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资料:
本文情节存在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宠物医院的诊室里,兽医张立突然后退两步,脸色刷白。
"你确定这是你八年前捡到的?" 他的声音明显在颤抖,手指指向那个玻璃箱,眼中满是不可思议。
林小雨点点头,心里升起一阵不安:"怎么了?小花生病了?很严重吗?"
张立抿了抿发干的嘴唇,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他紧盯着玻璃箱里那条灰褐色的生物,喉结动了动:"林小姐,我得告诉你一个事实。"
"什么事实?"林小雨心跳加速。
张立深吸一口气,声音近乎哽咽:"这个生物...这不是蛇。"
林小雨愣在原地,脑海一片空白。八年了,她一直认为自己养的是一条蛇,跟朋友介绍时满是自豪,甚至在爬宠爱好者群里被尊称为"蛇专家"。可如今,这个专业兽医告诉她,她引以为傲的爬宠,根本就不是蛇?
"你说什么?"林小雨盯着小花,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蛇?那它是什么?"
医生张了张口,正要回答,诊室的门突然被推开,打断了这个震惊的时刻...
01
2015年7月的一个傍晚,淮河流域的江城下了一场暴雨。
林小雨骑着电动车从公司加班回家,选了一条穿过城郊的小路。这条路平时人少车稀,走起来更安静。暴雨刚停,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路边的野草被雨水打湿,低垂着头。
林小雨今年刚满25岁,在一家小型设计公司做平面设计。她长着一张圆圆的脸,眼睛不大但很有神,说话时总是带着轻快的语调。工作日的她总是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头发扎成马尾,显得干练又活泼。
电动车驶过一片废弃的建筑工地,林小雨放慢了速度。这片工地已经荒废了一年多,杂草丛生。雨后的泥地松软,车轮碾过时溅起小小的泥点。
就在这时,她注意到路边草丛中有什么东西在微微蠕动。
林小雨本能地想加速离开——城里人大多怕蛇。但转念一想,她又停了下来。她从小在乡下外婆家长大,农村孩子见过的动物多,倒不太怕这些小生物。
好奇心驱使她停下车,走近那片草丛。她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拨开湿漉漉的草叶。
草丛里躺着一条小小的、灰褐色的"蛇",大约只有筷子那么长,身上带着不规则的黄色斑点。它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看起来奄奄一息。
"你这小家伙,是不是被暴雨冲出来了?"林小雨轻声说道。
那条小"蛇"微微抬起头,黑豆般的眼睛盯着她,似乎在求救。它的身体很细,在雨后的寒意中轻轻颤抖着。
林小雨犹豫了一下。她不是没见过蛇,但从来没想过要碰它们,更别提带回家了。可是看着这个弱小的生命,她又不忍心就这样离开。
"算了,先带你回去,等你恢复了再放生。"她自言自语道。
她从包里掏出一个棉布购物袋,小心翼翼地用袋子一角把小"蛇"捡了起来。那条小"蛇"没有挣扎,只是虚弱地扭动了一下身体。
林小雨把布袋轻轻放在电动车的前筐里,继续往家赶。一路上,她不时低头看看前筐,确保小"蛇"没事。
回到家后,林小雨住的是一间小小的单身公寓,30平米左右,简单但收拾得很整洁。她在书桌上找了个鞋盒,垫上一些纸巾,把小"蛇"安置在里面。
"你在这里休息一下吧,"她对小"蛇"说,"明天我去买个合适的容器给你。"
小"蛇"蜷缩在鞋盒的角落,一动不动。林小雨找来一个小碟子,倒了点水放在旁边,又跑到阳台上抓了几只小虫子放进去,以防它饿了。
晚上睡觉前,林小雨查了许多资料,想确认这条小"蛇"是什么品种,有没有毒。按照它灰褐色带黄斑点的外表特征,她初步判断可能是某种无毒的花蛇或链蛇。
"你很幸运,小家伙,"林小雨对鞋盒里的小生物说,"查了很多资料,你应该是无毒的。不过确切是什么品种,我还得再研究研究。"
小"蛇"终于动了动,抬头看了她一眼,又缓缓地把头藏了起来。
林小雨本想第二天就把它放生,但次日清晨,她发现小"蛇"还是很虚弱,担心它在野外存活不了,便决定再照顾它几天。
她去了附近的宠物店,买了个小型爬虫饲养箱,回来后在里面铺上一些石子和枯枝,做了个简单的栖息地。
"这样总比鞋盒强,"她把小"蛇"转移到新家,"等你好点了,我就送你回大自然。"
谁知道,这一养,就是八年。
02
林小雨给小"蛇"取名叫"小花",因为它身上的黄色斑点像花朵一样。
刚开始养小花的那段日子,林小雨几乎变成了爬行动物资料收集专家。她买了几本爬宠饲养指南,下载了各种爬行动物APP,每天晚上研究如何照顾好这个意外的家庭成员。
"你知道吗,李梅,"有一天,林小雨对同事说,"养蛇比我想象的复杂多了。温度、湿度、食物种类,都很讲究。"
李梅是公司里和林小雨关系最好的同事,一个爱笑的南方姑娘,比林小雨大两岁。听说林小雨养蛇,她吓得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你居然养蛇?天啊,不害怕吗?"
"它很温顺的,就那么小一条,"林小雨笑着说,"无毒,也不咬人。"
"你就不怕它长大后把你缠死?"李梅夸张地做了个窒息的表情。
林小雨摇摇头:"它这种体型不会长太大的,成年后估计也就四五十厘米长。我查过资料,可能是一种草原链蛇或者蓝环游蛇的变种。"
一开始,林小雨打算等小花恢复健康就放生。但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和小花的感情越来越深。小花从最初的虚弱状态慢慢恢复,开始在饲养箱里活动,对林小雨也不再那么警惕。
林小雨发现,小花特别喜欢阳光。每次她把饲养箱放在窗台上晒太阳时,小花都会舒展身体,一动不动地趴在那里,享受温暖。
"你这个小太阳控,"林小雨笑着说,手指轻轻敲了敲箱子,"知不知道很多蛇是不喜欢长时间待在阳光下的。"
小花似乎听懂了她的话,抬起头看着她,黑珠子般的眼睛闪烁着光芒。
三个月后,小花完全适应了新家。林小雨给它升级了饲养环境,买了更大的玻璃箱,里面放了更多的石头、树枝和一个小水盆。她甚至在网上订了专门的爬行动物加热垫,保持箱内温度适宜。
喂食也从最初的试探变成了规律。小花主要吃一些小虫子,偶尔吃小鼠。林小雨发现它不像其他蛇那样一口吞食物,而是会慢慢咀嚼,这让她有些疑惑,但她想,可能每条蛇的习性都有差异吧。
周末的时候,林小雨喜欢把小花放在一个特制的便携箱里,带它去附近的小公园。她会找一个人少的角落,让小花在阳光下活动一会儿。
"看,它多喜欢阳光,"林小雨有一次对一个同样带着爬行宠物来公园的人说,那人养了一只大蜥蜴,"而且特别喜欢在沙土里钻,天性吧。"
"蛇一般不会这样,"那人疑惑地说。
"它就是有些特别,"林小雨笑着回答,"野生抓来的,可能习性和家养的不太一样。"
林小雨渐渐爱上了这种新奇的宠物体验。小花不像猫狗那样需要大量的陪伴和运动,也不会发出噪音,很适合她这种经常加班的上班族。
她加入了当地的爬宠爱好者群,分享小花的照片和饲养经验。慢慢地,她在群里成了"蛇类专家",常常给新手爱好者提供建议。
"小花,是你让我在这个城市找到了一群新朋友,"有一天晚上,林小雨对着饲养箱说,"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活里。"
小花抬起头,静静地看着她,吐了吐舌头,好像在回应。
就这样,原本打算临时收留的小生命,成了林小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3
2018年,小花已经和林小雨一起生活了三年。
这三年里,林小雨的生活发生了不少变化。她换了工作,去了一家大一点的广告公司,薪水也高了不少。她搬出了小单间,租了一套稍大的公寓,有独立的卧室和客厅。
唯一不变的,是她和小花的日常。
林小雨给小花买了更大的饲养箱,增加了更多的装饰和攀爬物。小花也长大了不少,从最初筷子长度的大小,长到了将近四十厘米长。
她注意到一个奇怪的现象:小花的蜕皮频率很低。按照她从书上和网上学到的知识,蛇类应该定期蜕皮,尤其是在生长期。但小花三年来只蜕过两三次皮,远低于普通蛇类的频率。
"你是不是有什么特殊体质?"林小雨常常这样问小花,"或者我给你的环境太舒适了,不需要频繁蜕皮?"
小花只是看着她,一言不发(当然了,蛇怎么会说话)。
林小雨也在爬宠群里问过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多种多样。有人说可能是品种的原因,有人说可能是饮食结构问题,也有人建议带它去看兽医。
江城的宠物医院很少有专门的爬行动物医生,林小雨打电话问了几家,都说不太接诊蛇类。她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小花除了蜕皮频率低,其他方面看起来很健康:活泼好动,胃口正常,对外界反应灵敏,皮肤光亮。她也就没太在意。
"说实话,我有时候觉得你不是蛇,"林小雨对小花开玩笑说,"你太聪明了,蛇有这么高的智商吗?"
确实,小花表现出的某些行为让林小雨感到惊奇。它似乎能认出她,每次林小雨走近饲养箱,它都会抬起头,朝她的方向舒展身体;当有陌生人靠近时,它会迅速躲进躲避物里。
有一次,林小雨的父母从乡下来看她,林小雨忐忑地向他们介绍了小花。
"这就是你说的宠物蛇?"林妈妈皱着眉头,保持着安全距离,"看起来怪怪的,不像电视上看到的那种蛇。"
"每种蛇外形不一样的,妈,"林小雨解释道,"这种是特殊品种,性格很温顺。"
林爸爸倒是挺感兴趣,凑近看了看:"我年轻时在田里见过不少蛇,这条确实有点特别。体态不太一样,头部也不太像蛇头。"
"可能是变种吧,"林小雨说,"网上有人说可能是某种链蛇的变异品种。"
"你一个女孩子养这个干嘛,多养点花草,或者养只猫不好吗?"林妈妈不解地问。
"小花很好养的,不吵不闹,也不用遛它。我工作忙,没时间照顾猫狗。"林小雨替小花辩解。
林爸爸笑着拍拍女儿的肩膀:"只要你喜欢就好。不过这东西千万别跑出来啊,邻居看见得吓死。"
"放心吧,爸,小花很乖的,不会乱跑。"
送走父母后,林小雨对小花说:"看吧,连爸爸都说你有点特别。你到底是什么品种呢?"
小花歪着头看她,眼神中透着一种人性化的好奇。
林小雨拿起手机,给小花拍了几张照片,发到爬宠群里:"这是我养了三年的蛇,有人知道具体是什么品种吗?蜕皮频率很低,而且行为有些特别。"
群里很快热闹起来:
"看着像某种游蛇,但头部形状有点奇怪。" "蜕皮少可能是饮食和环境问题。" "这真的是蛇吗?头部看着像某种无足蜥蜴。" "绝对是蛇啊,你看它的鳞片排列。" "可能是混血品种,野外捡的嘛,什么情况都有可能。"
看着群里七嘴八舌的讨论,林小雨笑了笑:"看来大家也说不准呢,小花。不过无所谓,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小花。"
小花在饲养箱里爬来爬去,时不时抬头看一眼林小雨,黑豆般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04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20年。
这一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林小雨所在的公司实行了在家办公政策,她整日待在家里,除了网上购物,几乎不出门。
对林小雨来说,这段宅家时光反而让她有更多机会陪伴小花。她会把小花的饲养箱放在工作桌旁,一边开视频会议,一边观察小花的活动。
"你知道吗,小花,"林小雨对饲养箱里的小家伙说,"我感觉你比我认识的大多数人都理解我。"
小花似乎听懂了她的话,抬头看了她一眼,然后继续在箱子里爬行。
林小雨发现,在这段与世隔绝的日子里,和小花的相处成了她最大的精神慰藉。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化,小花始终在那里,用它独特的方式陪伴着她。
这期间,林小雨对小花的研究也更加深入。她观察到小花有些奇特的行为:它不像典型的蛇那样常常蜷缩,而是喜欢伸展身体;它吃东西的方式也很独特,不是整个吞下去,而是会慢慢咀嚼;它对温度的反应也很敏感,特别喜欢在阳光下晒太阳。
"也许你真的是某种特殊品种,"林小雨猜测道,"或者你经历了什么让你变得与众不同。"
爬宠群里,林小雨分享了她的观察。有人建议她找专业的爬行动物专家鉴定一下,但江城市很少有这样的专家,加上疫情影响,外出也不便利,这事也就搁置了。
2021年初,疫情有所缓解,林小雨回到了公司上班。生活逐渐恢复了常态,但她和小花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林小雨的朋友圈里,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她养了一条"蛇"。有些胆大的朋友甚至专门来她家拜访小花。
"真的假的?看起来怎么不太像蛇啊?"一位大学同学参观后说。
"也许是某种特殊品种吧,"林小雨解释道,"我在野外捡到的,没人确定过具体品种。"
"不管是什么,能养这么久也是不容易,"同学拍拍她的肩膀,"你们俩挺有缘的。"
林小雨点点头,看着小花:"是啊,很有缘分。"
小花此时大约45厘米长,身体健壮,鳞片光亮。它在箱子里悠闲地爬行,不时抬头看一眼访客,然后继续自己的活动。
"它好像真的很聪明,"同学惊讶地说,"刚才它是不是在看我们?"
"嗯,小花很聪明的,"林小雨骄傲地说,"它能分辨不同的人。"
同学半信半疑:"蛇能有这么高的智商吗?"
林小雨笑而不答。她也不确定普通的蛇是否有这种认人的能力,但小花确实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智慧。
2022年,小花和林小雨共同生活已经七年了。这七年里,林小雨从一个刚毕业的新人成长为公司的设计主管,收入稳定,也买了自己的小公寓。小花一直陪伴在她身边,见证了她生活的每一个变化。
"七年了,小花,"林小雨晚上下班回来,坐在饲养箱旁边说,"我们认识都七年了。"
小花抬起头,静静地看着她,黑宝石般的眼睛里似乎包含了许多情感。
"你知道吗,有时候我觉得你比人还懂我,"林小雨轻声说,"谢谢你一直陪着我。"
小花轻轻地爬到箱子边缘,贴近林小雨的方向,像是在回应她的感谢。
林小雨伸手轻轻抚摸箱壁:"等周末有空,我给你换个更大的家,好不好?"
小花舒展身体,看起来很满足的样子。林小雨不知道,这样平静的日子即将迎来一个巨大的转折。
05
2023年初,林小雨注意到小花的情况有些不对劲。
它开始拒绝进食,整天蜷缩在饲养箱的角落,身体似乎也变得僵硬,活动量大大减少。起初,林小雨以为是季节变化导致的正常反应,但随着时间推移,小花的状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糟。
"小花,你怎么了?"林小雨担忧地敲了敲玻璃箱。
小花微微抬头,但很快又趴了下去,看起来无精打采。
林小雨尝试更换食物种类,调整箱内温度和湿度,甚至换了新的垫材,但都没有明显效果。小花已经近一个月没有进食了,体重明显下降,原本光亮的鳞片也变得暗淡。
急切之下,林小雨在爬宠群里求助。群友们给出各种各样的建议:
"可能是冬眠期没过去?" "是不是温度不合适?" "给它换个大点的窝试试?" "你确定喂的食物没问题吗?" "有没有可能是年龄问题?野生捕获的爬行动物寿命通常不好判断。"
林小雨一一尝试这些方法,但小花的情况依然不见起色。有一天晚上,她发现小花几乎整天都一动不动,只有偶尔的呼吸证明它还活着。
"我必须带你去看医生了,"林小雨决定道,眼眶发红,"熬过这一关,好吗?"
小花没有任何反应,只是虚弱地趴在那里。
江城市的普通宠物医院对爬行动物治疗经验有限,林小雨打了几个电话,都被婉拒了。正当她几乎绝望时,爬宠群的群主发来一条私信:
"我听说省会城市新开了一家专门的爬行动物诊所,叫'鳞甲之家',是由一位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兽医张立开的。据说他专攻爬行动物医学,处理过很多疑难病症。"
省会城市离江城有三个小时的车程,但为了小花,林小雨决定请假一天,驱车前往。
"你一定要坚持住,"林小雨轻声对小花说,"我们一起去找最好的医生。"
第二天一早,林小雨请了假,把小花小心翼翼地放在一个保温箱里,开车前往省会城市。一路上,她不停地担心小花的状况,时不时看一眼放在副驾驶座上的保温箱。
"鳞甲之家"位于省会城市的一个安静社区,装修简洁但专业。门口挂着各种爬行动物的图片,还有一些饲养建议。
林小雨推开门,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女接待员微笑着迎上来:"您好,欢迎光临鳞甲之家。"
"你好,我想找张立医生,我的宠物蛇生病了。"林小雨有些紧张地说。
"好的,张医生正在为一只巴西龟做检查,稍等一会儿就好。您可以先填一下这个登记表。"接待员递给她一张表格。
林小雨坐在等候区,填写登记表的同时,不停地看向保温箱。小花依然一动不动,让她越发担心。
大约二十分钟后,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从里面的诊室走出来,身穿白大褂,面带亲切的微笑:"林小姐?请进来吧。"
这就是张立医生,他看起来很年轻,但眼神中透露出专业和自信。
林小雨抱着保温箱走进诊室。诊室干净整洁,墙上挂满了各种爬行动物的解剖图和分类图谱。一旁的柜子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医疗器械和药品。
"这是我的蛇,小花。它最近很不对劲,都快一个月不吃东西了。"林小雨打开保温箱,焦急地说。
张立点点头,戴上手套:"让我看看。多大了?什么品种?"
"已经八年了,我是在野外捡到的,具体品种不确定。"林小雨回答。
张立小心地把小花从箱子里取出来,放在诊疗台上。他用手指轻轻触摸它的身体,观察它的反应。然后,他拿起放大镜,仔细检查小花的鳞片和头部。
"奇怪,"张立皱起眉头,"这鳞片的排列方式..."
他继续检查,用小手电照了照小花的眼睛,又检查了它的口腔。他的表情越来越凝重,让林小雨紧张起来。
"林小姐,能告诉我它平时的一些习性吗?比如活动方式、进食习惯、是否喜欢阳光之类的。"张立问道。
林小雨想了想:"它特别喜欢晒太阳,比我见过的其他蛇都爱晒。还有就是吃东西时会咀嚼,不是一口吞。它有时候会做出一些奇怪的动作,好像想伸展四肢,但又做不太出来。"
张立的眼睛越睁越大。他走到书架前,拿出一本厚厚的图鉴,快速翻到某一页,又看看小花,表情越发惊讶。
"我想做个简单的检查,"他说,拿出一台小型X光机,"这不会伤害它,就是看看它的骨骼结构。"
林小雨点点头,紧张地看着医生操作。
张立小心地把小花放在X光机下,按下按钮。几秒钟后,屏幕上显示出了小花的骨骼结构。
当屏幕上的图像清晰显示出来时,张立猛地倒吸一口凉气,后退两步,脸色刷白。
"你确定这是你八年前捡到的?" 他的手指颤抖着指向小花。
林小雨心跳加速:"是的,怎么了?小花有什么严重的问题吗?"
张立拿起听诊器的手都在抖,声音近乎哽咽:"林小姐,我必须告诉你——这不是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