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艺的底蕴深厚,风格多元,从古至今,影响海内诸多人,譬如我国独有的书法艺术,对于日本影响颇深,汉晋时期,笔法只在家族、师徒之间秘传,外人学不到,自然传入日本的笔法,不够精准、体系。
直到盛唐时期,经济繁盛,各国交往增多,日本派送“遣唐使”,来朝拜师,搜购名帖,之后将其带回,四处传授,自此之后,众人水平显著提升,体系更加完善,日本“书道”应运而生。
譬如著名的“三笔三迹”,继承正统,实力强悍,比肩唐代的一流高手,特别是空海,仅有2年,悟透“二王”笔法,堪为书法界一大“奇才”,然而每项艺术,均有它的瓶颈期。
江户时代之前,日本“书道”停滞,一直没有创新和进步,好在江户初期,诞生3位“救世主”,注入活力,带动书坛觉醒,他们就是合称“宽永三笔”的近卫信尹、本阿弥光悦和松花堂昭乘。
这3位里面,松花堂昭乘的书法,最是可圈可点,此人是日本高僧,俗姓中沼,法名昭乘,晚号松花堂,史料记载,他的书画造诣深厚,继承空海一脉,深谙“二王”技艺,同时开辟了“松花堂流”。
我们欣赏《白居易长恨歌》,此帖公元1614年抄写,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体势和字型,随情绪而变,开篇时,行书笔意偏重,中锋运笔,姿态婉转、流逸,之后根据内容,情感渐入佳境。
运笔变得简洁、干练,草书笔意变重,这种对比,凸显出韵律,更具艺术活力,再从姿态欣赏,虽有“二王”绰约俊逸之风,但是其字墨色浓郁,体势宽阔,更显大气和雄健,巧妙中和“柔媚感”,阴阳分布的自然且和谐。
除此之外,松花堂昭乘修习禅宗,心态娴静,超脱尘俗,这种思想和气格,为其作品增光添彩,更显虚和、悠然的优雅格调,质感高级,境界深远,似有王羲之的神韵,令人感到回味无穷。
启功曾言:“日本书道,实传东晋六朝以来真谛,盖自墨迹熏习,不染刀痕蜡渍也”,相比同时期,明代的董其昌、文征明等人,其字没有删减,用笔醇和且完备,根正苗红,远远胜过他们,足以上接晋唐。
至于风韵,更是高妙至极,展现正统的书法之美,现代专家看了无地自容,时常临摹,一方面夯实笔法,初步了解正确、系统的“二王”技艺,另一方面,养成正确的审美观,提升眼界,以及文艺修养,利于后续创作。
而今,我们对松花堂昭乘《白居易长恨歌》,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