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芸想在王熙凤手里谋份差事,但手里没有钱,没法送礼,于是他就想到了开着香料铺的舅舅卜世仁,准备先从舅舅那里赊点香料,等谋到差事,手里有了钱,自然也就还了舅舅的香料钱。

但是,让贾芸没想到的是,自己想从亲舅舅这里赊点东西,竟然都不能够。

卜世仁一听外甥来赊欠东西,当时就非常不客气地拒绝了,还说店里已经立了合同,不许再替亲友赊欠,谁要赊欠,就罚二十两银子。

卜世仁这话说的很绝情,他那话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你没钱还想从我这里弄香料?门都没有!亲外甥也不行!

关键是,卜世仁拒绝了贾芸后,又找了另外一个借口说,如今这个货也短,你就拿现银子到我们这不三不四的铺子里来买,买还没有这些。

他这是想尽了办法不赊香料给外甥。前面说的是铺子里新立的规矩,他作为老板自然不能带头破坏。后面又说有钱也买不到,这是在给自己的无情找借口打圆场,也是为了让贾芸深信不疑。

这些说完之后,他还有话呢。他又说贾芸哪里能有什么正经事,不过又是赊欠了香料去胡闹。言下之意是说,贾芸不干正事,弄到香料不知道又送给哪个相好。



你看,他说的每一句话,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都是为了给自己不赊香料给贾芸找足借口和理由,甚至还摆出舅舅的款来,训斥贾芸,说他小人儿不知好歹,也不好好找个差事赚几个钱。

从贾芸进来说赊欠香料一事,这卜世仁就打开了话匣子,各种推托之词,反正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我管你是谁,没钱就别想从我这拿香料!

要说这卜世仁是真不要脸啊,你不赊也就罢了,还非得自己各种找补,找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总结起来也就两个字:心虚!

他连珠炮似的说了那么一大串子话,就是为了堵住贾芸的嘴,让贾芸知难而退。也是在告诉贾芸:你别的地方想办法去了,别打我这里的主意,我帮不了你。

可贾芸可不是外人啊,是你唯一的亲外甥。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亲姐妹的孩子都见死不救,这个人得无情到什么地步啊?

关键,这卜世仁既然没有个做舅舅的样子,却还偏偏喜欢摆舅舅的款儿,张嘴闭嘴都在数落贾芸,说他不知道家计艰难,不会过日子。其实,他哪里懂孤儿寡母的苦啊。

过去贾芸小,自然没法出来找工作,如今他长到了十七八岁,好不容易可以出来谋差事了,却又被卜世仁打心里瞧不上,外加各种打击。



反正,在卜世仁的心里,你贾芸好也罢歹也罢,都跟我无关,你也别找我帮忙,我爱莫能助。我是你舅舅不假,但这事儿我救不了你。

尤其面对处于人生低谷的贾芸,他更是一百个看不上,觉得贾芸不会有出息,赊欠香料给他,还不是肉包子打狗,不知道他哪年才能还上呢。

从贾芸的话里我们还知道,他自小父亲去世,跟母亲相依为命,但即便这样艰难,他也没有三天两头去缠着舅舅借东借西,这也足以说明,贾芸是个有骨气的好男儿。

但没想到,在他人生的低谷,最需要有人拉一把的时候,他唯一的希望舅舅,竟然对他见死不救,竟然如此麻木无情,还反过来又倒打一耙,说各种难听的话。

这卜世仁在贾芸母子最难的时候没有出手,在贾芸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袖手旁观,这样的亲戚,可不只是发生在红楼梦里。

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无论古今,人性都是很现实也更凉薄的,即便你平时走的最近的亲戚,多数也都是笑你穷怕你富恨你有的。

你贫穷时,你落魄时,你会发现几乎所有亲友都离你远远的,唯恐你去找他们借钱,唯恐你赖上他们。而当你富裕时,当你人前显贵时,你会发现不仅近亲连远房亲友都找上了门,各种说好话套近乎,生怕你忘了他。



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你不如意时,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的,人人都可以踩上一脚。除了家人和少数有情有义的朋友,更多人都不会把你当回事,更不会伸以援手,他们甚至恨不得你永远不能翻身才好。

卜世仁如果是个好舅舅,面对贾芸要赊欠香料的请求,起码先问下原因,了解一下具体情况,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上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输出,各种花式拒绝的说辞。

俗话说,人如其名,卜世仁真的不是人,对亲外甥都这么狠心绝情,你就更不要指望他能帮其他人了。甚至,外甥好不容易来一趟,他连顿饭都不留,连轰带赶地把外甥逼走了。

这真的应验了那句话,你贫穷时,最瞧不起你的,也许不是别人,而是你身边的亲友。因为从你的身上,他们能找到优越感。人性的弱点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比看到身边亲友落难更让人心情愉悦的了。

卜世仁嘴上没有直接说一句嫌弃贾芸的话,但他说的所有话里,每一个字充满了嫌弃和瞧不上,这样的穷外甥,他不想认,更不想沾。

后来的贾芸,因为有倪二的帮助,很快翻身,弄到了一大笔银子。不难想象,如果卜世仁得知了这事儿,他会是什么嘴脸,具体可以参照范进中举前后岳父胡屠户的嘴脸。

这世上,最复杂也最简单最善良也最邪恶的,永远是人性。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