大荒,在黑土地上挥洒汗水参与建设。而我传承家族这份奋斗精神,十余载扎根深圳,全力投身家乡的招商引资事业,期望为家乡发展注入新活力 。
时代的洪流滚滚而去,抚今追昔,我们的家族命运何尝不是与祖国的命运同频共振?
《文史博览·人物》2025年第4期 《廖克勤:我的家族命运 与祖国命运同频共振》
一
曾祖父廖模自幼聪颖好学,早岁入县学,后举为拔贡生,铨选清直隶州州判。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曾祖父向往共和,早年即参加了同盟会组织。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护国运动中,曾祖父间道赴广西,游说广西都督陆荣廷出师护国。战争结束后,北京政府嘉奖其功,授以陆军步兵中校,并授以四等嘉禾勋章。
1921年,湖南督军府任命曾祖父为湖南省水上警察厅厅长(警衔中将)。在职数年,他涤弊风清,锄奸除暴,后任湖南造币厂厂长。
1926年,时值国民革命高涨,曾祖父响应中山先生创办黄埔军校主张,鼓励时年23岁的我祖父廖藩报考了黄埔军校第6期,祖父有幸与罗瑞卿、赵一曼等成为黄埔同期同学。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曾祖父又将最小的儿子廖葳送入黄埔军校第15期学习。
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曾祖父本有机会将儿子送往大洋彼岸的美国避难,却始终未曾动摇。他以这样的抉择,为家族镌刻下永恒的精神印记——将个人与家族的命运,深深融入祖国的脉搏之中。这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坚定信念,如同薪火相传的火炬,在岁月流转间凝聚成代代相承的家风,指引着家族前行的方向。
祖父在军校学习的是铁甲炮兵专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他担任沪杭甬铁路装甲大队长,守护中国经济最繁荣地区铁路大动脉的畅通。后任宋希濂部德械铁甲团上校团长,率团参加了号称“战场绞肉机”之称的淞沪会战,当时“杀鬼子,救家园”是祖父那一代人的坚定意志。
听爸爸和姑姑讲,淞沪会战中,祖父所在团血战日寇,全团阵亡,祖父也身负重伤,伤好后出任国共南岳游击训练班军官团长沙训练所上校教育长,训练培养抗日战场所需要的装甲炮兵人才。
二
受长辈经历影响,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我的父亲廖瑜便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湖南省军区后勤部工作,抗美援朝时积极组织湘西兵工厂输送武器装备支援前线。
1956年,王震将军担任农垦部部长,他向中央提出:动员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1957年,王震到湖南省军区作报告,动员三湘子弟挺进北大荒,向亘古荒原要粮食。父亲响应号召,一周内写好申请,母亲也放弃了人民银行长沙中山路支行的工作,抱着未满周岁的我,与1000多名驻军及家属一起,乘火车辗转来到北大荒852农场。
回望那段岁月,北大荒的艰辛至今历历在目。初到农场,众人栖身于“马架子”窝棚,在连里的组织下,弯木做辕、搓麻成索,仅凭人力拉犁开垦荒地。寒冬时节,零下40度的极寒中,我不幸染上麻疹,命悬一线。母亲心急如焚,抱着我搭乘老乡马车赶赴医院,最终花去40元“巨款”才将我从死神手中夺回。
10岁起,我便主动分担家务,挑水、做饭,还承担起接送妹妹上幼儿园的任务。那时母亲在银行库房任职,“文革”动荡期间,社会治安堪忧。每到夜间值班,她总会带着年幼的我,怀里藏着一把驳壳枪。面对我的不安,她轻声安抚:“孩子别怕,谁要敢来抢银行,我定不会让他们得逞!”
多年后我才明白,母亲看似镇定的话语背后,同样藏着深深的不安。但作为银行人,守护库房是她的使命。在银行工作的数十载,她经手资金何止千万元,却始终坚守廉洁底线,直至光荣退休。
父亲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即便生活条件简陋,仍坚持订阅《人民日报》。这份报纸不仅陪伴我和妹妹成长,更让我们透过铅字,触摸外面的世界。1978年,我凭借努力考取哈尔滨师范大学,告别了这片生活了20年的黑土地。
在北大荒的日日夜夜,我不仅学会了标准的普通话,更深刻领悟了老一辈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将茫茫荒原化作“北大仓”,为解决国人温饱立下汗马功劳。此后的人生路上,每当遭遇困境,那段岁月的记忆与父辈的精神便会浮现心头,给予我战胜困难的力量与勇气。
三
2006年至2017年,我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驻深圳办事处主任,在深圳工作了整整12年。如何当好“红娘”,将海内外的资本引入湖南,是我们驻深办班子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2006年末,驻深办上报的《关于筹划在衡阳市兴办“深圳工业园”有关背景情况的报告》得到时任省长周强的批示,“造园”意向也获得了深圳方面的积极回应。
围绕创办衡阳“深圳工业园”,驻深办全体人员将智慧和热情发挥到了极致。光是上下往来拟就的文电、请示、报告、信函就有一尺多厚,十几万字。2007年4月20日,衡阳深圳工业园挂牌。作为深圳在内地10家工业园中的首家挂牌工业园,创造了耗时最短、见效最快的纪录。
2011年8月,富士康总裁郭台铭临时决定来湖南考察,代表团30多人从多点奔赴长沙,而留给省里准备的时间仅两天多。驻深办派出熟悉富士康的人员紧急行动,分头对接。两天后,当郭台铭的私人飞机降落长沙,一本行程精确到分钟的详尽考察方案送到了他的手上。郭台铭惊讶了:“富士康以高效为荣。没想到你们比我们的效率还要高!”
那些年,赴湘投资,成为粤、深及港澳地区政府和企业高层经常性的话题,比亚迪、富士康、华南城、中兴、蓝思科技、维创力、深圳中航集团、广东天农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湖南。湖南省驻深办及深圳湖南商会先后5次荣获湖南省政府“兴湘贡献奖”,我本人两次荣获湖南省“富民强省四化两型新闻人物奖”,在深著名的慈善家余彭年先生于2011年还专程为我赠匾上书:“作风踏实,处事公平”,以资鼓励。
退休之后,我继续运用在深圳的工作经验和“黄埔后人”的特殊优势,积极努力为家乡招商引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想努力讲好黄埔故事,传承黄埔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口述 | 廖克勤 文 | 本刊记者 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