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分别和中国外长王毅通过电话后,终于达成共识,同意给局势降级,巴总理声音颤抖着感谢中国,莫迪也在印巴空战后首次发表讲话,却只字没提美国。
据环球网报道称,印巴双方军事指挥官在12日通话后同意停火,承诺避免敌对行动并减少边境驻军。
印巴能达成停火共识,中间也有不少波折,但究根结底,还是因为印度低估了巴基斯坦的实力,印度空军被中式武器被狠狠教训了之后,印度才终于醒悟。
在双方协议达成前,印度突然发射6枚导弹袭击巴基斯坦目标,巴方则用防空系统拦截并展开报复,摧毁印方26个军事设施。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卫星图像显示,巴基斯坦的红旗-16防空导弹表现亮眼,中国制造的雷达和指挥系统更成为拦截成功的关键。但是巴基斯坦现有的红旗-16数量太少了,所以巴基斯坦的一些地方还是受损了。
这场冲突看似短暂,却彻底撕下了印度“军事强国”的伪装。印度一直自诩为南亚霸主,甚至被部分国家视为和中国军力“不相上下”,但现实给了它一记耳光,连装备中国低配版武器的巴基斯坦都打不赢。
印度发射的布拉莫斯导弹、法国“风暴阴影”巡航导弹,80%被巴方拦截,而巴基斯坦的反击直接打掉了印度的S-400阵地和导弹仓库。
更讽刺的是,印度吹嘘的“阵风”战机在实战中毫无建树,反而被巴军的歼-10C、枭龙配合防空体系碾压。
印度的失败不仅是武器问题,更是体系化作战能力的全面落后。现代战争早已不是单靠几件先进装备就能取胜,而是依赖预警机、数据链、电子战等整套系统协同。
巴基斯坦的装备规模有限,但有中国的技术支援,很快就构建了强大的防空和指挥网络。而印度呢?东拼西凑买来的俄制、法制、美制武器根本无法整合,法国和俄罗斯提供不了高端预警机,美国系统又与现有装备不兼容,最终导致印军各自为战。
印度的短板短期内无解。
巴基斯坦的损失可由中国快速补充,但印度即便砸钱也买不到体系作战能力,因为全球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只有中美。若转向美国,意味着印军现有俄制装备要全面更换,成本和政治风险极高。莫迪政府如今骑虎难下,除了认输退让别无选择。
有意思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开战的时候,只知会了美俄,没有和中国打招呼,但是现在要停火了,印度反而和中国进行了通话,而且印方的发言也很有意思。
据彭博社报道,印度国安顾问多瓦尔在和王毅通话时直言,这次恐袭造成印方"人员严重伤亡",但强调"战争不是印方的选择"。
这个表态很关键,既说明了动武理由,又给局势降温留了余地。王毅外长的回应同样有讲究,先明确谴责恐袭事件,接着话锋一转,提醒"亚洲地区的和平稳定来之不易"。这话看似平常,实则暗含深意:你们两家真要打起来,整个地区都得遭殃。
巴基斯坦的达尔外长说"不会放松警惕"的同时,特意感谢中国。
要知道在印巴冲突中,能同时和两边说上话的大国没几个,中国是少数既不用"和稀泥"又能让双方买账的调停者。
中国的外交策略其实很清晰:不当裁判员,只做协调人。王毅对印度说的是"通过对话协商妥处分歧",对巴基斯坦说的是"作出符合巴根本和长远利益的决定",两头都给了台阶下。
印巴双方如今也达成了共识,双方同意互不采取任何侵略性、敌对行动,一枪不发!且减少边境驻军。
当然,现在印巴是达成停火共识了,但隐患还在。
巴基斯坦说"将对侵犯巴主权行为予以回应",印度也没放弃"采取反恐行动"的权利。这时候中国的角色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据新华社报道称,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要"继续同印巴双方保持沟通"。这句话听着官方,实则暗藏玄机,既要防着印度借反恐之名搞越境打击,又要避免巴基斯坦反应过激。中国现在等于是给停火协议上了道"双保险"。
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冤家"就像两个火药桶,而中国成了关键的"防爆墙"。从王毅同时接到印巴电话这个细节就能看出,双方都认中国的账。这种信任不是凭空来的,是中国多年坚持"不选边站队"攒下的政治资本。
和中国通话之后,数天没有发声的莫迪也不再沉默,发表了演讲,整场演讲中,莫迪定下了两个目标,一是宣布要毫不犹豫的使用武力来消灭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分子”,二是表示,如果要和巴基斯坦磋商,那只能是关于巴控克什米尔。
值得注意的是,莫迪在讲话中,完全没有提到美国总统特朗普。要知道,特朗普可是在印巴停火的第一时间表示美国“主持”了谈判。
但莫迪的发言却狠狠打脸美国,莫迪说:克什米尔争端是个“双边问题”,印度拒绝任何外部“调解”。
印巴的历史遗留问题,也不是一两天能解决的,但此次得到“教训”的印度,想必以后都不敢再小瞧巴基斯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