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道路上,双江县人民法院勐库法庭紧扣主责主业,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坚持源头治理、多元解纷和依法能动履职,创新方法,把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和新途径,为基层社会治理开辟新路径,交出双江新时代“枫桥经验”高分答卷。

  党建引领 情暖夕阳

  如何把党的建设融入法庭工作,把党建成果转化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实际成效?勐库法庭一直在积极探索。

  王老太年近八旬,因突发疾病急需人照顾,但三子一孙均以各种理由推脱。无奈之下,王老太将三子一孙告上法庭。

  勐库法庭人民调解员李学金收到该案后,本着“调解一个案件、重拾一份亲情”的原则,在了解情况后组织双方调解。李学金耐心疏导劝解,最终三子一孙就老人赡养问题达成一致协议。

  勐库法庭坚持党建引领,坚持群众的需求在哪里,诉讼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党员干部就跟进到哪里,描绘出一道法护桑榆的“枫”景线。面对这类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时,勐库法庭主动作为,将服务“窗口”前移至群众家门口,让司法温暖直抵民心。勐库法庭还创新“点餐式普法”,通过日常走访了解老人的需求,针对赡养、继承、养老理财等专门开展涉老法治宣传,增强老年群众的法律意识,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四杯香茶 长治久安

  面对案件数量激增的挑战,如何实现“案结事了人和”?是止步于“一纸判决”,还是创新调解方法实现情法交融?这些都是勐库法庭的法官在积极思考的问题。

  “法官,我的日子实在不知道咋过了……”一位满面愁容的女子在“鲍卫忠群众工作法”调解室里,拉住俸明荟法官的手哭诉道。

  董某与丈夫王某婚后育有两个孩子。在共同生活过程中,王某经常酒后与董某争吵,女方无法忍受,遂向法庭起诉离婚。案件调解过程中,双方矛盾激烈,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为了打破僵局,俸明荟让当事人先喝茶冷静一会儿。“咱们边喝边聊。喝第一杯茶我们先消消气,一起厘清事情的来龙去脉。”随着茶香渐浓,家长里短浮出水面;俸明荟斟上第二杯茶“说说事”,女子的情绪得以缓解;第三杯茶“谈谈心”下肚后,双方开始反思;待到第四杯茶“握握手”见底,王某主动向妻子认错,董某撤诉。

  “法官,你真的太有耐心了,为你倒的这四杯茶点个赞。”王某向俸明荟竖起了大拇指。

  勐库法庭将“枫桥经验”本土化与“鲍卫忠群众工作法”时代化结合,创新总结出情感触动、事心双解、和合共赢的“四杯茶”调解法,让矛盾纠纷化解既有法治力度,更显民生温度。2023年以来,勐库法庭共运用该调解法解决各类涉茶纠纷332件,有效维护了茶乡的和谐稳定。

  司法护茶 绿意生金

  冰岛茶是双江的一张绿色名片,相关产业发展离不开法治沃土的滋养,如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乡村振兴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勐库法庭创新了多项举措。

  “感谢勐库法庭法官做工作,茶叶款已经全部拿到了……”近日,看着茶叶款如期打进自己的账户,周某拨通了勐库法庭庭长俸明荟的电话。

  原来,马某在勐库经营茶叶生意,与周某有生意往来。2024年3月,马某向周某购买了32130元的冰岛毛茶料,双方约定先交货后付款。收到货物后,马某却以茶料为拼配、茶料变质等理由拒绝付款。

  案件受理后,俸明荟翻阅了相关销售记录,在充分听取周某的诉求后前往双方的经营场所实地查看同期采摘和制作的茶叶。为实质性化解纠纷,俸明荟邀请村干部、调解员等共同参与调解。

  起初,马某态度坚决,不愿接受调解。通过法官和调解员做工作,马某终于松口:“其实我只是想让周某在价格上再便宜一点。”最终,马某和周某达成和解协议。

  勐库法庭主动融入基层治理,推动司法力量“走出去”,通过汇聚“镇平安法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村委会”工作合力,与司法所、派出所、镇平安法治办共同走访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23年以来,共化解矛盾纠纷512起,申请司法确认119件,矛盾纠纷调处群众满意率达86%。

  主动解民难、排民忧、纾民困,把司法服务群众延伸到“最后一公里”,这就是勐库法庭的日常工作。“枫”景这边好,法润民生安。这座茶山深处的法庭正续写着基层善治的新篇章。

  记者 吴怡 通讯员 石桂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