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泸定地震发生后,海螺沟景区党工委鲜明大抓基层导向,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灾后恢复重建新路径,绘就景区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重建社区航拍图
强化党建引领,压实工作责任
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党工委牵头+支部包片+党员包户”责任体系,聚焦户型设计、道路规划、安置顺序等核心诉求,累计召开联席工作会议24次,解决重建痛点堵点问题100余个,有力推动辖区风貌管控要求、景区旅游功能拓展与群众建房个性需求“三统一”。
注重清单管理。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责任清单》,细化行业部门、镇党委、社区支部、项目业主61项具体任务,有力有序开展政策宣讲、解决诉求、协调施工等工作,确保物资调配、施工安全、群众工作等关键环节责任到人、工作到底。
强化跟踪问效。坚持把党组织建到项目一线,设立临时“党建+指挥部”13个,完善项目推进“红黑榜”机制,围绕土地流转、民房建设等重点项目实行“三色”动态预警,绿色达标项目挂旗表彰,黄色滞后项目专班督导,红色风险项目约谈问责,推动项目有序实施。
建强一线队伍,提升服务质效
“点单式”培训增本领。组织住建、应急管理等领域业务骨干下沉乡镇一线,通过案例解析、质量巡察等方式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邀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等行业专家重点讲解风貌设计、技术规范、抗震要求等,持续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为高质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提供有力保障。
“一站式”服务解难题。整合住建、城乡生态、社事等7个部门职能,设立景区灾后恢复重建综合服务中心,打造“康巴党旗红 有事找党员”志愿服务品牌,设立党员先锋岗15个,推行房屋改造审批、补助申领等事项“一站受理、联审联批”模式,累计办结群众重建诉求305件。
“积分制”管理促担当。将重建攻坚表现、推进情况等量化为具体积分,完善“一线看项目、走访察实绩、座谈听其言”的知事识人机制,通过“重点考核+日常掌握”的形式,全面了解干部现实表现,并将结果作为干部职级晋升、选拔使用、年度考核等的重要参考,激励干部在灾后恢复重建一线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集聚多方力量,共建美好家园
注重倾听群众心声。完善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院坝议事”制度,组织群众代表、乡贤能人创建“红色业委会”,召开“违规建筑怎么拆”“沿线风貌怎么改”“公共空间怎么建”等专题议事会30余场,采纳合理建议40余条,切实将居民的分散诉求凝聚为集体共识,实现“替民做主”到“以民为主”转变。
畅通多方监督渠道。完善“部门主管+群众监督+第三方机构检测”的“多方监管”工作格局,主动公示项目信息53条,建立建筑工地定期开放制度,推动村民对建材质量、施工进度等项目建设指标进行“零距离”监督,切实保障灾后恢复重建住房修建的安全性与公信力。
完善协同治理机制。坚持“多格合一”,优化调整设置社区网格6个,全面推行乡镇、社区干部“包网联户”,推动公安、城管、消防、水电等部门资源和服务下沉网格,切实把精细治理、精准服务的末梢单元做实,推动“被动管理”向“前置服务”转变,着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
来源:海螺沟景区党工委
责编:陈思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