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越来越高,底层鱼类会变得更加难钓,高水温、强光,导致底层鱼类只能趁着早晚时段浅水的水温低、光照不强时进入浅水觅食,觅食时间严重被压缩到了很短,自然难有不错的渔获。要是赶上下雨天出门钓鱼,底层鱼类会更加好钓。但是现实是残酷滴,逢周末必定不下雨。在这种天气条件下,鲢鳙就成了不少钓友的选择。
钓鲢鳙不管钓法如何,在原理上都是没区别的,精通任何一种钓法其他的钓法一眼就能看明白了。鲢鳙是比较特殊的滤食性鱼类,通过喝水过滤水中的悬浮微颗粒,藻类、浮游生物这些东西获得食物,所以鲢鳙的食物虽然细微,但是架不住量非常大,这就导致鲢鳙成为淡水鱼中生长最为迅速的一种鱼类。所以鲢鳙跟鲤鱼、鲫鱼等鱼不同,不是咬鱼钩上的食物被钓到的。所以原理就是饵料雾化下沉,下面的水层埋伏了鱼钩,当鲢鳙在过滤悬浮颗粒的时候鱼钩也入口了,这样鲢鳙就被钓到了。手竿、水怪、弹簧饵托等等钓法,都是这个原理。
钓鲢鳙还有一个特点,不能钓近岸浅水,这是因为藻类水体中到处都有,鲢鳙不需要涉险到浅水觅食,所以钓鲢鳙的时候手竿要长一些,要是想钓体型更大的鲢鳙抛竿才是最佳的选择。钓鲢鳙一般是找开阔的区域,并没有鱼道、鱼窝的特点,聚鱼主要靠的是抽窝,所以钓鲢鳙还有一个特点,用饵量非常大,经常一大盆一大盆的,成本一点也不低。自制的饵料是达不到手竿使用的,不过打窝聚鱼勉强还可以,但是浮钓鲢鳙还讲究找鱼层,窝料几乎都是沉底的,会把鲢鳙往深水层引,钓的难度反而增加了。
这就不得不说说今天要介绍的这种钓法了,自制的饵料状态达不到挂在鱼钩上的要求,那可以在钓组上增加一小段弹簧,把诱饵捏在这个弹簧之上,不能用于手竿的自制诱饵也是可以的,这样成本会下降很多,但是垂钓效率一点不差,因为钓鲢鳙只要懂得了其中的原理,还是怎么钓都好钓的。如果是手竿钓法,几乎都是使用悬坠钓,那只需要套上一小段弹簧在八字环和铅皮组之间,卡住之后捏上饵料就可以了。这里要控制下子线的长度,一般来说二十厘米左右就差不多了,具体再根据中鱼情况合理调整。
捏在弹簧上的饵团是不容易掉落的,所以说也经常用于远投,因为大体型的鲢鳙是不会到近岸的,所以这是专门钓大体型鲢鳙的一种方法。其实钓组的组合上没有任何不同的地方,大致相当于只有两根子线的爆炸钩,只是使用的弹簧饵托更大一些。远投的时候是不能打频率的,需要饵料雾化但是又不能雾化太快,所以跟手竿相比的话还需要稍稍注意下状态。浮漂一般使用的是球形漂,如果遇上风力较大的天气时,钓组容易被吹跑,那么会难以形成固定的窝点,可以在球形漂后面跟一个活铅,远投之后这个活铅沉底起到类似船锚的效果,这样钓组就能被固定住了。
气温高、风力小时,深水层会缺氧,鲢鳙活动的水层会比较浅,垂钓起来更加容易一些,所以民间说晴天微风,钓草钓鳙。最后要注意,浅水层不是浅水区,指的是深远位置的浅水层。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