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的一片深山老林中,有个15岁的女孩名叫向世余,她的生活因一种奇特的现象而彻底改变。原本平静的成长道路,却因为惊人的食欲变得坎坷曲折。
向世余每天要吃七八顿饭,一天下来能消耗十多斤大米。仅仅两年时间,她就吃掉了7400斤大米,这些粮食足够一个普通三口之家吃上整整十二年。但令人惊讶的是,她的体重始终维持在三十公斤左右,身体也日渐虚弱。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向世余的伯母最先察觉到侄女的异常。在过去两年里,小世余除了吃饭就是睡觉,食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每天七八顿饭,每顿都要吃大量的食物,可即便如此,她还是会常常饿得哭起来。
初次见到向世余时,她正躺在床上昏睡,醒来后满脸痛苦,脸上还贴着膏药,整个人病恹恹的。刚醒没多久,她就露出痛苦的表情,伯母周邦香赶忙端来一大碗稀饭。
这已经是当天中午的第四顿饭了。小世余狼吞虎咽,几乎不咀嚼就把饭吞咽下去,还大口喝凉水。不到两分钟,一大盆饭就被吃光了,可没过几分钟,她又喊饿,伯母只能无奈地再去盛饭。
随着食量不断增加,家里的粮食很快就被吃光了。向世余家本就不富裕,面对这样的情况,家人只能向同村人借粮。但借来的粮食也撑不了多久,很快又被她吃得一干二净。巨大的食量不仅让家庭经济不堪重负,小世余的身体状况也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浮肿症状。家人带她去乡镇卫生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原因。
小世余的特殊情况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关注,她被安排到云阳县人民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医院了解到她的家庭困难后,全额减免了治疗费用,并为她做了100多项检查。由于要做钡餐检查,小世余上午被要求禁食,这对她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折磨。
在医院大厅,她紧紧盯着送餐车,眼神中满是渴望,表情随着时间推移愈发痛苦。尽管伯母多次训斥,她的目光始终无法从餐车上移开。
在检查结果出来之前,小世余惊人的食量依旧没有改变。伯母买回来食物后,她便疯狂进食,还不允许别人触碰她的食物。短短几分钟,众多食物就被她一扫而空,可刚吃完又开始喊饿。据知情人士说,小世余的饭量确实让人震惊。
但实际上,她每次吃下去的食物不到十分钟就会全部呕吐出来,吐完后又会立刻感到饥饿。食物在她体内几乎没有停留,身体根本来不及吸收养分,这也是她身体越来越虚弱的原因。
那么,向世余为何会有如此惊人的食量呢?这背后有着怎样的隐情?为了探寻真相,记者决定深入了解她的家庭情况。
在与向世余交流过程中,她讲述了自己和父亲的日常生活。原来,小世余从小生活在大山里,白米饭是她吃得最多、也觉得最好吃的食物。这次来医院检查,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走出大山。15岁的她甚至都不知道汉堡包是什么。记者特意买了十个汉堡包送给她,小世余吃得飞快,转眼间十个汉堡包就被她吃完了,可她脸上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
在医院陪伴向世余的只有伯母,她的父母究竟在哪里呢?伯母对此只是苦笑,不愿多说。为了弄清楚情况,记者前往小世余的家乡。
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她生活的那个交通闭塞的小村子。在小世余家没有找到人,询问村民后得知,她的父亲向名堂正在半山腰的玉米地里干活。当记者找到向名堂并提及小世余的病情时,他只是低头默默干活,一言不发。
周围村民的说法让记者感到震惊。原来,因为小世余吃了吐、吐了吃的怪异表现,村民们传言她是来“讨债”的。向名堂没什么文化,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竟相信了这种迷信说法。在外界的议论和自身认知不足的双重压力下,他开始逐渐疏远女儿。
但实际上,向名堂也曾带着女儿四处求医,可始终查不出任何问题。在记者耐心沟通下,向名堂终于开口。他说,其实在小世余五岁的时候,食量就开始变大,后来愈发失控,变成了现在这副模样。因为身体原因,小世余的学习成绩严重下滑,最终只能退学。
向名堂还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小世余是他15年前赶集回来时,在一处山路上捡到的弃婴。当时他心生怜悯,便把孩子抱回了家,从此将所有心思都花在了小世余身上。
可随着小世余食量增大,家里粮食被吃空,村民们的指指点点让他开始怀疑当初把孩子抱回来的决定是否正确。
记者拿出事先录制好的小世余的视频给向名堂看。一辈子生活在山沟沟里的向名堂,看到手机中女儿的模样,还以为女儿在和他说话,便对着手机应答起来。看完视频后,他突然大哭,哀求记者带他去见女儿。他想治好女儿,把她带回家。于是,向名堂换上了过年才穿的衣服,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走出大山,去看望在医院的女儿。
在医院里,小世余看到父亲带来的豆瓣酱,又没见到父亲身影时,失望地继续埋头吃饭。这时,向名堂拿着东西出现了。小世余看到父亲,神情瞬间变得委屈,父女俩紧紧相拥。向名堂看着女儿手上的针孔,内心充满痛苦和自责。
随着100多项检查结果陆续出来,医生们都大吃一惊。因为各项检查结果都显示小世余的身体没有问题,身体器官上找不到病因,那会不会是心理方面的原因呢?医生开始从心理角度进行排查。据了解,在医学上有一种病症叫暴食症,症状和向世余的情况有些相似。这种病多发于22到27岁的年轻女性,大多是因为在深夜、独处或无聊、沮丧和愤怒之情境下,顿时引发暴食行为,无法自制地直到腹胀难受,才可罢休。
但向世余从五岁就出现症状,且性格活泼开朗,不存在诱发暴食症的条件。在排除身体和心理等各种因素后,医生们依然找不到病因,无奈之下,只能建议将向世余转到更大的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得知向世余的特殊情况和家庭困境后,当地政府迅速行动起来。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帮扶这个陷入困境的家庭。经过商议,决定由民政部门牵头,联合社区工作人员组成慰问小组,尽快将温暖送到向世余家人的手中。
慰问小组带着慰问金和生活用品,来到向世余家。向世余的父亲向名堂面对突然到访的工作人员,显得既惊讶又感动。工作人员向他详细说明了政府的帮扶政策,不仅带来了慰问金缓解眼前的经济压力,还表示后续会持续关注向世余的病情,协助联系更好的医院,帮助他们解决就医难题。
社区工作人员还向向名堂介绍了针对困难家庭的临时救助政策,以及医疗费用报销的相关福利,确保向世余后续治疗能得到保障。
政府的关怀不仅体现在物质帮扶上,更重要的是给这个在困境中挣扎的家庭注入了希望。向名堂紧紧握着工作人员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不断重复着“谢谢政府,谢谢你们”。
这份慰问金和帮扶承诺,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向世余一家前行的路,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温暖与力量。
向世余的遭遇让人同情,她和父亲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这份父女情却深厚无比。向名堂决定倾尽所有,留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陪伴女儿接受后续的检查与治疗。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向世余的情况,政府部门送上慰问金,希望能帮助这个家庭缓解经济压力,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手,为向世余捐款捐物,希望能助力她早日康复。可直到现在,向世余食量惊人的病因依然是个谜。
我们都盼着,盼着有一天,医学能真正揭开向世余病情的谜底,让她能像其他孩子一样,吃饱了就有力气,能健康长大,能笑着跑回那个虽然清贫却有父亲在等她的家。
这条路,或许还很漫长,但只要不放弃希望,总会有拨云见日、水落石出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