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高凌朗
编辑| 汪戈伐
图片来自企业网站
5月7日,一则来自印巴冲突地区的消息震动了中国资本市场。巴基斯坦军方宣布,使用中国制造的歼-10C战斗机击落了印度空军的3架法制"阵风"战机。
消息传出当日,中航成飞大涨17.05%,第二天更是封死20%涨停,5月6日收盘至截稿时,中航成飞股价共上涨50%,市值达到2375亿元。
这家公司的名字对很多人来说还很陌生。今年1月,中航电测完成了一项震撼业界的收购案——以174.39亿元收购成都飞机工业集团,随后更名为中航成飞,股票代码也改为302132。
重组前的中航电测只是一家年营收不到20亿的测控设备企业,而成飞集团却是年营收超过700亿的军机制造巨头,是歼-20和歼-10等主力战机的唯一制造商。
如此悬殊的体量差距,让这次收购被称为"蛇吞象"。如今股价的暴涨,证明市场开始认识到这家"新"公司的真正价值。
2023年初,当中航电测首次披露收购计划时,市场反应热烈。那时的中航电测主要生产飞机测控产品,2023年营收仅16.77亿元,在整个航空工业体系中只是一个小配件供应商。
相比之下,成飞集团掌握着中国最先进的战机制造技术,歼-20隐身战机、歼-10系列战机、枭龙外贸战机都出自这里。
经过18个月的审批流程,这项深交所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重组案终于尘埃落定。2025年1月6日,资产交割完成,成飞集团正式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航电测也正式更名为中航成飞,新的证券代码302132暗合了成飞前身132厂的历史。
数字最能说明问题,重组完成后,中航成飞2025年的营收预算定为800亿元,是重组前中航电测年收入的45倍。
这样的增长幅度在A股历史上极为罕见。公司的主营业务也从测控设备彻底转向军机整机制造。
更重要的是,中航成飞在军机制造领域的地位几乎无可撼动。作为歼-20这款中国最先进隐身战机的唯一制造商,中航成飞拥有其他公司无法复制的技术壁垒。
同样,歼-10系列作为中国空军的主力三代机,也只能在成飞的生产线上诞生。这种独家供应商的地位,为公司构建了极强的竞争壁垒。
除了军机主业,中航成飞的业务版图还在不断扩张。
成飞民机是国内唯一的大飞机机头制造基地,为C919、ARJ21等国产大飞机提供关键部件,同时也是波音B787等国际项目的供应商。去年投产的成飞自贡无人机基地,年产能超过100架大型无人机,年产值预计超100亿元。
巴基斯坦军方公布的“战果”,意义远超一般的军事新闻。在军工产品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比实战表现更有说服力。
法国"阵风"战机是国际军贸市场的热门产品,出口总量超过300架,连法国空军自己装备的数量都比不上出口量。如今巴基斯坦声称用歼-10C击落了"阵风",这无疑是对中国军机技术的最佳验证。
资本市场的反应印证了这一点。5月7日消息传出当天,中航成飞股价暴涨17.05%。第二天开盘后,直接封死涨停板,成交额达到创纪录的水平。与此同时,整个军工板块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但中航成飞的涨幅最为突出。
机构投资者对中航成飞的关注度也在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23年末持股的机构数量为161家,到2024年末已经增加到269家。合同负债更是达到242亿元,是2024年全年营收的1362%,显示公司在手订单充足。
从估值角度看,中航成飞目前约67倍的市盈率在军工板块中并不算突出。申万国防军工指数的平均市盈率在65-78倍之间,中航成飞基本处于行业中位数。
考虑到公司在军机制造领域的垄断地位和未来成长空间,这样的估值水平还在合理范围内。
需要注意的是,2025年一季度中航成飞的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营收同比下降81%,净利润同比下降89%。
中航成飞方面解释这主要是由于军工企业的生产周期特点,一季度主要进行零部件生产,尚未形成销售收入。管理层表示,公司正按计划推进生产,全年800亿元的营收目标完成没有问题。
从更长期的角度看,中国军机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据《World air force 2025》统计,中国现有各类战斗机1583架,仅为美国的60%。特别是先进战机的更新换代还有很大空间。
总体来看,中航成飞股价的暴涨既有事件性因素的推动,也有基本面的支撑。作为中国军机制造的龙头企业,中航成飞股在技术实力、市场地位和未来前景方面都具备了投资价值。
当然,军工企业特有的周期性特征和估值波动风险仍需投资者谨慎考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内容沟通请联系:禾苗 15601300818 (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