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热议的印巴冲突空战、中国的霹雳-15E空空导弹“杀疯了”的背景下,美国终于也坐不住了。近日,在美军重地——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一架外形低调的CRJ700试验机引发了军迷们的注意。这架编号为N806X的测试平台,挂着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的招牌,机鼻上却悄悄装上了一个“新面孔”——一个与AIM-260“联合先进战术导弹”(JATM)极为相似的导弹头部组件。



▲一架机头格外“显眼”的CRJ700试验机

这次被拍下的,不是模型,不是渲染图,而极有可能是真·实物组件首秀。要知道,这款自2017年起就悄悄研发的AIM-260,过去一直深藏不露,连五毛钱特效的CG图都没几张,更别提实物照片了。如今突然冒个头出来,还是在各路航空爱好者经常“蹲点”的地方,难免让人怀疑——美军这是故意“让你看见”的?毕竟,中国的霹雳-15E都已经实战部署多年,不露个面说不过去。

AIM-260是美国空军与海军联合开发的一款新型远程空空导弹,由洛克希德·马丁主导研发,定位是替代现役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的“下一代主力”。与前代相比,AIM-260目标明确——就是更远的射程、更高的速度、更先进的抗干扰能力,以及具备更强的“数据链作战”能力。



▲此前AIM-260的宣传图

美军至今尚未公布这款导弹的全部性能参数,但从目前可得的信息来看,AIM-260采用了更大的火箭发动机,最大速度达5马赫,射程可能超过200公里。这意味着,它不仅可以“先敌发射”,还能打击逃离中的高价值目标。同时,AIM-260采用的共形天线结构,暗示其可能具备双向数据链功能,可实现导弹飞行中段的实时更新、动态变更目标,这一点与中国的PL-15非常相似。

最关键的是,AIM-260的尺寸与AIM-120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可以“无缝替换”,无需对F-22、F-35等现役战斗机做大幅度调整。对于已经部署大量五代机的美军而言,这是大大节省部署时间与经费的“刚需”。



▲珠海航展上的PL-15E

说到AIM-260,就绕不开它的“竞品”——中国空军自家研制的PL-15。这款导弹的出口型(PL-15E)曾在最近的印巴冲突中一举成名,射程据称可达200公里以上,甚至有说法认为其实际射程更远,已经足以威胁美军高价值平台如预警机、加油机和电子战飞机。其采用有源相控阵雷达制导头以及双向数据链技术,可以实现高度动态目标攻击,并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PL-15的突出性能直接刺激了美军的“神经系统”。过去,美国可以依靠AIM-120在空战中占据优势,但如今中国不仅五代机歼-20数量快速提升,其主力空空导弹也完成了“代际跨越”,美军在技术和战术上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AIM-260的“上马”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美军的一次“亡羊补牢”行动——有点迟,但不得不做。



▲机头装有疑似AIM-260的导引组件

这次引发热议的,是由航空摄影师科林·克拉克拍到的一组照片,照片中的CRJ700机头部分并非传统的雷达罩,而是明显装有一个看起来“非比寻常”的导弹头部结构。结合导弹形状、天线配置以及先前公布的渲染图,这一结构高度疑似为AIM-260的导引组件。

这个被“偶遇”的试验平台属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这家公司虽然不是AIM-260的主承包商,但从以往经验来看,诺格常常参与到各类武器系统的测试与子系统研发中。这次它出现在内利斯空军基地附近进行飞行测试,很可能正是为AIM-260的雷达制导系统提供测试平台支持。

结合美海军VX-31测试中队在2024年中段进行的8次测试飞行、26.3小时任务数据,美军对AIM-260的“实弹测试”显然已经持续了相当时间。如今照片曝光,很可能意味着这款导弹已经完成了基础飞控与制导系统测试,开始逐步走向实装验证阶段。

从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AIM-260确实在许多方面对AIM-120进行了跨越式升级,但是否能对中国的PL-15形成“碾压”,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毕竟,现代空战早已不止是“谁导弹打得远”那么简单——侦察感知、目标更新、电子战干扰、平台协同等都是不可忽略的变量。

而中国的歼-20、空警-500等平台协同能力日益增强,在体系作战的支撑下,PL-15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一枚导弹,而是整个空战体系中的关键节点。即便AIM-260性能优越,但若在“体系对抗”中没有足够支撑,依旧难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更何况,中国在远程空空导弹领域还有“后手”——此前有关PL-17、乃至下一代PL-XX高超音速空空导弹的消息也时有传出,如果未来一旦部署,这将进一步抬高美军的“应对门槛”。



▲F-22发射AIM-260的想象图

AIM-260的首次“露脸”,标志着美国空军在面对中国导弹技术崛起时迈出的关键一步。它不仅是一种导弹,更是美国空军战略思维的体现:从“信息优势”转向“技术对等”,甚至试图重新夺回空中主导权。然而,空战的本质已经从“单打独斗”转变为“体系对抗”。中国的霹雳-15不仅技术先进,还已经批量装备列装,配套体系日趋完善。相较之下,AIM-260还处于试验阶段,虽然曝光了“面容”,但是否能快速形成战斗力,还有待观察。

在未来几年内,中美在远程空空导弹领域的较量将日趋激烈。可以预见的是,这种“你升级、我迭代”的动态平衡,将继续成为中美导弹技术发展的主旋律。而最终的胜负,也许不在一枚导弹,而在背后那场看不见硝烟的信息与体系战争中见分晓。

延伸阅读

歼10击落阵风语音披露 巴基斯坦上将怒吼:杀了他们

印巴冲突已实现停火,也算一场大戏进入尾声,但是许多细节却依然引人关注。巴基斯坦媒体《新闻国际》在2025年5月13日的报道中,首次让歼-10战斗机击落“阵风”的内部语音曝光,可以看到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巴伯尔·西杜上将通过对第15中队无线电发出了命令:“杀了他们!别让他们踏足巴基斯坦半步。”



巴基斯坦空军参谋长怒吼:杀了他们,别让他们进来!(巴基斯坦媒体报道截图)

自从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帕哈尔加姆袭击事件之后,印度将此归咎于巴基斯坦所作所为。随即,巴基斯坦空军一直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巴伯尔·西杜上将亲自指挥,在指挥中心连续工作四天,几乎没有睡觉。也因此,巴基斯坦空军一直处于高强度战备状态下,才能及时作出反应。

在2025年5月7日凌晨,印度空军的战机开始起飞时,巴基斯坦空军第15中队的飞行员们正准备投入战斗。巴基斯坦空军第15中队,又称,“眼镜蛇”中队,其装备就是歼-10CE战斗机,也就是巴伯尔·西杜上将曾经指挥过的部队。

根据巴基斯坦军方的说法,印度空军从巴基斯坦边境附近的至少12个机场出动了近80架战机,其中有32架“阵风”战斗机、30架苏-30MKI战斗机挂载“布拉莫斯”导弹,还有多架米格-29战斗机。

巴基斯坦空军则紧急出动了大约40架战机,主要为歼-10C战斗机和“枭龙”战斗机,没有F-16战斗机参战,也就是说,中方制造的战斗机成为巴基斯坦防空作战的核心。

印度空军的行动谈不上奇袭,在2025年5月6日时,巴方已知道印方将发动攻击,为此马上召集了军方高层会议,也因此准备相当充分。虽然起飞晚了一点,但是从下令到战机到位,仅十几分钟,以巴基斯坦媒体的话就是:“我们的飞行员已经在空中向他们表示‘欢迎’”。



收割“阵风”,确实这一仗打的相当漂亮

巴基斯坦反应很快,但是并没有抢先开火,一直到巴基斯坦领空内发现印度导弹之后,巴伯尔·西杜上将才下令全面交战,发动所谓“进攻性反空袭”。于是霹雳-15E远程空对空导弹齐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一共有五架印度空军的战机被击落,其中有3架“阵风”战斗机、一架米格-29和一架苏-30战斗机。

从整个作战的经历来说,巴基斯坦空军完成了不让敌机踏入巴基斯坦颁布的目标,整个战斗完全就是进行远程导弹攻击。巴基斯坦的歼-10C战机使用霹雳-15E远程空对空导弹对印度战机进行了远程打击,到目前为止,不仅确认是打中了,还取得了极高的命中率。很可能印度方面仅仅发现了5枚霹雳-15E远程空对空导弹,对应被击落的目标也正好是5架,或实现100%的命中率?

巴基斯坦指挥中心的军官们在确认击落敌机后,爆发了庆祝的场面,一片欢呼声。一时的胜利没有让巴基斯坦放松警惕,相反更加积极的行动,在随后的几天内,印巴双方爆发了不断的交战,尤其是在2025年5月9日至10日,印度发动了大规模袭击,主要使用无人机与导弹,不敢再派军机挑战了。

巴基斯坦空军不仅阻止了空袭,还发动反击,代号为“钢铁之墙”行动,对印度军事基础设施进行精确打击,一共袭击了26个设施,其中有15个机场。所有巴基斯坦参战的战斗机都安全返回,没有任何损失。



印度境内的PL-15残骸

这是一场成功的反击战,印度吃了很大亏,据称,巴基斯坦的攻势包含多领域作战,整合网络、太空和电子战能力。虽然印度不承认挨打了,但是打击的效果就是,印度马上借着美国总统特朗普调停之名,主动宣布停火,结束了本次印巴冲突。

印度至今不愿意承认“阵风”战斗机被击落,即便印度媒体都发布了相关的证据,证明有多架印度战机被击落,甚至西方媒体都研判至少2架“阵风”是被确认击落的,印度也是咬死不承认。至于巴基斯坦发动的“钢铁之墙”行动,印度更是不承认有任何损失,即便巴方提供了证据也没用,完全就是只要印度不承认,那么就是不存在损失。

印度不仅不承认自己有损失,还接连造谣,试图把自己描写成“胜利者”,还说击落了数架巴基斯坦战斗机,但是目前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证据,到目前为止,印度发布的许多战报都属于造谣而不是事实。

这一场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空军不仅展现了其卓越的战略智慧,也重新定义了中方制造的战斗机的作战能力,引得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其实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