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求和了?据俄罗斯卫星社5月8日报道,印度已经派出国家安全顾问和巴基斯坦进行接触,试图迅速将冲突降温。原因很简单,在之前的一场空战中,印度空军寸功未立,甚至还没有接近边境线就被巴军击落6架战机,而巴基斯坦空军毫发未损。
这被击落的6架战机包括3架“阵风”、1架苏-30、1架米格-29,这几架战机都是4代,尤其是法国的“阵风”是不折不扣的四代半,整体性能还是比较优越的,且印空军整体规模超2000架,仅以数量来看,甚至比俄罗斯还多,高居世界第3,但吃亏在品牌繁杂,毫无体系可言,被巴基斯坦的中式战机轰了个稀巴烂!
空军溃败,这场仗注定是打不起来的,印度方面紧急刹车,但战事是他们主动挑起,且已经造成至少26名巴基斯坦平民丧生,事情怕是不好善后!
这一天,注定将在巴基斯坦史书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跟前几次一边倒的战局相比,巴基斯坦用犀利的反击向世界宣告,他们有能力捍卫自己的主权。
打了一场漂亮仗,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底气十足,向印度隔空喊话:“想和谈可以,但必须让入侵者血债血偿!”
这是一场总出动战机数量达到125架,耗时数小时的空战,也是一场拼体系、打破认知的空战。据悉,双方战机并没有进行近距离的“肉搏”,但绝不是巴基斯坦空军没有勇气,而是绝大多数印度战机在起飞后就被巴基斯坦雷达锁定,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法国也不得不承认,阵风战机确实不如歼-10。但又怒印度不争,再怎么不济,也不应该打出这么悬殊的战果。
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巴基斯坦方面并不打算马上收手,而印度碍于面子也将会保持一种低强度的交战,这种交战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可能会成为常态。
当然,如果印度方面认错态度好,并且在一些利益问题上作出重大让步,不排除双方握手言和的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非常低。
在印度人过去的认知中,他们的海陆空三军都要比巴基斯坦高出不止一个级别,但如今这个认知被残酷地打破了。
在地面部队的交锋中,印军同样屡屡受挫。跟他们空军的装备一样,印度陆军拥有三倍于巴基斯坦的规模,但其“万国牌”体系在实战时暴露出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数据链难以协同。
印军装备主要由美国、法国及苏制系统组成,本身在维护方面就非常耗费成本,战时的指挥控制、情报共享也明显弱于巴基斯坦的清一色中式装备体系。
事实上,在2019年的印巴空战中,一架米格-21就因为遭到巴基斯坦电子战机的干扰,和地面的雷达及指挥系统失去联系,最终被击落。
时隔6年,印军的体系没有丝毫进步。印度方面曾经试图让苏制和法制装备接入以色列通信设备及预警机网络,但因为兼容性等问题,该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
且不说这些技术问题,印军本身语言繁杂的问题就很麻烦,一套作战体系竟然需要在多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和切换,就算系统本身比较先进,也落了后手。
反观巴基斯坦这边,虽然歼-10CE只有20架,而印度拥有数倍于歼-20的阵风、幻影、F-16,但兵不在多而在精,巴基斯坦的歼-20跟ZDK-03预警机和枭龙Block3构筑了一个非常完善的中式作战体系。
这套体系可以让巴基斯坦数量有限的4.5代战机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整个数据完成闭环的时间仅为0.3秒,而印度的A-50EI预警机甚至无法完成数据的交互。
除此之外,巴基斯坦的雷达扫描模式、电子干扰半径、抗干扰、自动化等方面都领先于印度,体系作战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最令印军悲哀的是,直到如今,他们还在为使用哪一款数据链及指挥系统而争吵,而且即便他们能够统一思路,要解决装备的兼容性问题,也是一个庞大且耗费金钱的工程,以印度政府的腐败程度,要完成改革任重而道远。
抛开军事层面的因素,如今的印度已经外强中干,因为莫迪政府所走的经济路线,决定了他们对外资的依赖程度,一旦打起大规模战争,外资纷纷撤走,印度的工业体系也将崩溃。
如果寄希望于美国,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俄乌冲突爆发的第二年,印度就已经有了顿悟,不顾美国的反对坚持购买俄油,本身说明印度跟美国所谓的联盟名存实亡。仅有的合作,也是缺乏战略互信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