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杨玉琼:百姓心坎上的“自家人”

人民公安报记者 肖新民 通讯员 徐子威

“杨姐,给孩子办身份证需要什么材料?”“杨姐,你看这个是不是诈骗?”……湖北省枣阳市公安局北城派出所社区民警杨玉琼的手机每天都很“热闹”,大家亲切地叫她“杨姐”。

杨玉琼从警28年,扎根社区11年,她陆续添加了98个微信群,覆盖1.2万余人,占社区总人口的80%以上。在社区群众眼中,杨玉琼是善解矛盾的“婆婆嘴”、社区治理的“把脉人”、群众心坎上的“自家人”。


5月5日,杨玉琼带领网格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安全知识宣传等工作。徐子威摄

耐心排查化解纠纷

2024年4月12日上午,某小区的一个单元因厕所下水管道漏水,引发6户居民纠纷。接到居民反映后,杨玉琼立即带领辅警赶到现场。她耐心安抚居民情绪,同时对漏水情况进行仔细检查,并逐户倾听诉求。经过近3个小时调解,6户居民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共同承担维修费用,并推选杨玉琼监督维修过程。

“止矛盾于萌芽是件快乐事、幸福事。”这是杨玉琼常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认为自己能多化解一起纠纷,就能给社会多带来一份安宁。杨玉琼通过多个微信群,主动延伸发现矛盾纠纷的触角。

2024年以来,杨玉琼充分运用多个微信群、19名网格员和若干志愿者,主动排查出85起隐患和纠纷苗头,结合社区“四级联调”和她探索出的“稳情绪、重倾听、摸底数、换位想、真情解”的“五步调解法”,成功实现矛盾纠纷“排查在一线、预警在一线、化解在一线”。

科技赋能平安守护

2022年底,杨玉琼的工作地点从东园社区调到靳庄社区。靳庄社区位于枣阳市城区西部边缘,属于城中村。杨玉琼发现,该社区视频监控覆盖率低,存在安全隐患。杨玉琼主动向社区反映,推动增加视频监控摄像头,在部分小区增设“天翼看家”“智慧小喇叭”等,将传统的社区治理升级为“智”理。

为进一步筑牢安全屏障,杨玉琼发动社区群众参与到治安防控中,在拾物归还、帮助寻人、劝阻电诈、提供线索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姐,我们三楼出租屋来了几个外来租户,邻居反映屋内经常有电脑敲击的声音,他们也不出门,有点可疑。”2023年3月4日,杨玉琼带领网格员、平安义警、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巡逻到某老旧小区时,网格员向她反映。得知情况后,杨玉琼立即联系所里支援力量,成功查获一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的窝点,抓获4名嫌疑人。

杨玉琼在加入社区多个居民微信群的基础上,还建立了临街商铺、出租屋、夜宵摊、宾馆、网吧等行业场所管理微信群,以枣阳公安行业场所“三级管理”为抓手,以“实地检查+网上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彻底管实社区的22家行业场所,进一步消除治安隐患。

用心点亮人间烟火

“杨姐,有人要我把钱转到‘安全账户’,这就是您在群里揭露的诈骗手段,我根本没有理会。”居民李女士给杨玉琼发微信说道。为更好守护群众的“钱袋子”,杨玉琼每天都会在各类微信群里发送反诈视频、真实案例,提醒居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靳庄社区3组居民家十几亩竹林,鲜嫩竹笋,联系电话……”杨玉琼在日常走访时发现,一位75岁老人经常在清晨背着一些竹笋到市场售卖,但销量不好。2024年4月25日,杨玉琼在各微信群、朋友圈发布信息,化身“线上推销员”。在杨玉琼的帮助下,老人的几百斤竹笋几天里就全部卖完了。除了帮助老人卖竹笋,杨玉琼还帮“宝妈”推销手工花和手工鞋,用心用情为辖区居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我体会的社区工作就是四个字‘久久为功’!”杨玉琼说,群众心中有杆秤,只要用心付出了,群众就能感受到,就会把你当作自家人。

来源:人民公安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