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至10日,来自深圳市南山实验教育集团麒麟中学、南山区教科院集团南头城学校、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第二实验学校的53名师生,来到河源市连平县,以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之路,以智慧火花点亮乡村振兴蓝图。

这是南山区教育局以教育为纽带,创新实施的“山河守望,南山少年迈步振兴路——2025年南山区对口帮扶连平交流活动”。据了解,本项目共有21所中小学参与,将组织336名学生和42位教师,分6个批次来到连平开展交流活动。




南山学生到连平开展交流活动。

产业调研解码乡村振兴的多元密码

活动中,南山少年走进连平南山产业园轩德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富乐村裕民养殖场、金溪村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地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现状;与小溪村村民面对面交流,聆听鲜活的乡村生活故事;参与非遗花灯制作,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实践经历拓宽了南山少年的视野,丰富了知识储备,帮助他们构建起对乡村振兴的全面认知。

劳动实践:汗水浇灌成长之花

南山少年以蓬勃朝气开启乡村探索之旅。农贸市场里,他们化身“精打细算的小当家”,参照预算单反复斟酌,精心挑选时令鲜蔬;灶台边,他们挽起袖口切配翻炒,锅铲翻飞间香气四溢。油溪中学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里,南山少年挥汗如雨,用农具破开板结的泥土,细心埋下菜种……

红色教育:在历史回望中砥砺初心

南山少年踏入塔岭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回顾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聆听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走进茶壶耳屋,触摸斑驳的砖瓦,探寻革命年代留下的珍贵印记。

少年提案:用智慧点亮乡村未来

南山少年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实际难题,积极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并运用人工智能工具,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少年智慧与活力。在“双向赋能”的作用下,既助力城市少年读懂乡土中国,也让乡村故事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南山学生与连平学子一同参与活动。

师生心声:一场双向奔赴的成长

麒麟中学的田泽希同学说:“漫步于绿水蜿蜒的乡间,蓬勃发展的养鸡场与创意手办工厂勾勒出乡村振兴的蓝图。最令人难忘的是与油溪中学的同学们共同种下友谊树。愿我们的梦想在知识的阳光下抽枝展叶,为祖国的发展、乡村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南头城学校的郭珈函同学说:“在连平富乐村裕民养殖场,我第一次被‘全自动’养殖的场景震撼。当我注视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突然意识到村振兴的密码,就藏在这些闪烁的智能设备之中。”

南外二实的刘熠洋同学说:“这次活动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玩‘大富翁’养鸡场经营游戏,特别是控制成本这些环节,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这么重要。这种边玩边学的方式,把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变得特别生动,真的学到了很多!”

麒麟中学袁李昕老师说:“和南山少年们一同走进连平,这是我教育生涯中一次极为深刻的‘双向成长’经历。当少年们专注投入地参与非遗花灯制作,在指尖流转间体验并传承精妙的非遗文化;当他们在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前肃立默哀,深切体悟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当他们活跃在田野间,奔走访谈,积极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在这些闪耀着光芒的南山少年身上,我看到了南山教育最生动、最美丽的模样。





驻村干部寄语:乡村振兴的代际接力长跑

南山区教育系统派驻连平县帮扶干部马云涛、江焕华是此次活动的推动者。江焕华在入驻绣缎镇后,立刻带领工作队系统调研全镇可供研学的教育资源,思考如何挖掘、整合、盘活绣缎镇的红色教育、绿色生态教育、古色历史教育资源并提出活动设想。

在活动筹备阶段,马云涛多次带队实地考察,面对茶壶耳屋修缮停工的现实困境,他巧妙将其转化为研学课程,引导少年探讨“文化保护与资金短缺的平衡之道”;针对乡村研学条件有限的挑战,他强调“以课程设计弥合落差,让少年在理解中学会担当”。两位驻镇干部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少年们的成长。

在结营仪式上,马云涛深情寄语:“乡村振兴是一场需要代际接力的长跑。南山少年此行,用智慧与创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那些在田埂上滴落的汗水、在调研中碰撞的灵感、在互动中绽放的笑脸,都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未来将继续深化教育帮扶与乡村振兴的创新融合,让更多‘种子’在连平生根发芽”。

采写:南都记者曼娜 通讯员 龚兵 马云涛 江焕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