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3日的全球票房榜揭晓时,电影圈炸开了锅——曾连续十周霸占榜首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突然以144万美元的周票房成绩跌出前十。
这个数字有多惨淡?相当于全国最大的北京朝阳大悦城影城,三天内每个影厅只卖出不到10张票。而把这部国产动画巨制挤出榜单的,竟是成龙带着他13年前的旧IP《功夫梦2》杀了回来,这事儿比电影剧情还魔幻。
时间倒回三个月前的春节档,《哪吒2》首日豪取4.82亿票房,影院经理们连夜加开凌晨场,连保洁阿姨都在朋友圈晒票根。
大年初三的北京金逸影城,有个妈妈带着孩子连刷五场,孩子能把哪吒的台词倒背如流。那时候谁要敢说这片子会扑街,估计会被影迷的口水淹死。
可谁也没想到,元宵节的汤圆还没吃完,票房就开始坐滑梯。2月17日单日票房暴跌至1.92亿,跌幅高达60%。上海某影城经理在微博吐槽:"初八开工那天,下午场整个厅就三个观众,保洁大姐干脆坐在VIP座位织毛衣。"
更离谱的是,原本预测160亿的总票房,硬生生被砍到150亿,这缩水速度比哪吒的风火轮还快。
到了五月份,情况更是急转直下。原本每周还能收割800多万美元的全球票房,结果第19周直接腰斩到144万。要知道同期上映的《玉米地惊魂》,讲的是农场闹鬼的俗套故事,票房都比这部投资4.1亿的大制作高。
有网友毒舌评论:"这跌幅,哪吒怕是得改名叫'哪托'——哪还能拖得住票房啊!"
第一刀砍在剧情上。还记得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吗?当年多少人在影院哭湿口罩。可到了续集,观众发现编剧把金句改成了"特效由我不由剧情"。
新角色申小豹被批是"行走的广告牌",敖丙父子的造型被指抄袭《魔戒》精灵王,连哪吒剔骨还父的名场面,都被吐槽"疼得观众想退票"。
第二刀是价值观翻车。屠城情节被家长举报"教坏小孩",哪吒母亲戏份删减遭女权博主炮轰,最要命的是李靖那句"爹都是为了你好",直接撞枪疫情后反爹味教育的舆论风口。
有教育专家在直播间痛心疾首:"现在孩子最烦爹妈说教,电影里还搞这套,这不是往雷区蹦迪吗?"
第三刀来自猪队友宣发。片方把"五年磨一剑""国漫天花板"的标语贴满地铁站,结果观众发现所谓的"五年"有三年在补拍重做特效。
更骚的操作是搞了个"三刷送敖丙手办"活动,结果被黄牛用机器人账号薅走九成奖品,真粉丝只能在闲鱼高价收购。
就当大家以为《哪吒2》要凉透时,63岁的成龙带着他的《功夫梦2》杀了个回马枪。这片子命途多舛:先遭遇黑客泄露片源,豆瓣开分只有4.8,连主演自己都说"拍完就后悔"。
可谁也没想到,墨西哥观众吃这套——首周300万美元的票房,直接把成龙顶进全球前十。
这事儿透着股黑色幽默。当年《功夫梦》在北美卖座靠的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续集却靠第三世界国家逆袭。有业内人士分析:"拉美观众就爱看成龙挨打后反杀的套路,这种简单直接的快乐,反而比《哪吒2》的宏大叙事更讨喜。"
更打脸的是同期《我的世界大电影》,这部游戏改编的动画靠着方块人的呆萌造型,周票房硬是压过《哪吒2》一头。
北京某影院经理透露:"周末来看《我的世界》的,八成是00后带着爸妈,而《哪吒2》的观众,多半是前作老粉来还愿。"
21.84亿的全球票房听着光鲜,可掰开细看全是隐患。海外3.93亿票房里,七成来自华人聚集区。在北美,这片子连IMAX厅都排不进黄金时段。
有留学生发吐槽:"我在纽约AMC影院看《哪吒2》,全场就我和一对老夫妻,放映员中途进来问要不要关空调省电。"
反观《泰坦尼克号》,人家1997年的票房有八成来自非英语国家。这个对比让国内发行方脸疼——砸了1.2亿做全球宣发,结果在欧美市场还不如成龙在墨西哥的号召力。
更值得玩味的是衍生品市场。前作哪吒乾坤圈卖到脱销,续集的敖丙手办却在义乌库存积压。有玩具厂老板直播哭诉:"去年屯了五百万的货,现在直播间九块九包邮都没人要,家里都快成敖丙主题公园了。"
《哪吒2》的跌落神坛,给火热的国漫产业泼了盆冰水。北京电影学院的产业报告显示,2025年备案的86部国产动画中,有53部是神话改编。
有网友调侃:"照这个趋势,2030年我们就能看到《姜子牙大战钢铁侠》了。"
但观众真吃这套吗?春节档后做的万人调查显示,65%的观众表示"神话改编审美疲劳"。00后观众小张的话很扎心:"每次都是逆天改命,我看得都能背出台词了,下次能不能让神仙打份工?比如哪吒送外卖之类的。"
行业内部也在反思。某参与《哪吒2》制作的编剧匿名透露:"资方非要加二十分钟打斗戏,说这样好卖周边。结果剧情被剪得支离破碎,我们编剧团队自己都看不懂时间线。"这种本末倒置的操作,正在消耗观众的耐心。
当《哪吒2》在墨西哥的影院下架时,隔壁厅的《功夫梦2》正放到成龙教小徒弟扎马步。这个拍了四十多年打戏的老骨头,或许给中国动画人上了最后一课:有时候,真诚比特效重要,接地气比宏大叙事动人。
下次再拍神仙打架,或许该先问问观众:你们到底想看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