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破冰:全国首例!信阳新出让土地全面推行现房销售
5月13日,河南省信阳市住建局发布《关于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工作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自文件印发之日起,新出让土地开发的商品房项目一律实行现房销售。此举使信阳成为2025年全国首个全面落实现房销售政策的城市,标志着中国房地产调控从“保交付”向“防风险、提质量”的深层次转型。
根据政策细则,信阳采取 “新老有别” 的分级管理:#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已开工项目:按原标准执行(投入资金达25%或工程进度过半可预售);
新开工项目:需主体封顶方可申请预售;
新出让地块:强制现房销售,以土地合同签订时间为准。
业内人士分析,信阳此举直击期房销售痛点——烂尾风险、货不对板、资金挪用等问题,旨在从源头切断风险传导链,重塑购房者信心。
政策背景:从“高杠杆”到“高质量”:一场迟到的行业革命
信阳楼市新政的推出,与近年房地产行业深度调整密不可分。2022年河南多地曾爆发期房交付危机,信阳亦受波及。此次政策明确“化风险、去库存、控增量”三大目标,既呼应中央“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的导向,也直面地方市场现实:2025年1-4月信阳仅成交1宗涉宅用地,库存去化压力显著。
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并非“一刀切”。对已纳入保障房计划的项目,允许收购存量商品房转化,并配套契税补贴、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高层次人才最高可贷110万元)等激励措施,形成“疏堵结合”的政策组合拳。
行业冲击:房企洗牌加速:“躺赚时代”终结,品质竞争开启
现房销售对开发商资金链提出严峻考验。传统期房模式下,房企从拿地到回款仅需6-12个月,而现房销售周期拉长至2-3年,资金占用压力陡增。信阳新政进一步要求房企“用自有资金购地”“禁止抽逃项目资金”,直接淘汰依赖高周转、低品质的中小房企,行业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
不过,政策也为实力房企打开新赛道。如湖北荆门试点现房销售的项目,认购率超八成;装配式住宅、智能社区等高品质产品更易获得市场青睐。上海易居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指出:“现房销售倒逼房企从‘规模竞赛’转向‘产品力竞争’,行业将迎来真正的供给侧改革。”
购房者利好:“所见即所得”:风险降低,但价格会涨吗?
对普通购房者而言,现房销售意味着“一手交钱、一手交房”,规避了烂尾风险,且房屋质量、配套设施可实地查验,维权成本大幅下降。信阳同步推行“交房即交证”,进一步保障业主权益。
不过,市场担忧现房销售可能推高房价。信阳对此早有预案:取消新房价格指导,由市场供需自主定价。分析师认为,短期看,现房项目因资金成本高或价格微涨,但长期将通过品质提升实现价值匹配。
全国风向:现房销售试点扩围:哪些城市可能跟进?
信阳并非孤例。海南自2020年全域推行现房销售,合肥、长沙等地也在部分地块试点。中指院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全国超30省市出台现房销售相关政策,配套措施包括延长土地款缴纳期限、契税补贴等。
专家预测,未来政策将呈现“两极分化”:库存压力大的城市(如部分三四线城市)优先试点,通过减少供应加速去化;而一线及强二线城市因土地财政依赖度高,可能采取渐进式调整。
挑战与展望:金融配套待完善,行业转型路漫漫
尽管现房销售是行业大势所趋,但全面落地仍面临阻力。广东省城规院李宇嘉指出,现行土地财政和开发贷体系均基于预售制设计,若缺乏低息贷款、地价下调等配套,房企拿地积极性将受挫。
信阳的探索为全国提供了样本:严控增量与化解存量并行,用市场化手段引导行业升级。正如华创证券分析师许常捷所言:“现房销售不仅是销售模式之变,更是房地产从‘金融属性’回归‘居住属性’的关键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