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796字 | 阅读需7分钟
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称帝不久,向群臣发问: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你们说先祭祀哪一位?
众人都说:如来佛。
阿保机说:佛不是中国的。
皇太子耶律倍说:孔子是大圣人,应该先祭孔夫子。
阿保机非常高兴。
耶律倍也很高兴,因为他向来仰慕中原文化,只是他还不知道,他将会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1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一个月后,年仅十七岁的耶律倍被立为皇太子,成为大契丹国皇位名义上的继承人。
此后,耶律倍随父皇北伐乌古,西征党项,向南打到河北一带,扩张了契丹的领土。
东边的渤海国同契丹积怨已久,局势安稳后,阿保机便率大军进攻渤海国,皇后述律平、皇太子耶律倍、次子天下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全部随行。
926年,耶律阿保机灭亡渤海国,之后把渤海国改为东丹国,意为“东契丹国”
同时,册封皇太子耶律倍为人皇王,让他担任东丹王。
《东丹王出行图》耶律倍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一国之主自然是十分荣耀,但把一个堂堂皇太子封在藩外之国,表现出阿保机似乎对于耶律倍是否应该继位犹豫不决,这幅员辽阔的东丹国,可能只是对他的补偿。
返回契丹都城的路上,阿保机驾崩,由于病逝前没有指定继承人,皇后临朝称制。
虽说耶律倍凭借皇太子的身份,以及东丹国的实力,直接继承帝位未必很难,但受儒家文化忠孝观念影响的他,也不想和母后以及弟弟闹翻。
但皇后述律平已经决定大开杀戒。
也许是出于老母亲对小儿子的偏心,又因为耶律倍仰慕汉文化的行为,让维护契丹传统的皇后很恼火,她想让次子耶律德光继位。
她先召集那些与她意见相左的契丹贵族,用契丹的人殉旧俗,逼他们为先帝阿保机殉葬。
据研究上图中此人应为东丹王耶律倍
之后,她让两个皇子骑在马上,对大臣们说:两个孩子我都很喜欢,但不知选谁做皇帝,你们拥护谁,就去牵他的马。
众人当然知道皇后的心思,都说:愿立大元帅。
耶律倍也只好说:德光功勋盖世,众望所归,应该主持国家社稷。
皇后自然是顺水推舟,于是耶律德光继位,是为辽太宗。
2
做不成皇帝,也罢了,相比君临天下,耶律倍更喜欢博览群书,吟诗作画。
很早之前,耶律倍就组织建造了契丹国最大的藏书楼——望海堂,当时各地战乱不止,新印刷的书卷少之又少,但他还是四处搜集,使得望海堂的藏书达到一万卷多,故有“万卷藏书楼”之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耶律倍决定隐居在此地。
但辽太宗不放心他,毕竟他是长子,若要夺皇位可谓名正言顺。
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台宝山辽墓壁画
耶律德光先是把东丹国的臣民迁到内地,又把将兄长耶律倍迁到契丹国的南京居住,实际上是把他软禁起来。
两年后,耶律倍回到东丹封国,太宗又“诏置人皇王仪卫”,名为抚慰兄长,实则是直接监视。
受人监视的生活令他十分郁闷,而且愤怒还不能表现出来,以免落人话柄。
所以当后唐明宗李嗣源的邀请信,又一次送达他的手中,他决定离开东丹,去中原。
到中原去,不仅能更好地接触了解汉族文化,还能打消弟弟的顾虑。
930年,后唐使节再次到东丹国请耶律倍,耶律倍对左右侍从说:“我把天下让给主上,如今反而遭受怀疑;不如投奔他国,以成就像吴太伯一样的贤名。”
巴林左旗滴水壶辽墓壁
吴太伯又称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知道父王想立小儿子季历为继承人,便和二弟仲雍逃到江南,建立吴国,后世称赞他们俩有“让国”的贤名。
临走时,耶律倍在海边树立一块木牌,上面刻了一首诗:“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寥寥几笔,满满都是心中的无奈之情,清代赵翼曾评价该诗说:“情词凄婉,言短而意长,已深有合于风人之旨矣。”
之后,耶律倍带着爱妃高美人和部分随从,将一些书籍装运到船上,渡海逃向后唐。
3
907年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依次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后唐历经明宗的扩张与整顿,国力日渐强盛。
在后唐,耶律倍不仅受到明宗的礼待,还让他担任节度使。
耶律德光也没有追究逃到后唐的兄长,后来他们之间也常有使者来往,不再有压力的耶律倍又拿起了画笔。
这幅《骑射图》就是他在后唐时所画,上面的题跋为李赞华。
《骑射图》耶律倍 台北故宫博物院
李赞华是后唐明宗赐给他的新名字,取“赞美中华”之意,在之前,他还被赐名为东丹慕华。
画中之马头大颈厚,身长肢短,却健硕异常,承继了隋唐五代以来的人马画传统,人马造型血肉俱足。
这样每天吟诗作画的日子很惬意,但命运很快又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再次卷入帝位之争。
后唐应顺元年(934年),明宗的养子李从珂弑杀刚登基不久的明宗之子后唐闵帝李从厚,自立为皇帝。
这让耶律倍非常愤怒,不仅是因为明宗礼待他,对他有大恩,更因为作为儒家文化的忠实拥护者,他无法忍受这种弑君的行为。
他托人报告给弟弟辽太宗:李从珂弑君,应当讨伐他。
后来太宗也确实出兵了,不过这主要是因为,同李从珂有矛盾的后唐叛将石敬瑭向契丹称臣借兵。
公元937年,后晋皇帝石敬瑭率军围困后唐都城洛阳。
后唐末帝李从珂见大势已去,想要自焚,忽然想起了耶律倍,便召还在洛阳的耶律倍和他一起自焚。
耶律倍不服从,末帝就派人将耶律倍直接杀害,时年三十八岁。
《获鹿图》耶律倍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耶律倍死后,只有一位僧人为他草草收尸。后来,弟弟耶律德光迎回了哥哥的尸骨,追认他为契丹皇帝,庙号义宗。
几年后,契丹内部经过一些斗争,耶律倍的儿子继位为辽世宗,并追尊父王耶律倍为皇帝,谥号让国皇帝。
之后几乎所有大辽皇帝(包括北辽的皇帝)都是耶律倍的嫡系子孙,蒙古帝国的契丹族著名宰相耶律楚材(没错,就是神雕侠侣中的那个耶律楚材),则是耶律倍的八世孙。
4
耶律倍死后,他在中原的画作被人收藏起来,历经战乱,最终藏于宋朝大内皇宫的秘府中,据《宣和画谱》记载共有十五幅。
可惜靖康之耻、宋室南渡后,留存至今的不多。
身为北方草原的民族画家,耶律倍擅画水草放牧或游骑射猎的情景,特别擅长于画鞍马,其画马被北宋画家黄休复评为“骨法劲快,不良不驽,自得穷荒之态。”
《东丹王鞍马图》
耶律倍也善写契丹文诗歌,金代元好问曾经读过他的契丹诗,并作《东丹骑射》题画诗云:“意气曾看小字诗,图画今又识雄姿。”
文武全才的耶律倍,曾经把汉文《阴符经》翻译为契丹文,促进了中原和北方的文化交流
集藏书家、阴阳学家、医学家、音乐家、文学家、翻译家、汉学家和画家等于一身的耶律倍,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儒者,堪称辽代第一位大艺术家 。
只可惜,对于立国不久,急需开疆拓土的大辽国来说,他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艺术家皇帝。
参考资料:
元朝,《辽史·义宗倍传》
王玉亭 刘宪桢,《东丹王出行图》中谁是东丹王?
张 婧,《东丹王耶律倍研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