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无法忍受我的同胞受难”!
他是河北“最年轻的百亿富豪”,从白手起家一步步做到了百亿首富。
从小就是孤儿的他,在自己成功后加倍回报社会,累计捐款达到数亿元。
-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2008年汶川地震时,他更是不顾家人的反对,捐出了一亿人民币。
可一生善事做尽的他,却在自己45岁的时候就突然去世,让人心痛又惋惜。
张祥青身上究竟有怎样的故事?他又是为什么去世的?
-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汶川大地震捐款一亿
2008年5月18日,为了驰援汶川灾区,央视举行了《爱的奉献》——2008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舞台上,一位中年男子神情凝重,手中举着写有“3000万元”的红色牌子。
他就是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
张祥青深吸一口气,对着话筒,声音坚定且洪亮:“我和太太决定,再、再追加7000万元!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建震不垮的学校!”
此言一出,全场瞬间沸腾,掌声雷动,许多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
最终,张祥青累计为汶川地震捐款1.1亿元,刷新了当时民间个人捐款纪录。
曾是“唐山大地震”幸存者
1969年2月,张祥青出生在河北唐山的一个普通家庭。
那时,家中虽不富裕,但父母慈爱,兄弟姐妹众多,一家人日子也过得其乐融融。
可好景不长,在他七岁的时候,一场7.8级的强震,彻底粉碎了这一切。
睡梦中的张祥青,被剧烈的摇晃惊醒,母亲不顾自己的安危,迅速将他紧紧护在身下。
在黑暗与恐惧中,张祥青不知道等了多久,只感觉一直被重重的东西压着,呼吸困难。
当他被从废墟中救出来时,生命体征已经十分微弱,而他身旁的母亲,早已没了气息。
这场地震,短短23秒,就夺走了超过24万人的生命,其中包括张祥青的父母和一个哥哥,年仅7岁的他,瞬间变成了孤儿。
此后,张祥青只能跟着大哥艰难度日。
大哥大嫂刚成家,日子本就不宽裕,又要照顾年幼的张祥青,生活的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为了减轻大哥的负担,张祥青小小年纪就开始放牛、割猪草,还会穿梭在街头巷尾捡破烂。
生活很苦,但张祥青从不抱怨,他知道,只有努力活下去,才能不辜负母亲用生命换来的机会。
从白手起家到千亿首富
15岁时,张祥青辍学,来到唐山一家炼铁厂,成为了一名炉前工,每天都要在恶劣环境中工作十几个小时。
每个月发工资时,他都会留下一点生活费,把剩下的钱交给大哥,以感激他的养育之恩。
没过几年,18岁的张祥青心中有了新的想法,他听说三哥当兵所在的石家庄,有人靠做豆腐生意赚了钱。
张祥青心动了,他觉得自己不能一直在铁厂干下去,于是他告别了铁厂,前往石家庄学习做豆腐的手艺。
在石家庄,他跟着师傅起早贪黑,师傅看他勤奋好学,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
学成归来的张祥青,开起了自己的豆腐生意,虽然辛苦,但他做的豆腐渐渐有了口碑,生意越来越好
1989年,经人介绍,张祥青结识了家境殷实的张荣华,张荣华的父亲觉得张祥青是个潜力股,拍板同意了二人的亲事。
婚后,夫妻二人努力打拼,他们不仅卖豆腐,还做起了早点生意,每天他们都早早起床,晚上还得忙到半夜。
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没过多久,他们就成为了村里人人羡慕的万元户。
但张祥青深知这样的日子过久了,夫妻二人的身体早晚会累垮,他们必须想点别的营生。
他听说废钢贸易利润丰厚,便和妻子商量,带着家里的全部积蓄,北上北京投身废钢生意。
初入这个行业,张祥青两眼一抹黑,没有经验,也没有人脉,他四处寻找货源,和客户谈生意,却屡屡碰壁。
有一次,他好不容易谈成了一笔生意,满心欢喜地等着收货,结果却被对方骗了,不仅货没收到,还搭进去了所有的钱。
这一次打击,让张祥青血本无归,他失落地回到家,心里满是愧疚。
妻子张荣华看着垂头丧气的丈夫,没有丝毫埋怨,反而鼓励他说:“咱不怕失败,大不了从头再来。”在妻子的支持下,张祥青重新振作起来。
他开始虚心向同行请教,学习别人的经验,研究市场规律,他发现,要想在这个行业立足,必须要建立稳定的货源和客户渠道。
于是,他每天都奔波在北京的各个角落,拜访大大小小的工厂,和他们谈合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张祥青的生意终于有了起色,在朋友的帮助下,他成功做成了一笔大买卖,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300万。
有了原始资金的积累,张祥青的事业开始起飞,越做越大。
后来他收购了天津渤海冶金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组建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在张祥青的带领下,荣程钢铁集团发展迅猛,很快就做到了中国500强,年销售额达到了数百亿。
而他本人也有了上百亿的身家,还曾经登上中国富豪榜,真正从白手起家做到了千亿富豪。
张祥青的慈善之路
在自己发达的同时,张祥青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心怀感恩,热心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他回到家乡唐山市,看到区里环境治理存在资金缺口,他当即自掏腰包230万元,助力家乡煤河治理工程顺利开展。
工程完工后,为了纪念他和妻子的贡献,人们命名了“祥青桥”和“荣华桥”两座桥梁。
2003年,非典肆虐,整个社会人心惶惶,张祥青心急如焚,投入上百万为企业员工购买增强体质的药品,确保员工的健康安全。
另一方面,他向天津卫生局捐款10万元,还捐赠了总价值达38万元的医疗器械和药品。
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荣获“抗击非典先进个人”称号。
后来,公司一名年轻职工身患肾衰竭,高额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原本普通的家庭陷入了绝境。
张祥青得知后,第一时间在公司内部组织员工捐款,还带头捐出了一大笔钱,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小伙子成功康复。
除了这些,张祥青还积极参与社会上的慈善竞拍活动,每次拍卖所得,他都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截至2014年,他创办实业以来,共向国家纳税达30亿元,慈善捐款捐物累计更是达4亿多元。
他先后被授予“天津市劳动模范”“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第二届中华慈善人物”等称号。
英年早逝
可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和巨大的压力,在不知不觉间早已压垮了张祥青的身体。
他每天早早来到公司,晚上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企业的发展,为了能帮助更多的人,他几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体。
2014年8月9日,张祥青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准备去公司,突然他感到一阵剧烈的胸痛,随后便倒在了地上。
家人发现后,急忙将他送往医院,但最终,他还是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年仅47岁。
张祥青的离去,让无数人悲痛惋惜,他的员工们自发地组织起来,为他送行。
社会各界也纷纷表达对他的敬意和怀念,人们铭记他在慈善事业上的伟大贡献。
继承遗志
但张祥青的慈善精神并未就此终止,他的妻子张荣华继承了他的遗志,勇敢地挑起了企业发展和公益事业的重担。
在后续的岁月里,张荣华持续践行公益承诺,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她代表荣程集团捐款1个亿。
多年来,她的慈善脚步遍布教育、医疗、救灾等多个领域,累计捐款金额达10亿元,帮助的人次超过300万。
张荣华用实际行动续写着张祥青未完成的慈善篇章,让这份大爱得以延续和传承,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公益,传递温暖。
关于张祥青和妻子的事迹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