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在司法的星河里,刘杨萍法官是独特的一束光。法槌起落间,她捍卫公平正义;纸墨流转时,她书写诗意人生。她以笔为舟,载着对法治的赤诚、对生活的热爱,在诗歌的海洋中徜徉,将心中的万千思绪化作一行行灵动的文字。
4月29日,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了五四青年节“学榜样·践初心·话担当”青春分享会暨青工委工作座谈会活动,全市法院9名青年干警代表结合刘杨萍法官先进事迹,分享了自己的成长故事与心路历程。
本院特开设“学榜样·践初心·话担当”青年说专栏。在这里,没有严肃的法条阐释,没有刻板的案件陈述,只有TA们最真挚的情感流露与最细腻的内心独白。从《青年说》开始,让我们走进刘杨萍法官的文字世界,聆听法治路上的诗意回响,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与力量,在一首首诗歌、一句句感悟中,读懂属于她的坚守与浪漫。
分享人
应城市人民法院刑事庭法官助理 吴小菲
吴小菲生活照
大家好!我是应城法院刑事庭法官助理吴小菲。在法治征程上,总有一盏明灯指引方向,总有一种力量激荡人心,而孝感市中级人民法院三级高级法官刘杨萍的先进事迹,就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她用三十余年的坚守,生动诠释了一名法官的忠诚、专业、廉洁与担当,让我深受教育和启迪。下面分享我的感悟。
一
以忠诚铸魂,在法与情的较量中坚守初心
“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犯罪好比污染了河水,不公正的判决则好比污染了水源”,培根的这句警言,不仅影响着刘杨萍法官的职业生涯,也是刚入刑庭工作的我时刻丈量自己的标尺。
当时我满怀对法律的憧憬和公平正义的向往,但很快就遇到了法与情的考验。记得我曾协助办理一起因邻里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案,被告人与被害人积怨已久,因琐事而大打出手,被告人系一名70岁以上的老人,他庭审时声泪俱下地诉说自己的委屈,但被害人则是一名中年人,态度较为激进。案件审理过程中,老人的子女找到我,希望我能看在老人年事已高的份上,在判决时予以一些照顾。那一刻内心十分纠结,一边是法律的公正要求,必须以事实和证据为依据;另一边是老人饱含泪水的双眼和他子女恳切的请求,情感难免有所触动。
但我深知作为司法工作者,法律的天平容不得半点私情,不能因个人情感而动摇。于是我静下心来,仔细梳理案件细节,反复核查证据,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和类似案例,与法官一起认真分析双方的责任,最终依据事实和法律作出了公正的判决。尽管判决后被告人及家属有愤懑,但他们坦言:“虽然结果不遂愿,但程序是公正的。”当事人的认可让我深刻体会到,要始终坚守“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里,抗在肩上,用心用情寻找每一个案件最优的打开方式,用忠诚干净担当诠释法治信仰,从而突出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二
以专业砺剑,在繁与简的挑战中淬炼本领
基层法院的刑事案件类型繁多,有案情简单的速裁、简易程序案件,亦有疑难复杂的普通程序案件,在处理复杂的刑事案件时,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刘杨萍法官在审理一起涉及21名被告人的特大团伙犯罪案时,面对海量案卷和复杂案情,她以“抽丝剥茧”的耐心审阅材料,撰写10余万字判决书,并创新推行庭前证据开示制度,突出庭审调查模式,仅用8小时完成庭审,21名被告人全部认罪服法。这让我明白,专业能力是法官的立身之本,而创新思维则是突破桎梏的利剑。
记得刚到刑事庭时,遇到一起涉黑保护伞案件,涉及罪名较多,被告人身份亦较为敏感,案卷材料达64册,面对堆积如山的卷宗材料和复杂的法律关系,一开始感到无从下手,焦虑和压力让我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我深知畏难情绪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及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将案件材料按照法律关系进行分类整理,逐一分析每一个问题所涉及的法律条文和司法解释,遇到不懂的问题,主动向经验丰富的法官和同事请教,利用法信网进行类案检索梳理裁判要点,经过连续一周的加班加点,最终厘清了案件的脉络,为法官的开庭审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专业能力是司法工作的核心竞争力。每一个案件都是一次考验,只有不断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才能在复杂的案件中找到正确的方向,为公正审判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对于一些简单案件,坚持“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以“如我在诉”意识办好每一个案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三
以廉洁立身,在名与利的诱惑中筑牢防线
刘杨萍法官在司法审判一线奋斗30余年,所办案件无一例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她面对被告人母亲塞钱和同学求情时,均严词拒绝,她那句“只要心不贪,没有推不了的人情”让我印象深刻。在法院工作中,我以她为榜样,始终秉持公正司法、廉洁自律的职业操守。
前不久,在办理一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时,经过我的耐心调解,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如愿提前拿到赔偿款,为了表示感谢,非要送我一份礼物,我严词拒绝,并向他解释道这是我们的工作职责,公正司法是我们应该做的。我深知,一旦接受了这些小恩小惠,就会影响我们的公正判断,损害司法的公信力。
廉洁是法官的铠甲,私欲是公正的裂痕。作为法官助理亦需要紧绷廉洁自律之弦,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及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始终做到警钟长鸣,举一反三,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四
以担当践诺,在刚与柔的平衡中传递温度
司法工作不仅要有刚正不阿的态度,还要有温暖人心的力量。刘杨萍法官不仅铁面无私,办案更是具有司法温度。她创立“乡土司法”模式,将法庭搬到田间地头;她聚焦少年审判,以“温情帮教”挽救失足少年。她的司法智慧,让我看到法律的另一重维度--它不仅是惩恶扬善的利剑,更是照亮迷途的明灯。
我曾协助法官办理一起未成年人抢劫案,经过庭前阅卷,我了解到被告人小林年仅16岁,因父母离异缺乏家庭关爱,而误入歧途。在庭审中我看到他眼神中充满了恐惧和迷茫,那一刻,我意识到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惩罚犯罪,更重要的是挽救失足少年。庭审后,在法官的指导下,与小林深入沟通交流,了解他的成长经历和内心想法,我们既严肃指出他的错误行为,让他认识到法律的严肃性,又给予他关心和鼓励,让他感受到司法的温度,还主动制发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通知书》,给其回归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小林最终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一定会改过自新。
这个案件让我懂得法官的担当,不仅是依法裁判,更是以司法温度修复社会裂痕。法槌落下,是震慑犯罪的雷霆;掌心的温暖,是挽救迷途的春风。
榜样如灯塔,照亮前行路。刘杨萍法官仿佛一颗璀璨的星辰,在法治的星空中闪耀着光芒。她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位司法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发光发热。作为基层法院的法官助理,我们或许只是法治道路上的点点微光,但只要我们坚守初心,不断提升自己,以专业、廉洁和担当践行司法使命,无数个微光汇聚在一起,就能照亮整个法治星河。
作为新时代人民法院干警,我将以刘杨萍法官为标杆,把政治忠诚融入血脉,将公正廉洁刻入灵魂,用终身学习锤炼本领,在司法工作中践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做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人民法院干警。
来源:应城法院 吴小菲
编辑:李洁
审核:郭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