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K 嫂

原创首发:Kris在路上(ID:krisgtd)

Kris个人微信:kris191605


哈喽,我是K嫂。

开篇先推荐K叔的这条视频,看完感触很多,也欢迎大家点赞呀。

接下来进入正文。

如果你家里有娃,且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娃,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

陪娃写作业就像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昨天我辅导二宝写作业,刚过 5 分钟,那股火气就蹭蹭往上冒,感觉头顶都要冒青烟了。

我强压怒火,咬着牙把K叔喊过来盯着二宝,自己躲进厨房想冷静冷静。

正平复情绪呢,老大跟进来了,说:“妈,你刚才那样训弟弟,他压根不知道自己错哪儿了,整个人都懵着呢。”

我赶紧解释:“数学题不会做我能耐心讲,但他写作业态度不认真,字迹潦草得像画符,这谁受得了啊!”

老大点点头说:“态度问题确实让人上火,但你得把生气的原因明明白白告诉他,光发脾气没用。”

你别说,听孩子这么一分析,我这脑子确实清醒多了。


我赶紧跟老大道谢,结果他立刻顺势抱着我说:“妈,以后你要是有啥糟心事儿,都能跟我说,我可是咱们家的 ' 心灵鸡汤大师 '!”

说完就跑到二宝身边,指着作业本说:“你瞅瞅你写的字,这哪是作业啊,分明是抽象派书法作品,连我都得猜你写的是啥,赶紧改改吧。”

二宝听了哥哥的话,嘿嘿一笑,乖乖地擦掉重写了。

这事儿让我特别有感触: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在语言沟通这门课上,有时候孩子反而成了我们的老师

就像之前刷到的一个视频,丈夫回家看到妻子还在厨房忙活,不但没催,反而笑着说:

“老婆这是在考验我的耐心呢,都等了俩小时了,饿得我忍不住来厨房侦查侦查,但我还能坚持!有啥需要搭把手的,你尽管吩咐!”

你看,同样是催促,人家这话听着就舒服,既表达了需求,又带着对家人的体谅,堪称沟通界的教科书。



这些伤人的话,你是不是也常说?

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在亲子沟通中掉进语言陷阱,尤其是面对孩子时,情绪一上来就容易口不择言。

下面这些伤人的沟通方式,其实我也经常踩雷:

1. 忽略情绪,直接提出解决方案

孩子哭着回家说:“今天在学校被同学撞了!”

你直接说:“别哭了,下次离那些调皮的同学远点。”

看似在给建议,实则忽略了孩子当下需要被安抚的情绪。

就像伤口还没消毒就直接贴创可贴,表面上处理了问题,其实没真正治愈。

2. 连环催促 + 灵魂拷问

看到孩子写作业磨磨蹭蹭,你忍不住唠叨:“写个作业怎么这么慢?语文写多少了?数学写了吗?一回家就磨磨叽叽,现在写不完了吧。”

问题像连珠炮一样砸向孩子,孩子只会越来越慌乱,根本不知道该先解决哪个问题。


3. 扎心反问 + “我早就说过”这样的马后炮

孩子考试没考好,你说:“我早就跟你说过要复习错题,你听了吗?现在知道后悔了?”

这种话除了让孩子感受到指责,不会有任何积极作用,就像在孩子的伤口上撒盐,还顺便踩上一脚。

4. 否定式打击

孩子兴奋地拿着画给你看:“妈妈你看我画的全家福!”

你随口一句:“这爸爸的脸怎么画得比房子还大?一点都不像。”

孩子眼中的光芒瞬间熄灭,你不知道,你否定的可能是孩子未来对画画的热爱。


这些沟通误区的核心问题在于:

我们总是急于解决问题,却忘记了沟通的本质是连接。

尤其是面对孩子,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答案,更是被理解、被尊重的感受。


提高沟通效率的三个方法

那怎么才能让我们的语言像春风一样温暖,又不失教育意义呢?通过读书,和查找资料,以及我生活中的积累和实践,我总结了三个我认为比较有用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当孩子因为作业问题闹情绪时,试试这样说:“妈妈看到你现在很着急,是不是题目太难了?我们先休息 5 分钟,喝口水,等心情平复了再一起看看怎么解决,好吗?”

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让他感受到被理解,这时候再讲道理,孩子才会听进去。

就像开车遇到障碍物,先减速停下来观察,再决定怎么绕行,比直接加速冲撞要安全得多。

2. 把 “纠错” 变成 “引导”—— 用正向语言替代否定

辅导作业时发现孩子写错了,与其说 “这么简单的题都能错,你上课没听讲吗?”

不如说:“这个知识点我们昨天见到过,你还记得我们当时是怎么解决的吗?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用具体的事例引导孩子思考,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激发了他的主动性。

就像园丁修剪枝叶,不是直接砍断,而是耐心地引导枝条向正确的方向生长。

3. 努力发现细节里的美好

试试每天做一件事:记录家人的三个 “暖心瞬间”。

比如爸爸帮孩子修好了坏掉的玩具,二宝主动把最后一块蛋糕让给哥哥,甚至自己今天控制住了没对孩子发火。

把这些小事写在 “夸夸墙” 上,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眼睛越来越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美好,说话也会不自觉地带着温度。

就像给生活加了一层滤镜,让原本普通的日常,也能变得不普通。



一些实战场景:

试试这些沟通模板

除此之外,我还研究了几个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也附上了一些错误的和正确的示范,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补充。

▶ 当孩子写作业磨叽时

错误示范:“能不能别玩橡皮了?再不快写就别想出去玩!”

正确示范:“妈妈发现你刚才那道题的解题思路特别棒,如果我们能把写作业的速度也提起来,写完就能去楼下和小朋友玩,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核心:先肯定优点,再提出对孩子的新期待

▶ 当孩子哭闹,情绪止不住时

错误示范:“哭什么哭?你还有理了?我还没哭呢!”

正确示范:“你现在哭得这么伤心,妈妈特别想知道发生了什么。等你愿意说的时候,我随时都在。”

核心:给孩子表达的空间,传递父母给予的安全感

▶ 发现另一半做事情很慢,想催促对方快点时

可以学学视频里那位丈夫的智慧,把 “饭怎么还没好?” 换成:“亲爱的,你在厨房忙了这么久,需要我来打下手吗?我都迫不及待想尝尝你的手艺了。”

核心:把催促变成关心,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在意

这一招,我每天都在用,哈哈哈,所以厨房已经是K叔的主战场啦。


幸福的家庭,

都在用语言传递爱和力量

养娃十几年,越来越发现,我们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播撒在孩子心里的种子。

那些因为情绪上头说的话,也会刺伤孩子,与其在事后懊悔,不如学会在情绪来的时候停顿三秒。

最开始,做到真的很难,一瞬间的情绪失控特别正常,但当我们下意识的提醒自己,给自己暗示,或许就能逐渐改变。

从今天起,试着把 “你怎么又错了” 换成 “我们一起找找原因”,把 “快点快点” 换成 “妈妈相信你能安排好时间”。

一开始一定会觉得不习惯,但只要坚持,你会发现,语言真的能改变家庭的氛围,让家变成温暖的能量场域。

毕竟,最好的教育,藏在我们每天说的话里;

而那些,最幸福的家庭,都在用语言传递爱与力量。

我是K嫂,好好说话,是所有父母的必修课,跟大家共勉,记得一键三连哦,感谢大家!

往期热门文章:

作者介绍:

K嫂,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家有俩娃,一边感性一边理性,能撸铁能养花,还能出方案讲逻辑,哈哈哈。

我是K叔,中央财经大学博士(创业休学),世界500强央企7年,辞职创业6年,百万粉丝个人成长知识博主,一行DoMore创始人,OKR目标管理专家,豆瓣8.0《引爆自律力》作者。

Kris进化圈社群已有11000+人加入,带领会员从读书、日课、运动三个维度进行提升;108自律行动营、写作变现营、教练特训营等高阶训练营学员突破40000人。

目前在更新的平台有:

#视频号:Kris进化笔记

#视频号:K叔K嫂夫妻创业日常

#公众号:Kris在路上

#公众号:Kris进化笔记

关注我的,不是粉丝,而是朋友!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

点一个免费的赞再走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