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9年国民党高级将领陈明仁发表通电起义,为新中国献上一份厚礼,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十分高兴在回复的电报上直呼:“三湘健儿参加人民革命,全国欢迎。”



陈明仁

8月14日陈明仁的军队调往浏阳接受正式改编,在这次改编时毛主席还同意陈明仁的请求保留了兵团司令的名义,允许他们暂时使用“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司令部”

这种带有“国民党”字样的番号甚至可以明晃晃地印在帽徽上,这样的特殊待遇在解放史上从未有过先例。

那么陈明仁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有怎样的功劳和政治考虑,让毛主席如此重视和偏爱?

锋芒初显

陈明仁从小聪明好学,父母特意将他送到当地的小学和中学,毕业后陈明仁为了生计就留在乡里教书育人娶妻生子,只不过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民国,爱国的陈明仁也藏着一颗报国的心。



图片来源网络

1924年陈明仁意外得知民国元勋孙中山先生准备创建陆军讲武学校,目前正在招生阶段,陈明仁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爱国机会,甚至不顾家人的挽留执意来到广州。

幸运的是陈明仁不仅成功地进入了这里的陆军讲武堂,还在那一年的秋天转到新成立的黄埔军校成为那里的首批学生。

陈明仁个性极强且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对于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绝不妥协和退让,即便是面对威严极深的教官。

好在他的战术教官刘尧宸心胸开阔不计较,教官刘尧宸很欣赏陈明仁敢于坚持己见的勇气,还多次给予他机会让他展示自己。

在广州革命军东征时,教官刘尧宸特意将陈明仁安排到自己手底下实习,陈明仁也没有辜负教官刘尧宸的期望,他在战场上越战越勇,斗志昂扬。



刘尧宸

作战途中陈明仁意外生了疾病,而他们这支队伍却需要急行军奔赴东莞参战,陈明仁却不肯妥协,他凭借顽强意志跟随大部队出征,还带领自己一个排的战士缴获了敌人1个营的枪支,他的勇猛战绩被誉为全团之冠,陈明仁随即获封连长。

1925年12月因为蒋介石的求胜心切,东征军在没有充足准备的情况下,仓促以敢死队开路,前来阵前督战的教官刘尧宸被敌人的子弹射杀。

陈明仁彻底激怒,整个人如同一头随时发疯的狮子,次日,他带领幸存下来的一百多名战士冒死冲上城楼,为本次夺城之战立下赫赫战功。

他的英勇表现也被蒋介石和周总理看在眼里,战后蒋介石当着全军的面向功臣陈明仁敬礼致敬,年仅22岁的陈明仁一时风光无限。



但野心勃勃又多疑的蒋介石希望陈明仁成为自己的得力帮手,为了拉拢陈明仁,专门示意妻子宋美龄当媒人。

陈明仁不愿意辜负自己在老家的妻子,所以果断拒绝了蒋介石的美意,虽然无数人劝说但陈明仁很是坚持,蒋介石恼怒他的不识趣,所以此外并没有特别重用他。

抗日传奇

陈明仁以自己军事指挥能力本可以扶摇直上,奈何他又臭又硬的脾气得罪了不少人,所以陈明仁最后不得不失意地离开军队,前往陆军大学深入学习军事理论知识。

可是蒋介石手底下的精兵强将太少,甚至还有很多贪生怕死之辈,尤其是对上凶残的日军。

蒋介石一来二去不得不再次重用陈明仁,不过多疑的蒋介石还是留了一手,只给他一支士气不高的杂牌师预2师。



虽然遭遇不公平的对待,但是陈明仁并未过多抱怨,他坚信“强将手下无弱兵”,还自负地表示一定会把嚣张的日军赶出九江。

陈明仁上任后先是整顿军纪和军规,随后枪毙了几个临阵脱逃的处长,用陆军大学和军校毕业的学员撤换一批冗员和无能之将。

预2师整个精神面貌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陈明仁作为师长穿着士兵服和草鞋,亲自做劈刺、射击、投弹的示范,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一下子征服了全师官兵。

九江防御战中日军凭借强大的火力从海陆空三线作战,战局一下子变得危急不已。

为了保存实力蒋介石最开始并未让预2师参与战斗,但真实情况却每况愈下,只得将预2师投入战场,陈明仁得到命令后火速带军构筑防御工事。

不过日军怎么可能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准备,所以预2师不得不投入一部分兵力到战场上去。



扫荡的日军部队

此战结束后预2师虽然守住阵地,却牺牲三分之一的兵力,不过预2师这支杂牌军却是8个师里唯一完成预定任务的队伍。

但蒋介石卸磨杀驴,将拥有作战能力的预2师合并到44师,陈明仁明升暗降失去了预2师的军队指挥权,陈明仁多次争取最后为预2师保留了番号和军队配置,随后他和预2师也被调往第5战区李宗仁部。

1939年桂南会战开始,军队由徐庭瑶坐镇指挥,不过他对于此战没有信心更是当众表示:

“若此次会战失利,各部可自行决定是否撤退。”

但陈明仁却认为开战前自己消灭自己的士气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所以他并没有贯彻这条命令,反而带领军队坚持到撤退命令传来。



当然预2师也付出惨重代价,他们在阵地坚持了七天七夜,多次打退日军的猛烈进攻,阵亡多达七千余人,蒋介石对于此次会战的战果格外恼怒,但是他点名表扬了陈明仁部,并优先补充预2师兵员。

1944年陈明仁再次被国民政府寄予厚望,原来是西南战事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日军以回龙山为核心建立了坚固的环形防御阵地,屡立战功的陈明仁当仁不让地承担这次重要任务。

此时陈明仁已经升迁到71军军长职务,他带领全军全力准备战斗拿下回龙山,这是滇西缅北战场的重中之重。

战斗打响后陈明仁甚至亲临前线督战,大部队首先挥师南进装作全力进攻三台山的架势。

但是三台山只是佯攻,主力全被陈明仁悄悄部署在回龙山底下,日军果然上当派兵前去支援三台山,陈明仁麾下的71军虽然有盟军空军的配合,但他们还是付出惨重的努力才收复了回龙山。



与林彪交锋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原大地的战火也只是停歇一阵就迅速蔓延全国,那时候全国要求和平建国的呼声很高,但是蒋介石为了一己之私撕碎“双十协定”,再度把中国推向战争的风口浪尖。

东北作为全国重要的矿产地和工业区,其地理优势和战略优势注定成为国共双方第一轮的交锋中心,而一座叫作四平的小城更是占据突出的地理位置,它引来国共双方多达四处激烈争夺,其中一次就是同为黄埔军校毕业的陈明仁和林彪的交锋。

1947年林彪携胜利之姿连克长春、吉林还有四平市附近中小城市(县城)达二十多座,解放军为了扩大优势,四平城一战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那时候驻守四平城的陈明仁虽然是国民党军队,但是兵员不足,整个71军仅仅只有2万人,面对优势占尽的攻城解放军,陈明仁却依旧不惧。

他为了鼓舞士气特意在动员会上表达自己誓死不渝的决心:“四平城没有成功保住,这口棺材就是我的归宿。”



陈明仁

他不顾一切地死守计划果然激发了整个71军的决心和勇气,他们想尽办法在小小的四平城内构建防御工事,比如坚固的地堡群、深挖的护城河还有数不尽的铁丝网,从防御能力来看,这样的工事也算是固若金汤。

陈明仁不仅注重防御工事这种硬件措施,对于军队内部也是很强硬,比如他在每一道防线上都设置督战队,老兵监视新兵,谁若敢后退,后方军队有权利直接射杀。

虽然残酷无情,但这一系列的措施却很有效果,6月11日四平西郊唯一的飞机场被夺,死伤六百人,6月14日解放军已经推阵线到城外,但解放军的每一步都遭到陈明仁的部队最顽强的反击,每一个火力点最后不得不发展到贴身肉搏的地步。

夏天的东北白天很长,陈明仁在陆地上的劣势虽然很大,但他拥有国民政府空军的支持,每天会有十几架飞机盘旋在解放军的阵地进行不间断轰炸。

林彪想要拿下四平城不得不效仿曾经的彭德怀,以鸡蛋碰石头,所有的兵法谋略全都不算数,拼的革命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林彪(中)

整整半个月的时间,林彪指挥的军团才占下整个四平城四分之三的有利地势,陈明仁不得不龟缩在一角负隅顽抗。

可是国民党的援军93军和新6军也顺利来到四平城外围,准备和解放军决一死战,如此腹背受敌的境况不是林彪所能够看到的,他只能遗憾撤兵。

后来毛主席邀请陈明仁来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两人随后一起畅游天坛拍下合照,其间毛主席特意夸奖:“林彪打仗可是不如你呀!”

虽然国民党早期占尽优势,可是国家命运偏爱劳苦大众,共产党在内战中优势逐渐显现,即便陈明仁最开始并不是共产党的阵营,但他对于共产党和红军的印象十分得好。

比如他就吃尽了权力倾轧的苦头,明明一身本领却屡遭猜忌,身处国民党这个贪污腐败严重的大熔炉里连为士兵争取基本的权益都是错的。



国民党军队

弃暗投共

陈明仁守住四平城以后,蒋介石对其加官嘉奖,但是和陈明仁有矛盾的刘翰东开始表达自己的不满,他联合陈明仁另一个敌人陈诚忽悠不明内情的美国人发难,起因是陈明仁为了修筑工事把美国送过来的面粉袋也物尽其用了。

陈诚和刘翰东随即借题发挥诬告陈明仁贪污腐败,蒋介石为了给美国人交代,果断舍弃陈明仁,否定他的所有功劳和牺牲,还将他夺权调回南京,陈明仁多次被蒋介石冷遇,但这次涉及他的名誉,陈明仁对于国民政府的失望达到高潮。

另一面蒋介石本以为胜券在握的正面战场接连遭受失败的打击,甚至解放军一度兵临武汉,他终于想起那个不肯妥协的陈明仁,想要陈明仁再次背水一战守住武汉。

可是蒋介石却忘记了他是怎样对待功臣的,前车之鉴就在昨天,由于陈明仁不松口,蒋介石咬碎牙装作礼贤下士的模样亲自来陈明仁的住处,他假模假样地关心让陈明仁更加作呕,甚至直接回怼:



蒋介石和陈明仁

“校长的看重让我充满挫折,你看看我的住处,是不是比一般的官员还要寒酸。”

蒋介石虽然被噎得说不出话来,但想到目前的形势还是低头好言规劝陈明仁出山,蒋介石如此低姿态逼迫着陈明仁不得不同意前往湖南省赴任。

蒋介石如今虽然恼怒陈明仁却依旧信任他没有通共,因为陈明仁在四平战役时消灭掉那么多的解放军,和共产党的血海深仇是谁也无法改变的,所以陈明仁的后路只能在国民党。

陈明仁是地地道道的湖南人此番也算是回家了,更何况湖南省的政府主席也就是陈明仁的老师程潜,所以陈明仁此次赴任十分高兴,而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老师程潜却在谋划加入共产党。

说起来程潜也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很早之前就跟随孙中山先生干革命。



1949年8月,程潜(左)、陈明仁在长沙举行起义时留影

毛主席曾在他的军队当过兵,程潜一直对于共产党多番维护,抗日期间更是引来周恩来和林伯渠的探望,随着内战形势的逐渐明朗程潜已经下定决心起义。

陈明仁在程潜的试探下也吐露出自己的心声,他向往共产党却害怕共产党翻后账,毕竟他和共产党之间隔着四平战役的仇恨。

湖南省陈明仁的选择也牵动着毛主席的心,毛主席从周总理那里了解过陈明仁的过往也很是唏嘘,明明一身本领却屡次被夺兵权。

毛主席生起了惜才之心,当即拍板一定要和平解放长沙,让陈明仁主动起义,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流血牺牲还能在国民政府高级将领那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党组织三管齐下,分别派出陈明仁的老师程潜负责牵线搭桥,陈明仁的亲弟弟陈明信好言规劝。



陈明信

最后让陈明仁最看重的恩师李明翰亲自前往武汉,以亲身经历来做他的思想沟通工作。

当然陈明仁的顾虑也在毛主席的考虑范围内,毛主席亲自书写一封诚意十足的信件转交到陈明仁的手中,其中一句话让陈明仁直接信服:

“过去我们处在不同的船上,想赢得胜利也是人之常情,如今你站在我们的船上我们会谅解过去,重用有能之士。”

三两句话便将陈明仁的委屈和顾虑通通疏散,陈明仁一时之间眼泪直流最终答应参与和平起义。



毛主席和陈明仁上将

1949年8月4日,陈明仁和他的老师程潜率领着几十名国民党高官发表《起义通电》,湖南省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

次日长沙市的老百姓热烈欢迎解放军进城,为此毛主席还亲自修改时评《湖南起义的意义》,这场兵不刃血的战役也是抗日英雄陈明仁弃暗投明的正确选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