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 何宏杰

“你好,能拍个照吗?”“来,咱们在这儿合个影吧。”“麻烦跟我也拍张照,谢谢!”“可以请你在这里签个名吗……”


朱也天与观众合影

5月7日,在天津博物馆“魅力庚彩 跃动河海”朱炳仁天津艺术展现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朱炳仁的孙子朱也天备受瞩目。展厅内短短的一段路程,众多参观者争相求合影、求签名,把他当作幸运象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沾染高考700分的“学运”,鼓励自己的孩子。


朱也天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

被当成“许愿锦鲤”的朱也天,对大家的要求十分配合。他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独家专访时坦言:“可以理解,大家都喜欢找一个考得比较好的人沾沾喜气。当然,我其实考得也不是特别好,毕竟(去年高考)涌现了一批高分考生,理论上来说应该找他们的更多。”

靠“天”吃饭

流量助力家族铜艺再上台阶

从坐迈巴赫汽车前往考场而走红网络,到以700分的高考成绩被北大录取,过去一年里,出身于铜艺世家的朱也天,频频登上各大平台热搜榜。甚至连他的爷爷朱炳仁和爸爸朱军岷也打趣道,如今家里是靠“天”吃饭。对此,朱也天的回应格外谦逊。他坦言,去年及今年家族铜艺销售量提升,自己身上的流量确实作出了一点贡献,但根本原因在于爷爷和爸爸创新推出了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并深入挖掘了与之相配套的文化内涵。


朱也天在朱炳仁艺术展开幕式上讲话

朱也天以家族铜艺产品“一举夺葵”向日葵胸针和“登科及第”文昌塔摆件为例,坦言这两款作品的热销并非单纯依赖他个人的流量。“这两件据说是我高考分数出来后带火的排名前二的作品。但究其根本,首先得先有这两个作品,然后有相对应的文化和寓意,才会有卖得这么好的后续。”在朱也天看来,向日葵象征积极向上,文昌塔寓意学业有成,这些文化内涵与消费者的情感需求产生了共鸣,而流量只是起到了加速传播的作用。

其实,早在去年走红时,朱也天就明确表示自己不太喜欢被称为“迈巴赫少爷”。“因为这个称号有可能被误解为炫富。”他对自我身份的清晰认识,引发众多好评。“我看过一些评论,比如夸我成熟稳重等等,这些可能和我的家庭教育有关。”


朱也天与爷爷朱炳仁、爸爸朱军岷合影

“以铜立业,以书立世”是朱家传承百年的家训。朱炳仁在继承家训的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告诉下一代在面对事情时要“以平常心来对待”。对于自己身上“流量”,公众对他的刻板印象,朱也天秉承“平常心”。“有些描述也不能说不对,我确实是因为坐迈巴赫高考火起来的,也确实考了700分,在北大学习,也确实给家族和企业带来了一波流量。但是这也不是我的选择。”

空闲之余,朱也天也会配合爷爷、父亲拍一些短视频,参加爷爷的艺术展,如去年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今年的“魅力庚彩 跃动河海”朱炳仁天津艺术展,每次露面都能成为焦点。他强调:“客观来说,我一年就参加这么两个活动,其他展览都没去,主要原因就是我在上课,确实去不了。你不能仅仅是因为这一两次采访就总结出我平时生活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这一方面,我的同学们和朋友可能更有发言权。”


朱也天参加爷爷朱炳仁的艺术展

专注化学

生动有趣地科普化学知识

作为北京大学的学生,朱也天选择化学专业曾引发外界质疑:为何不延续家族铜艺传承,而选择看似与其关联不大的化学?他笑言:化学并非如大众所想的远离生活,“咱们现在采访用的麦克风,其内部的物质,都与化学息息相关。当然,前沿化学可能有些难以理解,但我觉得不是问题,毕竟这个东西怎么都需要有人探索。”

化学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让他对这门功课充满兴趣。而这份兴趣的源头,正是化学实验视频中的元素反应。“化学还是比较容易让人激起兴趣的学科,我最早接触化学都是看实验视频,就看到一些元素反应非常绚丽,有一种美感和神秘感吸引我去探索这些东西。”

朱也天大一没有选择参加社团,而是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化学相关课程和任务中。偶有闲暇,他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喜欢跟同学组队打游戏,甚至调侃自己“挺摆烂的,能学学,学不动,那就不学”,打破了大众对优秀学生的固有想象。“公众人物总要有一定的人设,你不能说把自己全方位都展示给观众,那恐怕也没人爱看。”

事实上,朱也天在化学科普方面已经有所行动。他尝试制作短视频,但也坦言科普并不容易,需要兼顾科学原理和大众传播规律。接下来他打算通过宣讲、演示实验、文化节展览等多种方式进行化学科普,以更生动有趣的形式传播专业知识。

至于未来有没有可能继承家族铜艺,朱也天的回答依然严谨:“我现在还不能很准确地给出答案,需要结合后面发展来看。”但从爷爷和爸爸身上,朱也天看到了“一种独特的坚韧,也可以说是固执,就是对于传承铜艺术以及如何把它发扬光大,更好地与现在接轨的一种精神。”

他从不排除将化学与家族铜艺相结合的可能性,“具体怎么跨界,还需要很多年的积累。”

对话:“高考前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心态”

封面新闻:此前清华博士庞众望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这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你怎么看?

朱也天:确实如此,年轻人目前的责任就是钻研科技,然后用科技引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以及振兴国家,这确实是我们年轻人的使命。但从个人角度来说,我觉得首先做好自己肯定是最重要的,包括我现在的学习,可能我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我还要花一段时间去探索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科技时代,日新月异,虽然说我们是Z世代或者说科技信息时代的原住民,但其实有很多东西我自己也不是很了解,包括AI等,可能一两个月或者半年没看就落后了,就有这么一种感觉。

封面新闻:2025年高考就要来了,作为“过来人”可否分享一下你的高考备考经验?

朱也天:我是2023年11月考完化学竞赛决赛后才开始准备高考的,当时浙江首考时间是一月份,时间非常紧张,我就简单准备了一下,最后结果其实也一般,只能说有进步空间。所以到后面,像现在也是到5月份了,最后那一段时间,我觉得最重要还是心态的调整。之前我非常紧张,非常想考出一个很好的分数,后面就觉得尽力了就好,已经有一种“大限将至”“看破红尘”的感觉。反正已经做了这么多努力了,结果就让它去吧。

封面新闻:学习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朱也天:我基本是按照学校安排的来做,还是比较合理的。早上大概七点到校,然后一直考试、讲评卷子,然后自主安排复习,一直到晚上。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调节心态,不要因为马上高考了觉得时间不够用就熬夜,这反而会影响自己。

封面新闻:有的考生既想要参加学科竞赛,又担心影响高考成绩,你有什么建议吗?

朱也天:可以理解,这几乎是每个学习竞赛的同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因为竞赛是个比较残酷的事,除非你能考到非常顶尖的成绩直接保送,不然的话还是得回来学高考内容。所以我觉得可能大家也得转换心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把竞赛当成唯一的出路,而是把它当成一个自己觉得有意思才去做的这么一个事情。

封面新闻:很多年轻人以你为榜样,你希望自己可以给大家带来怎么样的启发和激励?

朱也天:我觉得这种东西见仁见智吧,每一年高考都会推出一些考得比较好或者是比较励志的人物,我也只是其中之一,也不是最出名的。大家如果看了我的经历,觉得能够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那就是最好的。

封面新闻:给即将高考的学弟学妹们送上祝福吧。

朱也天:高考在即,在最后的一个月里,大家保持好良好的心态,进行每日必要的刷题训练,祝愿大家都能在2025高考里取得满意的成绩,金榜题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