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志明
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支持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我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将迈入“快车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服务需求
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家庭服务平台天鹅到家北京某门店数据让笔者印象深刻:这个假期,该门店钟点工需求占比突出,占到该门店保姆订单的44.5%。该品牌新开的“社区管家店”不仅为居民提供做饭钟点工、各类保洁、保姆、育儿嫂等服务,还增加了干洗、技能培训、缝纫等新服务,给社区居民日常生活增添了便利。
母婴护理、养老照护、收纳、保洁……当前,养老、托幼等家政服务成为许多家庭的刚性需求。2023年全国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16万亿元,2024年达到1.23万亿元。家政服务业在更好服务“一老一小”、稳定和扩大就业、扩大服务消费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同时要看到,促进家政服务消费还面临“量”与“质”两方面梗阻。从数量上来说,目前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超3000万人,但有效供给仍不足。从品质上来说,家政服务业还存在行业发展不规范、无序竞争、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要以优化供给为抓手,以产教融合为引擎,提升家政产业的服务质量,更好满足群众家政服务需求。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多措并举培养一批高素质家政员就业队伍,切实推动家政人才梯队建设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扩大增量上,可依托职业院校、龙头企业等,支持家政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以需求为导向强化人才培养,扩大高素质、专业化家政人才的供给。近期,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北京家政”技能品牌建设工作方案》提出,结合北京市家政服务市场细分领域技能需求,与家政龙头企业、技工院校等合作,将开发10个以上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标准,配套高质量培训教材,为北京市家政服务人员提供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技能操作规范。
在优化存量上,要建立健全全链条全员培训体系,落实家政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回炉”培训等要求,让有意愿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及时得到高质量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涵养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提升质量上,要强化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的培养。家政服务机构应持续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服务过程管理,提高“月嫂”和“育儿嫂”的服务技能与素质,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促进家政服务业规范化、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制定出台,为家政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支持扩大优质家政服务供给,我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将迈入“快车道”,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服务需求。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4日 1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