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毛志勇 肖琦
江西省吉水县人民法院丁江人民法庭地处吉安市吉水、永丰、青原三县(区)交界处,辖区内有公略县苏维埃旧址群、毛泽东“木口调查”旧址等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丁江法庭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坚持扎根群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建“木口连心”工作品牌,深度融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2024年3月21日,江西省吉水县人民法院丁江人民法庭干警在白沙镇调解案件 供图 江西省吉水县人民法院
赓续红色血脉
丁江法庭所辖的白沙镇木口村是吉水县历史悠久的传统村落。1930年,毛泽东写下《木口村调查》一文,为当时开展土地革命提供了重要参考。时光流转,这份红色基因在丁江法庭得到传承。
丁江法庭深刻把握毛泽东同志“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一重要论断,在司法工作中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将司法“触角”延伸至田间地头、村民院落,通过全域摸排、动态预警、实地勘查、多元听诉、联合调解、跟踪回访的闭环流程,实现司法服务从“坐堂问案”向“主动治理”转型,奏响了乡村善治的和谐“乐章”。
在张某诉李某离婚纠纷一案中,双方当事人矛盾激烈。经法官多次劝解,双方同意离婚,但就孩子抚养权归属问题产生极大分歧,张某甚至扬言如其诉求落空,将采取极端行为。因李某已返回原籍广东,承办法官秉持负责态度,专程前往广东开展调解工作。法官通过实地走访、耐心释法明理,最终促使李某回到吉水现场参与调解,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起可能引发恶性后果的婚姻家庭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定分止争成效显
审判质效是衡量和评判司法工作的重要依据。丁江法庭聚焦审判质效关键指标,以案件繁简分流、全过程调解、判后答疑“三箭齐发”,实现调解率逐步上升、平均结案时间缩短、上诉率逐步下降。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丁江法庭围绕“公正与效率”,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简案速裁、繁案精审,让公平正义跑出“加速度”。
据了解,丁江法庭构建“立案预判+动态分流”模式,针对辖区内民间借贷、劳务合同等简易案件,采用小额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实现快立快审,判后及时督促履行,减少案件程序流转,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聚焦繁案精审,对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通过业务学习、研讨交流及时总结审判经验,汇集审判思路。2024年,丁江法庭审结各类案件475件,结案率达99.37%,全年无发回改判、长期未结、超审限及差错案件。
为促进案件实质性化解,丁江法庭将调解贯穿纠纷化解全过程。诉前调解聚焦矛盾焦点,化解当事人对立情绪;诉中调解注重把事理说清、把法理说透;庭后调解强化判后答疑,促进事心双解。通过做实全过程调解,2022年至2024年,该法庭民事案件调撤率分别为43.25%、59.77%、74.36%,调撤率稳步上升,2024年上诉案件仅2件,一审服判息诉率达99.53%,实现“一件事一次了”。
激活城乡基层治理新动能
针对乡村治理中法治资源分散、自治能力薄弱的现状,丁江法庭创新构建“法官—村官”双向协理机制,纵向推行法官分片包干制度,由2名法官定点联系辖区59个行政村,承担村规民约合法性审查、调解技能培训、法律咨询解答等工作;横向选聘59名村干部、党员、乡贤代表担任纠纷协理员,每年组织乡村“法律明白人”培训,通过案例研讨、模拟调解、庭审观摩活动提升“村官”法治素养。此外,为实现矛盾线索快速发现上报、调解进程在线跟踪,丁江法庭还建立了“法庭—村委会—村民小组”三级联络体系,建立“法官—村官”沟通渠道,村协理员实时反馈情况,法官远程指导调解策略,形成信息共享、风险共防、矛盾共调的治理闭环。
2024年3月,白沙镇刘某与邻居严某因建房尺寸产生纠纷,引发肢体冲突,严某被刘某用砖块砸伤后索赔未果。该村纠纷协理员快速响应,及时报告案情。丁江法庭包片法官立即启动法庭与镇政府、派出所联动机制,共同组成联合调解小组,同向发力,研判商讨矛盾解决方案。法官依托三级联络体系调取证据,查清纠纷来龙去脉,加强沟通协调,厘清侵权责任;纠纷协理员则从法理、人情、乡情角度疏导双方情绪,逐步打开双方心结。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当事人双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并在村委会见证下握手言和,全过程未进入诉讼程序。
凝聚多元共治新合力
“你凭什么砍我家的树?赔钱!”
2025年2月,丁江法庭法官受邀与辖区白水派出所合力化解一起因相邻纠纷引起的健康权纠纷。村民高某雇请挖掘机操作人员清理自家屋后的排水沟,在清沟过程中砍伐了两棵松树。邻居陈某认为这两棵松树是自家多年前种植的,具有经济价值,且清沟行为破坏了山体结构并侵占了其所有的山地。于是陈某当场制止高某清沟行为,双方遂发生争执并引发肢体冲突,导致高某受伤,花费了医疗费数千元。事发后,派出所、村委会多次介入调解未果。丁江法庭联合派出所启动联动机制,通过现场勘验、释法说理,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实际履行,避免“民转刑”风险,有效化解了双方的积怨。
据了解,面对农村矛盾主体多元化、诉求复杂化的新局面,丁江法庭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建立“一庭两所”协同机制,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联动”,打造“枫桥式”解纷新格局。“一庭两所”三方共同设立矛盾纠纷联调中心,对涉及土地权属、家庭暴力等案件,联合接访、联合调查、联合调解。与此同时,丁江法庭还积极拓宽司法维度,携手派出所、司法所常态化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法律知识讲座、以案释法等形式,提升村民法治意识,从源头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8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66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