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看惯了他们跳水时的飒爽,突然看柔韧度排名还有点不适应。5月10号国际泳联刚发的这份「奥运冠军柔韧挑战」数据,直接把跳水队私下的“软”实力摊开了——从23分到32.9分,差距比想象中大。
第五名是王宗源。唯一男选手,23.0分不冤。毕竟男女身体结构差着,男队员柔韧性本来就难和女队比。但这哥们儿牛在转项——原本练体操,后来被跳水“挖角”,16岁进国家队,2020年东京奥运直接扛下双人三米板和单人三米板双冠。今年巴黎奥运会单人没夺冠?不慌,他在男子三米板领域早就是中国“一哥”。
第四名陈芋汐。27.4分,卡着边儿上的榜。这姑娘最近总被拿和全红婵比,巴黎奥运还赢了全妹拿冠军,可热度就是上不去。她的提升像“细水长流”——从小练跳水,没全红婵那种“一鸣惊人”的高光,却把成绩稳得像定海神针。2024年巴黎双人10米台和全红婵搭档夺冠,俩人情谊比成绩更圈粉。就是吧,她缺个“爆点”,不然早该被更多人看见。
全妹28分?这成绩有点意外。作为“天才少女”,全红婵14岁用466.2分破10米台纪录时,谁不觉得她是“六边形战士”?可这两年身体发育,状态有波动,巴黎奥运也没拿单人冠军。但粉丝都懂,她训练从没偷懒——从农村小姑娘到历史最年轻三金得主,她的韧性比柔韧性更让人佩服。这次28分排第三,倒像在说:天才也有“成长痛”,但反弹只是时间问题。
第二名陈艺文。28.8分,比全红婵还高0.8。这姐姐在队里算“前辈”,名气没全妹大,却是3米板的“定盘星”。她妈从小带她练跳水,10来岁进国家队,2022年世锦赛直接以绝对优势拿3米板冠军。平时训练话不多,比赛时动作稳得像刻度尺,队里常说“有艺文在,3米板心里踏实”。
32.9分!昌雅妮直接断层。这才是真正的“软”实力担当。她的成绩比第二名高4分,连国际泳联都专门提她“折叠睡觉”——正常人谁能把自己折成粽子睡?6岁练体操打下的底子,15岁就拿10米台双人冠军,后来转3米板,亚运会、全运会冠军拿到手软。说她“实至名归”一点不夸张——人家这柔韧性,是从6岁压腿压出来的。
看完整份榜单突然明白:跳水运动员的“软”,可不止是身体柔韧性。王宗源转项的“软”是突破舒适圈的勇气,陈芋汐的“软”是稳扎稳打的耐心,全红婵的“软”是从低谷反弹的韧性,昌雅妮的“软”是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你觉得谁的柔韧度最让你意外?是全红婵第三,还是昌雅妮断层第一?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