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万成
当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深入开展,这是一场触及灵魂的作风革命。在学习教育中,各地坚持以上率下抓整改、严字当头转作风,群众反响良好、满意度高。然而在基层实践中,个别地方和部门单位拿“长期整改”做拖延整改、敷衍整改的挡箭牌,整改时限无限拉长,整改措施不断稀释,整改效果持续打折,若不及时纠偏,作风建设成效将会大打折扣。
把“长期整改”做挡箭牌,究其根源,在于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出现了偏差,或政治意识淡薄,将整改视为可讨价还价的软任务;或群众观念缺失,把整改时限的弹性当作漠视群众诉求的借口;或担当精神弱化,遇到矛盾绕道走,缺乏动真碰硬的魄力。
根治这个顽疾,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效机制。要科学界定整改时限,对需要一定时间解决的问题要明确阶段性目标,合理设定整改时间节点,避免整改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要强化过程管控,建立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每个问题都有跟踪、有督办、有结果。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整改中的偏差,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行为坚决查处,形成有力震慑。同时,畅通群众监督渠道,鼓励群众参与整改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但“在路上”不是推诿拖延的借口。真正的“长期整改”应该是一个动态提升的过程,是问题不断解决、标准不断提高、成效不断巩固的良性循环。当前,必须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对不改慢改现象进行彻底整治,让每一项整改承诺都掷地有声,让每一个整改措施都见到实效,如此才能确保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真正落地生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