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文可
日前,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批准发布〈智慧食堂管理系统建设指南〉等48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的公告》,由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牵头制定的《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员服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成功获批,将于2025年7月20日正式实施。
这是继2024年9月《“全链式”医养结合管理与服务规范》获批后,河南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探索破解养老困局服务体系而推出的又一地方标准。
《2024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年末河南省常住人口9785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38万人,占比20.8%,65周岁及以上人口1465万人,占比15%,老龄化形势严峻。如何保障省内失能老年人的健康服务、提供有质量的晚年生活,是重要的民生课题,也是医养结合机构面临的难题。
“在医养结合机构服务体系中,护理服务是最基础,也是广大失能(失智)老年人最需要的服务,同时是解决家庭专业照护难题的主要手段。”河南省医养结合服务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汪桂琴介绍,医养结合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医养结合机构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事关老年人的健康保障和幸福感、家庭社会的稳定性以及医养结合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然而,目前河南省护理员队伍存在专业人员少、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高以及无具体服务规范可参照等问题。
为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员服务能力,加快推动河南省健康养老事业产业发展,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历经前期准备、资料收集及分析、研讨编制、征求意见等环节,《规范》最终成稿并通过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审查。
《规范》适用的对象是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员,即运用基本生活照料及护理知识、技能,在医养结合机构内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辅助医疗护理、功能维护、心理照护、安全照护等服务的从业人员。《规范》从基本要求、服务对象、服务项目、服务要求、评价与改进等方面对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员服务进行了规定。
在基本要求方面,《规范》对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员的从业要求,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技能要求,感染防控,消防、卫生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7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其中,《规范》结合我国医养结合服务与管理指南的相关要求,凝练为“技能要求”,包括护理员职业道德、礼仪、行为规范、技能要求以及安全、个人防护、老年人(心理、生理、常见病、多发病等)照护、老年人(饮食、营养)、急救技能。“在基础照护项目上,《规范》增加制定了老年人常见的冲突和压力处理方法、老年人康复理念、老年人照护记录方法。为适应当今5G网络社会发展,《规范》还添加了智能仪器穿戴、基础医疗设备使用等要求。”汪桂琴介绍。
在服务项目方面,《规范》明确,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员应提供生活照料、协助医疗、康复促进、心理护理、文化娱乐、辅助营养、健康教育、突发事件处理、安宁疗护等9个方面的服务。其中,生活照料服务包括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卫生、清洁、睡眠照护等,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协助医疗服务包括协助医护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服药、换药、吸氧、吸痰、鼻饲、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皮肤护理、管道护理、初级救护等工作。心理护理包括但不限于聊天、沟通交流及心理疏导等服务。
在服务等级及要求方面,《规范》针对失能老年人(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完全失能)不同的失能等级以及认知障碍老年人的具体情况,对护理员明确应提供的具体照护内容与要求,将服务内容及要求细化,包括生活照料服务、配合医疗护理服务、康复促进服务与心理支持服务,并明确了老年人突发事件处理要求。
汪桂琴表示,《规范》的发布实施,将为医养结合机构护理员服务工作提供指引和参考依据,提升医养结合机构生活照料服务能力,提高医养结合机构生活照护工作质量,促进机构可持续发展,提高老年人健康可及性及幸福感。
孝敬父母
订一份大河健康报
发行热线
0371-65798768
258元 健康带回家
各位新老读者:
因为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规则的改变,导致很多粉丝无法第一时间接收到最新文章。为防丢失,建议您:
1.点开大河健康报(id:dhjkb999),点击右上方“三个点”(•••)
2.点击“设为星标”
3.出现“黄色星标”后,以后文章都会第一时间发送到您的手机。
关注大河健康报,求医问药健康防治全知道。
动动小手,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
温馨提醒:如您有需要,可进群咨询获取医药健康知识、健康管理、寻医问药等健康服务,扫码入群,获取最新信息↓↓
值班丨王丽娜
统筹丨安 伟
编辑丨刘广辉
版权声明
本文原创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